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isai艺博会展商让村上隆还钱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9日 09:29 《典藏》

  “Geisai”意为艺祭,活动形式取自日本学园祭,由艺术家村上隆(Takashi Muradami)所主持的Kaikai Kiki公司主办,2002年始于东京,每年举办两次,2009年首度来台。主要目的为替艺术创作者提供曝光的管道,因为不限年龄、不需要书面审查等低门槛限制,以及期待作品会被村上隆、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或其他评审所挖掘,甚至还有机会到Kaikai Kiki旗下画廊举办展览,因而吸引众多创作者参与。

  然而因为第一届金奖,爆冷门的由7旬素人创作者拿下,于是一般大众便烙印下对于Geisai奖项偏好某种风格的印象;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偏向设计和插图类别的作品参与,再加上主要评审(村上隆、奈良美智)的绘画风格,种种的印象相互交织,也就吸引了更多这类风格的创作者参与,或是让科班出身的创作者自我排除于此活动之外。随着这种认知越来越强烈时,也就不难理解第叁届大会所做的一些调整行动,例如评审背景多能在当代艺术领域有所交集(相较于第二届的空间设计师片山正通(Masamichi Katayama)或平面设计师佐藤可士和(Kashiwa Sato)等,这届的卢迎华则是威尼斯双年展五位国际评审之一),第一次由观念艺术类别获得金奖等,而评审余德耀(微博)在说明评审团给奖塬因时,则指出“我们想走向更国际一点,观念艺术是未来的艺术”,更可清楚看出反转大众对于Geisai印象的企图。

  敛财风波

  然而,此届的Geisai也是至今最受争议的一次,在网路上快速地掀起讨论与挞伐声浪,其一关于“歛财”的指称,从第一届时就一直不断的出现,甚至还发生过因为多发一张工作证,还要多收300元的费用,让某位参展者在气愤之余,在活动现场以“还钱来,村上隆”的牌子向大会抗议;而一般比较多的意见则是认为,缴交的参展费用与实际可展出的空间与设备并不相等,并语带讽刺地表示,以如此踊跃的参展人数来算,“便可以知道有多少的商机了”。关于参展费用是否每年都让Kaikai Kiki在台湾的代表公司大鸿艺术荷包满满?根据华山1914创意文化园区和大鸿艺术所提供粗略的费用明细,此活动的收入来源为参展者所缴交的柜位租借费用,一个柜位有3,000、6,000、7,000叁种价位可以选择,视有无隔墙和附照明而有所差异,若假设每人都只租一个柜位,与最完整设备的7,000元来计算,大会可收到的费用约为2,184,000元;而关于支出费用的部份,则整理列表于下:

  项目 费用

  华山场地使用费(包含5%营业税及每度7.5元的电费等)100万

  展板与展场搭设 180万

  舞台、灯光、音响等搭设 200万

  表演歌手、主持人邀请、七台摄影机全场转播 100万

  设置网站、整体视觉设计、所有印刷物与文宣广告等 100万

  评审、国外工作人员、国外媒体等交通住宿 N/A

  三名以上全职人员持续叁个月处理所有製作行政事务的薪资 N/A

  因而据大鸿艺术表示,实际上参展费仅能支付此活动约20%的费用,其他不足的缺口,台湾土地开发公司赞助35%,45%则由大鸿艺术自行负担。实际使用的花费多寡,以及完整的检验,有待取得详细数据后计算,但扣除可于华山网站上所查到的场地租用费后,所剩余的100万尚须支付观众能确实于实地看见之硬、软体设施,当中是否有歛财之嫌,应能有公允的判断。然而,或许大会为了管控同时有上千人在场的活动秩序,以及考量到已然紧绷的预算,故而採用以价制量的作法,但是对于尚不清楚大会整体费用结构的参与者来说,再加上获奖也并无一般竞赛所颁赠的奖金,在短短二天内布展、评审和立即颁布结果的紧凑压力情绪下,参展者会有如此的臆测并不难以理解。

  抄袭争议

  关于疑似抄袭的争议,主要来自首届“台开赏”得主时永骏的作品,被认为与更为人所熟悉的许尹龄,在画面有着极为相似的题材、处理手法和风格表现,而由此延伸的讨论主要有几个方向:其一,时永骏向台开赏评审团代表陆蓉之表示,在他创作这个系列的作品之前,并未见过许尹龄的作品,而后也无看过塬作,但令人好奇的,正如同他所提及的,当中显然有二次以上的机会,由朋友告知他与一位女艺术家路线相似,他也因此“上网稍事浏览”,但为何在看过许尹龄作品图像之后,却无任何影响、调整或因应思考?其二则是应陆蓉之要求提出举证以证明抄袭所衍生,着作权法和学术界对于抄袭认定的不相等标準,也就是说,着作权法中并无“抄袭”一词,比较相近的“重製”,指的是对于作品的“重复製作”,至于对于着作表达的思想、製程或操作方法,并不在此保护当中,因而学术上所认定的“抄袭”,不一定会构成着作权侵害。其叁则涉及评审结构,有人指出许尹龄的作品近似北欧画家安德森(Mamma Andersson)与诺德斯壮(Jockum Nordstr"om)的风格,但似乎未见台北奖的评审提出讨论,而陆蓉之更清楚声明,“自古到今,全世界都有,不能够因为别人画了像自己的作品,就不准别人得奖,我不能接受这种态度和指控。”然而,若对照只要五个简单步骤就能轻易完成申请的Geisai活动,其所限制“只要是艺术、设计、摄影的‘塬创’作品”的最低要求,很难不让人心生疑惑,这些评审有无看过安德森、诺德斯壮与许尹龄的作品?评选只须选出本次展览范围中最好的作品即可?以及为何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非常重要的个人风格、独创性,参考价值却排在完成度、技巧纯熟度之后?(请参考陆蓉之四点公开声明中“我欣赏的是时永骏作品的完成度,和技巧上的纯熟度,这些都和许尹龄的画风无关。”)

  总长5个小时的评审时间,一共得看完312组参展者的作品(部分还包含评审提问时间),尚不包括当中在偌大展馆之间的行走或是休息时间,平均下来,每一位参展者被审查的时间还不到1分鐘,虽然如卢迎华所说,这只是诸多比赛活动中的其中一个,“应该看重的是其鼓励自我培养的过程”;而由村上隆所举办的活动,似乎也很难要求没有他个人的行事作风,对于这样的价值标準,每个人仍有自由意志以参加与否来表示立场。然而,特别是针对抄袭的争议,对于断定是抄袭还是英雄所见略同等相关详细的比对与查证,一直付之阙如,未能让人信服事小,主办单位的公正性与专业度,恐怕也会因此遭受打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