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授权将成就制造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5日 13:14 新华日报

  授权来了,艺术近了

  10天前,国内首个集艺术、动漫、品牌授权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在北京成立;两个月前,一张由浙江博物馆授权、印有《剩山图》(《富春山居图》局部)的天翼民泰银行卡亮相,成为中国第一张“艺术授权”银行卡……2011年,业界人士认定为“艺术授权元年”。

  对于艺术授权,颇有争议。有人将其视作制造业的点金术,认为它能提升产品附加值,让艺术走近大众;也有人质疑“授权容易维权难”,一旦将版权“泼将”出去,潘朵拉的盒子自此打开。

  谁来撬动千亿规模市场

  大众对艺术授权的概念眼下还有点陌生,但日常生活中,人们早已频繁邂逅各式各样的艺术衍生品:印有毕加索画作的抱枕,岳敏君“露齿大笑”形象的T恤,齐白石花鸟虫鱼图案的杯壶茶具、桌灯乃至餐盘等,商品和艺术品联姻的产物无一例外都通过“艺术授权”实现。

  “它不同于一级市场的展览展示,也不同于二级市场的拍卖收藏,而是对艺术品版权的深度开发利用。”从事艺术授权代理15年的Artkey艺奇文创集团董事长郭羿承说。在他看来,正是由于版权的高度抽象性,催生了艺术衍生品的N种可能性。

  依国际惯例,艺术授权产业总产值是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的三倍以上。以2010年国内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金额589亿元推算,中国艺术授权所带来的生产总值应该可以达1800亿元。“空间巨大,创意无限。”郭羿承如此总结。

  艺术放下身段走进生活

  艺术授权的商业模式并不复杂:一个普通水杯,能卖二十多元;一幅齐白石作品,估价会在数百万元。若把齐白石的作品翻印到杯子上,杯子能卖到一百元,在销量未减少的情况下,生产商、设计者以及享有版权的艺术创作者都能获得收益。

  “艺术品没有变得廉价,艺术授权走的是生产型服务业方向,生产型消费需求替代了‘一锤子买卖’,艺术品成为相关产业的投资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说。

  “艺术不能仅仅作为一种投资品,而应该让大多数人有机会接触,最获利的是一般民众。他可以付出他能接受的价格去拥有一个印着价值1个亿作品的杯子。”郭羿承将艺术授权理解为一项艺术推广活动,“如果我们的文化只是停留在国外教教中文、演演舞台剧或者展示少林功夫上,影响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文化可以通过艺术授权让一般民众能够接触得到,才更有影响力。”

  授权容易维权难

  今年6月,文化部发布的《2010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首度引入“艺术品授权”的字眼。报告显示,艺术授权不仅成为了国内文创产业中增长的新亮点和新引擎,还是百姓与经典艺术近距离接触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艺术授权牵涉的是著作权的许可使用,由于《著作权法》并未明晰许可使用的权利种类、地域范围、期限等,现实中对艺术作品版权的侵犯屡见不鲜。著名雕塑家李象群就曾签过一笔“糊涂账”:作品完成后,对方不仅要求取得使用权,还提出拥有作品在所有领域的开发权,而李象群坚持只能在有限范围使用,最后双方不欢而散。除了拿到对方支付的2万元铸造费外,10万元的成本费与设计费付之东流。

  “授权容易维权难。作品转让后难免会面临被复制、仿冒的风险。而签订艺术授权协议时如何商定收益,还需要价格评估、市场监管,以及行业规范的健全。”宋庄画家赵孟君表示。

  创意跨界转换缺人才

  在8月份的新品发布会上,印有齐白石画作的“格顿”牌陶瓷家电正式亮相,在场经销商、代理商认为,产品的设计创新将为家电行业带来又一个巨大市场。两个月后,该家电销售额已达1000万元,公司副总经理刘安民预计到明年8月会突破5000万元。不过,实现过程并不轻松。据刘安民介绍,历经6个月的不断修改打磨,才最终将齐白石两幅画作成功复制到自家陶瓷家电上。“变形、颜色失真是两大难题。”

  “制造工艺绝对有保障,简单装饰也不成问题,可要让艺术珍品在保留原有风韵的同时真正成为产品组成部分,还真就难住我们这些大老粗。”广州市玻璃先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廖仲明的一番话代表了不少制造企业的心声。

  “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其配套的中介组织。”在张晓明看来,国内缺少包括法律咨询、艺术设计在内的中间环节。他说,制造企业内部的设计部门尽管享有税收补贴,但并不具备大规模专业设计能力,而市场上专业设计主体有能力而不享有税收优惠。“要弥补这一不足,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培育新的社会分工主体,也就是让更多设计类市场主体参与到艺术授权领域中来。” 陈涛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