徐悲鸿《巴人汲水图》之后的河北身影

2011年02月28日 10:27   燕赵都市报  

  2010年12月12日,徐悲鸿的巨幅水墨《巴人汲水图》在北京瀚海拍出1.71亿元,一举创出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新“世界记录”。省会石家庄资深收藏家董先生告诉记者,这幅画同一位石家庄藏家有着莫大的关系。

  “1999年,这幅画第一次出现在拍卖现场,被石家庄的这位实业界人士以132万元的价格拍到”,董先生说,此人其实是一位资深收藏者,拍到这幅画也是出于喜欢,从此收在家中,足足欣赏玩味了5年。2004年,《巴人汲水图》再次出现在拍卖会上,以1650万元的价格易主,去年,这幅画第三度现身。董先生感慨:“10年,从132万元涨到1.71亿元,年回报率超过200%,还有什么投资能做到?”

  据说最后一次的成交就是基金出手,这幅画因此被视为一枚“压缩标本”,标志着艺术品从以玩赏为目的的个人收藏时代转向以获利为目的的投资时代。

  “其实,收藏和投资是两个概念。收藏原本是一种喜好,并非为了赢利,和理财无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加之投资渠道不畅和暴利刺激,艺术品因其稀缺性成为投资品,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现象”。董先生介绍说:从总量上来看,代表艺术品市场的拍卖行业,去年全年的成交额不过数百亿元,不及股市一天的交易量,仍然是一个小众的市场,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近一两年来资本在这个市场中的表现,正在从概念上重新界定艺术品的属性,使其越来越向金融工具靠拢,连锁反应的结果,市场参与者的身份构成也在发生变化。

  “河北是文化资源大省,收藏氛围是相当不错的”,董先生说,比如邯郸、保定、衡水、沧州这些地方,多为历史名城,都有一定的文化积淀,“石家庄历史较短,文化氛围反而略有不如,不过毕竟是省会城市,聚集了五湖四海的人,也形成了一个个群体,虽然交流不多,但收藏的意识、眼光和水准并不低,《巴人汲水图》就是一个代表”。据他了解,每年北京拍卖行的拍卖季都少不了河北藏友的身影,“去年秋季,仅石家庄拿到北京参与拍卖的资金就几千万不止,全省的就更多了”。

  但面对屡创新高的市场,董先生承认“越来越不容易了”,“比如去年秋拍,我们东西也看准了,牌也举了,但价格很快就飚得没影儿了,只好选择放弃”。

  董先生说,机构和基金参与抬高了艺术品市场的门槛,凭爱好起家的个人藏友可能越来越“玩不起”,“将来我们也可能召集一些同道中人成立基金,每个人都是股东,当拍卖行出现好东西,大家一起决定是否出手和价位底线,几年之后卖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