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份额交易始乱终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0日 09:27 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微博)记者 刘 瑜
“文交所开办狂潮被叫停”?近日有消息称:据知情人士透露,近日各地准备上马的文交所审批工作已全面暂停。不管消息来源确凿与否,“文交所之乱”已成不争的事实。
深圳商报记者昨日采访文化产业专家及文交所业内人士得知,各地开办狂潮与年初天津文交所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火爆不无关系,对于艺术品份额化这一被称之为“类证券化”的创举,深圳文交所作为首吃螃蟹者,如今情况如何?
政府监管不得不介入
据业内统计,截至7月31日,全国各地开业及筹备中的文交所总数已达36家,其中已挂牌开业的文交所达21家。进入8月后,汉唐艺术品交易所、福建海峡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江西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等又相继开业或成立。而目前国内各地还有很多文交所正在筹备当中。有说法称预计到2011年底,全国文交所总数将达到或超过50家。
自文交所遍地开花以来,风波不断,各种质疑声也络绎不绝。目前引领这波开办风潮的天津文交所正身陷“诉讼门”。北京市邦道律师事务所受七八位投资者的委托准备对天津文交所正式提起诉讼。这些投资者来自山东、上海、安徽和澳大利亚,其投资金额多的上百万元,少的也有四五十万元,但亏损都超过八成。他们认为由于天津文交所的交易规则存在问题,使他们的资产受到大幅度的缩水。
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天津文交所推出的份额化产品本身价值几百万的艺术品居然“暴炒”到上亿元的市场价格,只能用“荒唐交易”来形容。各地文交所的纷纷上马,从交易规则的设置到后期的发展模式,很多文交所都是仿效天津文交所。这跟市场主导者缺乏细则和有效监管不无关系。他认为,这种“类证券化”如果没有严格监管和科学的交易规则的话,频繁的短期交易必然会形成投机和泡沫,应该是到了政府不得不介入的时候了。
深圳文交所已停份额化交易
艺术品权益份额化交易最初乃深圳文交所推出的一大创举,从去年7月至今年1月,深圳文交所共推出三个艺术品资产包作权益拆分再进行份额化挂牌交易。而3月22日起,深圳文交所暂停了这一份额化交易,如今已半年不见动静。
昨日深圳文交所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提纲后表示,“这个时期不方便接受媒体采访”。在该所的官方网站,作为文交所搭建的两大平台之一的“份额权益交易平台”点击进去出现的是一份《致深圳文交所艺术品权益份额投资人书》。对于导致停牌的直接原因,该公告解释,“春节前后国内艺术品权益份额市场出现较为严重的异常情形,为了切实保护投资人权益,预防投资风险,暂停了相关业务”。这份5月12日的公告表示,文交所正加紧与上级相关管理部门、社会权威人士及业界专家深入论证,认真总结市场经验,全面梳理完善交易制度,而复牌前相关工作在加紧进行中。
8月8日,深圳文交所发出第二封致投资人书透露,该所正在等待国务院的《关于规范产权交易市场防范控制风险的通知》,一旦《通知》正式下发,将认真落实上级政策精神,妥善细致处理已发生业务的相关事宜。
记者了解到,这份《通知》的摸底稿已于数月前由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给国资委、证监会、文化部、商务部等部委。此间,国务院办公厅多次召开研讨会,探讨各类产权交易所的规范问题,而此次监管层的方法可能是取消一直以来在各地谁审批,谁负责的模式,将从严审批各地产权类交易所,甚至可能考虑收回地方政府的审批权。随着新规定的实施,产权交易和证券交易的界限将被进一步明确。
交易机制创新本身是好事
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是否将上演“始乱终弃”之戏?
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文交所作为文化与资本对接,解决融资难问题的平台,应该是鼓励兴办,越多越有利于文化产业的振兴与发展,而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也有利于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本身是机制创新的好事,不可能就此被取消,而是取决于如何严格监管,比如交易规则可规定,买入多长时间才能交易,一年交易几次,如何退出等,要针对艺术品市场不可预测因素制定规划,还有惩罚条例规定什么事不能做。这些都不是文交所一己之力能担当的。
深圳文交所有关人士表示,非常赞同陈少峰教授的这一看法,他们正处在等待政策出台的过程中。文交所在此前发给媒体的一份资料中表明,目前文交所正在稳步推进除份额化交易之外的业务,包括已引导成立了第一家额度10亿元的国粹红钻文化产业基金、筹备成立虚拟在线的文化金融学院等等。其强调,深圳文交所是“国家级文化产业产权交易和投融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中国文化繁荣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