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交会模式曲线相助文交所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9日 08:39 《投资有道》杂志
作者:罗宏才 李玉山
文交所“大限”将至,各地文交所均在探索如何在规则限制下“跳舞”。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本期以福建海峡文交所作为切入点,推出“艺交会”模式案例分析文章,以期探讨未来国内文交所发展的可能。
在单一推进艺术品类证券化交易的文交所前景堪忧之时,从福建传来消息,福建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微博)探索举办的“福建海峡艺术品交流会”,试图用新的模式探寻文交所的发展。
由寿山石衍生出的艺术品交流会
“福建海峡艺术品交流会”概念来源于福建省民间艺术馆(微博)于2010年1月创办的“寿山石玩家藏品交流会”,这也是国内首次出现“艺术品交流会”模式的展会。两年来寿山石玩家藏品交流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共计成交1433万元,累计为藏家转让寿山石藏品1341件,在业界树立了很好的品牌形象,而大量收藏爱好者踊跃参与,场场爆满的场景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地媒体则用“抢”来形容当时的盛况。而“海峡艺术品交流会”正是由“寿山石玩家藏品交流会”升级而成,在2012年开始转由福建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主办。
“第四种”交易模式
那么,什么是“艺术品交流会”?以“福建海峡艺术品交流会”为例,简单地说,就是由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通过资源整合,为藏家提供买入和卖出平台。具体流程是:文交所先向收藏爱好者征集藏品,经专家组鉴定评估后,将品质不佳或价格虚高的藏品剔除,甄选优秀藏品与送件人协商,签订委托销售协议,定期举办交流会展览并明码实价进行销售,买家购买的价格就是藏家的委托价。如果藏品成交,卖方只需缴纳10%的佣金,不成交无须付费,买方则无任何额外费用。艺术品交流会的流程确保了藏品的品质和价格,有文交所对藏品进行严格的把关,买卖双方虽然互不相识,却也无后顾之忧,不仅省去了中间的议价环节,藏品真伪也有保障。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福建海峡艺术品交流会”的模式优势在于,它结合了展会和经纪人的优势,扮演着“第三方”的角色。相比于一般的艺术品展会只服务于艺术品业内人士和艺术商人,“艺术品交流会”主要面向广大收藏爱好者,包括艺术从业者、艺术商人以及普通爱好者,更加具有亲和力;另一方面,普通的展会对参展商的信誉无法保障,展会结束后参展商各自离开,售后服务无法得到保障。“艺术品交流会”则不同,经过专家团队的权威鉴定,参展藏品的品质和价格都能够得到保障,主办方能够保障藏品的质量,解决了购买者的后顾之忧。
“艺术品交流会”的专家团队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艺术品经纪人,不但依靠团队力量弥补了个体经纪人在专业上的盲点,并且交流会以一个具有品牌力量的权威机构的公信力为支撑,成为广大收藏爱好者强而有力的后援团,为收藏爱好者的交易保驾护航。一般情况下,古玩艺术品的交易方式被大致分为藏家之间的个体交易、商铺经营以及拍卖会等三种方式,“艺术品交流会”因其打破常规,有效结合各种交易方式的优势,并对以往交易层级进行有效补充,因此被业界称之为艺术品市场的第四种交易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