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交所简史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4日 10:01 投资者报
记者 岳永明
三八节当天,画家白庚延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燕塞秋》两幅画在连续几天15%的涨停板后,分别跃升至8.68元/份、8.73元/份。
40天涨幅超8倍。
1月26日,上述两幅作品正式在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天津文交所”)上市交易。起始,两幅画定价分别为600万元、500万元,拆分为600万个份额和500万个份额,以1元/份发行。截至3月8日,两幅画“身价”飙升至5208万元、4185万元。
文交所并非股市,但胜似股市。最牛的A股放在此间,也化作垃圾股。
天津文交所只是全国文交所之一。
“文交所”是“文化产权交易所”和“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统称,其名称和机构都属于新生事物,同时也具有新生事物的共性:经历上乏善可陈,前景上无可估量,形式上群体出现,速度上急速蔓延。
初露
早在2007年,沪深等地就提出构建“文化产权交易所”,两年中均未出现大的突破。
突破是在2009年:在144天内像下饺子一样成立了3家文交所。
6月15日,国内首个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下简称“上海文交所”)揭牌;11月16日,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下简称“深圳文交所”)挂牌。
国内证券市场发展早期,深圳特区即和上海金融中心死磕,这次文交所之争更是在职能上雷同为“综合的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并再次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的“综合”定位解释为“一拖四”:和文化相关的产权交易平台、产业投融资平台、企业孵化平台、产权登记托管平台。
在沪深守望中的9月17日,天津文交所挂牌。
这是一个经营目的极其明确的机构,它省略一切枝蔓,把经营对象直接锁定为文化艺术品。其主要经营内容如是描述:是以对文化艺术品鉴定、评估、托管、担保或保险等系统程序为前提,发行并上市交易拆分化的、非实物艺术品份额合约;同时交易经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许可的艺术品信托受益凭证与其它文化艺术品期货、期权等。
《投资者报》记者归类发现,2009年国内出现两大类文化交易平台并形成初步定式:
一类以上海文交所为代表,属于专业化综合性服务平台;
一类以天津文交所为代表,发行并上市交易拆分化的、非实物艺术品份额合约平台。
随后中国所有成立的文交所,都以上述两类平台做为摹本和原则,无出其右。
竞“艳”
2010年,文交所开始在全国野火般蔓延。
是年3月19日开始,大网撒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人行上海总部及各分行、营业部、省会(首府)城市中支,各行政区财政厅(局)、文化厅(局)、广播影视局、新闻出版局、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储银行都收到了来自北京的一份名为《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文件。
文件是9部委(中宣部、人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签发。对保险、银行、地方相关部门都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包括开发信贷产品、完善授信模式、扩大文化企业直接融资、培养文化产业保险市场等。其中明确指出,“支持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由财政注资引导,鼓励金融资本依法参与。”其中要完成的一个目标是“完善各类无形资产二级交易市场。”
“指导意见”的下发,确立了文交所产业和法律地位。当年国内就开张了3家文交所:
5月,号称“西部第一”的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
11月,南方报业集团等投资创立的广东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
同月,以天津文交所为蓝本,同样致力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证券化”的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获批。
割据
在介绍自己的优势时,天津文交所自称“全球首家由政府发起批准的份额化的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中国目前唯一一家受省级地方政府直接监管的份额化的艺术品交易所”。
在这两个长度可与皇帝谥号媲美的名称中,叠现了两个重要词汇,一是“政府”,一是“份额化”。
政府涉及的金融领域,从农村合作基金会到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到现在,又开始从文交所的口子中鱼贯而入。一批由各自地方政府主导成立和各省级地方政府监管的“文化产权交易所”亦从此产生。
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准备兴建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在筹备之中,预计年内挂牌。
本轮的“文交所”发展势头中,已经显现出“一省一所”的“春秋战国”局面。
艺术品的定价问题是困扰艺术“证券化”的一个方面,权威的艺术品定价,或能够提供估价服务的专业机构匮乏;再之,拍卖行业不规范、评估体系不健全,监管机制、法律法规也尚未成型。在各地政府各自监管的局面下,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持有人的利益。
美国等发达国家没有成型的“文交所”,比较成熟的模式是“艺术品投资基金”,但也是近20年左右的事。
较早的被津津乐道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是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因为英国经济不景气,为了分散风险,负责保管英国铁路局员工退休金的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以基金会每年可支配的总流动资金的5%为限投资艺术品。
从1974 年底开始至1980 年代早期,该基金会先后购进了2232 件艺术品。扣除通胀,这些艺术品稳定为该基金获得13%的年化收益率。
这基本上开创了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