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唤起斯特拉迪瓦里之梦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1日 14:23 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张文天
几年前,曾采访一位知名的小提琴家,当记者对他手里那把从境外琴行借来的英国19世纪制造的小提琴发出的乐音表示赞许时,他却表示,记者可能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聆听17世纪意大利斯特拉迪瓦里提琴发出的声音,那才是天籁之音。接着,他语意一转,不无遗憾地说,存世的数百把斯氏提琴,偌大的中国竟没有一把,听说朝鲜也有两三把,更不要说日本、欧美。
几天前,在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听总经理柳红卫介绍他们这个文化艺术品新型的交易平台的特点,其中谈到,这是对文化艺术品价格发现机制的探索:在这里申请上市的艺术品,须经过专家鉴定评估机构或专家的严格鉴定和评估;对拟上市艺术品进行路演展示,对已上市的艺术品进行定期展示,使投资人能进一步了解这些艺术品;交易方式为网上交易,信息透明公开,投资人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开户交易功能,不受所在地域的限制;在交易制度、资金管理、艺术品保管、保险、公证等一系列确保艺术品安全公平交易方面所做的制度安排和采取的保障措施。
这让记者不由地想到了那位提琴家有感于中国没有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发出的叹息。意大利名琴无缘中国也许原因多多,但有钱人对真正艺术品、特别是像名琴这类小众艺术珍品的价值和价格及其提升空间缺乏认识,识货喜货的人又往往拿不出数百万美元的巨额资金,以及缺乏合适、有效、安全、便捷的艺术品交易渠道,肯定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在柳红卫的介绍中,最让记者感兴趣的是艺术品的份额交易模式,亦即将艺术品等额拆分,拆分后按份额享有的所有权公开上市交易的方式。从形式上看这颇有点股市味道的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让投资人无需购买一件完整的艺术品。这样一来,岂不使我等这些对斯特拉迪瓦里有慧眼之识的人有望成为“斯氏股东”,也为我们解决“斯特拉迪瓦里之困”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渠道和条件。
记者把名琴的故事讲给柳总听,不想一下燃起他的兴奋点,“把中外真正的艺术品介绍给大众,提高有能力参与者的文化品位和鉴赏力,以文化艺术品投资、收藏带动文化艺术品和相关产业发展,建立文化艺术品流转机制,扩展艺术品交易市场和渠道,正是我们成立交易所的初衷。如果第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能通过我们这个平台留在中国,那将是对我们存在价值的最大褒赏。”
不过,柳红卫也承认,文化艺术品的份额化交易毕竟是一件新鲜事,涉及交易制度、操作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繁杂多变,他们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记者提到不久前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投放的画卷,在两个月内陡增了17倍,引发热议。柳红卫表示,他们已就此多次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和论证,认为市场出现一段时间的不稳定,主要是因为资金量与产品品种和数量供需关系不平衡,投资人对新型市场缺乏客观认识,加之交易制度和规则对新型市场调控力度不够。因此他们对已有的制度和规则进行了完善,对交易市场采取了一系列临时调控措施,同时积极准备上市艺术品,满足市场需求。
2006年5月,一把1707年制造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以354.4万美元成交,如今这琴肯定是更贵了。
(本报北京7月1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