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艺术品爱国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2日 11:19 东方网

  如今,在海外市场上只要有中国艺术品拍卖,就似乎一定能够有天价产生。在4月5日在法国一家不知名的拍卖行举行的拍卖会上,一件乾隆时期的玉器,被一名中国买家以近2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走。虽然已经令人咋舌的天价了,但是相比3月26日在法国图卢兹拍卖行,中国买家花费数亿元买下的两件中国艺术品,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对于国人在海外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大手笔”,海外媒体往往用“爱国主义”去形容。但无论是对于买家,还是对于拍卖行来说,在为艺术品套上了“爱国主义”光环之后,有着许多不为人所知的内幕。

  前不久出炉的《2010年全球艺术品市场:危机和复苏》报告指出,由于去年富有的中国买家数量剧增,艺术品市场的价格也随之飙升。特别是在去年11月英国班布里奇拍卖会上,一只粉彩镂空瓷瓶在几位中国买家的轮番举牌中价格一路飙升,并最终创出中国艺术品身价最高纪录时,海外媒体更是纷纷撰文表示,天价花瓶背后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在他们看来,中国的一些富人们,正带着爱国主义情结,急切地想买回本国文化遗产。

  我们并不否认,确实有些爱国人士出巨资购买艺术品,让其回归祖国的怀抱。像2003年9月,澳门爱国企业家何鸿燊博士向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捐款人民币600余万元从海外购回圆明园猪首铜像。到了2007年,何鸿燊又以6910万元购入圆明园12生肖的马头铜首像,并将捐赠给祖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还有许多买家,其巨资购买回艺术品,只是希望让自己的资产多一个篮子“盛放”。或者从海外购买回艺术品之后,在国内高价转让,以获取利润。而对于拍卖行来说,如果能够给自己的拍品戴上“爱国主义”的光坏,则意味着拍品的身价立即倍增,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拍卖行喜欢在自己的拍品来源上写上“圆明园”三个字。撕开中华民族身上的“伤疤”,竟然成为了她们牟利的手段。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非法出境的文物我们要永远保留追索的权利,有时也不能太着急。但绝对不能拍卖。绝对不能用钱买回来。因为如果我们花钱把它买回来,等于承认当年他们掠夺是正当的。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面对着“艺术品爱国主义”的光坏,也要擦亮眼睛。千万不要让别人利用自己的爱国热情,最终成为抬升艺术品价格一个借口。晓波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