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云国:艺术品信托能否相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9日 14:10 投资者报

  艺术品投资基金在中国市场酝酿发酵多年后,2011年终于进入大规模实质性试水阶段。仅今年上半年发行规模即达到了十几亿元,也有的说二十几亿元。如果再加上尚未浮出水面的基金,规模肯定还要大,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其从无到有,从理财产品,到准基金,再到真正意义上的基金,今天投资人可选择投资艺术品的方式明显增多了。中国目前现有艺术品投资基金按照发行的主体划分,大致有三种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艺术品理财产品;二,以信托公司为主体发起的集合信托投资计划;三,以有限合伙企业方式设立的私募投资基金。

  投资人没有选择的时候痛苦,选择多了也痛苦。而对于管理人,也存在类似问题,究竟采取什么方式设立基金。

  什么模式,这是个问题。我们不妨来看这几种模式的优劣。

  第一种,银行理财产品。其通过银行发行:其具有网络渠道和高端客户资源的优势。但由于银行缺乏自身操作能力,必须寻找管理方参与合作,而现实的问题是:合适的管理人并不好找。所以自民生发行理财产品之后,少有其他银行跟进。更主要的还是现在市场规模尚小,不足以引起关注。而一旦银行与基金管理人合作得好,在未来格局将占有一席之地。

  此方式外,将来银行还可以开发出别的方式,即利用自己渠道和客户优势,帮助基金管理人发行基金产品,其运作与私募基金别无二致。 银行从中得到发行费和资金托管费等收入。

  第二种,集合信托投资计划。这是目前中国艺术品基金最主要的方式,资料显示2011年上半年艺术品信托产品发行规模达到了27亿元之多。由于信托法律相对完善、风控体系比较完备、市场发展时间较长,通过信托公司发行可以更好地得到投资人的认可,至少投资人心理有一定的安全感。不少信托公司在发行艺术品投资信托计划时,都会要求有最低收益率,甚至要求管理人对此提供担保,以此保证投资人收益。当然,这跟信托对投资人承诺“保本保息”有本质区别。这也是信托模式受到投资人欢迎的原因。但是,信托对管理人收益率的担保要求,对管理人来说无异于变相贷款,有悖于基金的初衷。

  最近一款“保本保息”信托产品,通过担保公司进行担保,从而绕开信托产品不能承诺“保本保息”的红线,但仍然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质疑。这说明该模式本身对投资人的吸引力仍然不够强大,或者说投资人对艺术品投资心里没底。

  由于这个事件的出现,市场对艺术品信托产品能否信,能否托存有疑虑。信,是没有问题的,信托公司本身有金融牌照,关键是能否托。你是否值得投资人托,如何为投资人实现收益?

  第三种,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法是这一模式的法律依据和保障。这种方式主要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进行发行。投资人与管理人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合伙协议规范下来,有律师、会计师、银行、保管、保险等多方面专业人士参与,容易形成相互制约的规范的内控制度。在操作上比较简单,便捷,只要把资金安全、藏品保管、以及道德风险控制好,这个方式最可能成为未来基金主要的模式。私募投资基金本身在中国发展时间不长,现在又移植在艺术品这个兴起的领域,要得到投资人认可,更非易事。当这种模式发行的基金规模越来越大,得到越来越多投资人认可的时候,中国艺术品投资基金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 相关专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