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融资本爱上艺术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 14:25 企业观察家

  新世纪第一个10年,艺术市场涌现出两波值得关注的变革:一是随着网络的勃兴产生在线交易模式,如在线拍卖、在线艺术品博览会等,二是随着金融资本的繁荣而开始的艺术品金融化交易的实验,诸如艺术基金、艺术品份额交易等交易方式的出现,结合新的收藏家群体的兴起、新的收藏观念的出现,正在冲击原有的艺术市场格局。其中,中国艺术市场有关艺术品证券化、期货化交易的探索相当激进,其前景值得华人艺术界、收藏界关注。

  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互联网技术革新和商业模式推广、金融资本势力大行于世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最显著的现象就是资本的全球流动性影响到全球艺术市场的走向,尤其是对当代艺术界影响甚大。在此风潮下,艺术市场与金融投资市场间关联度逐年提高,艺术界对艺术品的投资价值越来越关注,传统收藏家群体出现了加速衰减,新兴的注重投资效益的收藏群体正在越来越庞大,其中不少人就是金融业者。

  艺术基金的出现和全球金融投资行业的膨胀有关。英国铁路养老基金1974年就在投资专家的建议下开始进行艺术品投资的尝试,不过该基金资金规模庞大,仅仅使用可支配的总流动资金的5%(约1亿美元)用于艺术投资,而且1999年以后就不再介入这一市场。  实际上,在这个行业中真正活跃的还是小型的基金规模多在1亿美元以下,而且是21世纪以来才形成声势。当代艺术市场在21世纪初的全面增长就和新兴投资型藏家的大量拥入有关,因为相对古典艺术、印象派等现代艺术的市场,当代艺术市场的可交易作品数量更多,价格也更低,画廊等关联方也较为公开,这是新型藏家喜欢介入的市场类型。

  极少数基金公司也试图尝试对冲投资模式来保障资金安全,比如英国美术投资咨询公司推出的艺术交易基金,除了像其他基金那样投资当代艺术、现代艺术等作品市场,同时还采用对冲的方式来规避艺术品投资风险艺术交易基金从证券市场上选择那些与艺术品市场关系密切的股票,例如苏富比公司或者历峰集团之类的奢侈品公司,并买下这些股票的看跌期权。这样的话,如果艺术品市场下跌,这些股票也会下跌,艺术交易基金则可以将这些股票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艺术品跌价的风险得到对冲。

  中国国内的类似基金投资行为,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近代书画炒作潮流中就曾出现,少数投资客集合各自的资金联合进行炒作获利。不过,随着国人财富的增长和对理财的关注以及商业银行在理财业务方面的激烈竞争,除了投资地产和证券市场,部分银行也开始尝试推出新型的理财产品。 2007年6月,民生银行(600016,股吧)推出了一款高端理财产品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标志着艺术品投资开始纳入金融市场的视野,投资者可以借助理财产品的渠道进入艺术品投资领域,来分享艺术品升值带来的收益。这以后有信托公司、银行、私人企业陆续推出十多个有艺术基金性质的投资计划,且有一定的公开宣传。

  中国艺术品市场近年来规模的急速扩大与价格的迅速攀升极大刺激了资本投资的欲望,但从发展阶段看,目前中国的艺术市场还处于主要由“散户”收藏和投资的阶段,类似艺术基金的“机构”收藏家并非主流。但基金这样明确追求投资利益的收藏现象正对收藏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部分个人藏家也开始用类似的投资效益角度思考问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