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税:艺术品市场火爆的隐秘理由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7日 07:16 99艺术网

  在上海一位民营老板居住的小洋楼里,四周墙上挂着张大千、陆俨少、吴湖帆等名家的几十幅作品。这些都是他近年来在拍卖会上拍得的。在书房的一角,两只箱子和一个橱里还存放着百余幅古今名人字画。

  至今,他已在艺术品拍卖市场投入了2000余万元。年租80万元入住这幢洋楼,不仅是因为这里绿草如茵、大树参天,更是看中了这里有个安全的环境。他说:“这些年年看涨的字画置于此地,可随意摆放,尽情观赏,确保安然无恙。”

  他告诉记者,国泰民富是艺术品拍卖市场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

  他不便说出别人的名字,但对记者详述了企业“文化经营”的窍门。他说,文化投资也纳入了企业经营成本,民营企业家大多以企业名义竞拍这些艺术品,得手后不是用于装点企业门面,就是搞了企业博物馆,再不就是深锁柜中,所有的开销都挂在企业账上,摊入企业经营成本,使企业免缴所得税。这些艺术品作为“经营设施”,年年都要折旧,最终消耗为零资产,但艺术品却逐年升值,最后还可合法转归个人。

  这样的情况在长三角地区十分普遍。

  市场过热引担忧

  书法家、国学大师启功刚刚逝世,其作品已成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追捧对象。7月3日在杭州举行的西泠印社拍卖会上,启功先生一张1942年的《高岩古寺图》拍得66万元,创下他单件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

  无独有偶,已故画家陈逸飞也是当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大热之选,拍卖价格迭创纪录,带动华人油画拍卖整体行情上涨。6月29日,陈逸飞的《大提琴少女》在上海以55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出。中国嘉德(微博)此前已将其遗作《有阳光的日子》拍出440万元。北京翰海拍卖陈逸飞的两幅油画作品《江南水乡》和《弹吉他的少女》,也分别以225.5万元和192.5万元成交。

  有业内人士指出,当下中国艺术品拍卖、收藏市场火爆,显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名家去世,其作品成为稀缺资源,是他们操作或炒作的最好题材。

  不过,也有人担忧。中国画研究院前院长赵榆指出,即使是梵·高、毕加索这样世界著名的艺术家,其作品的市场价值也是在其去世很多年后才开始攀升的。当下的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似乎显示出了某些过热症状。

  老板出手阔绰

  一幅明朝“短命皇帝”的书画作品,被一民营企业老板25万购得。当时,他把这25万元计入了企业成本,充做“固定资产”。在之后的五年中,这一“固定资产”逐年折旧20%,今年已全部折旧完毕,可以随意支配了。这时,这幅字的拍卖起价飙升到了200万元。仅去年一年,有80%的新人进入书画拍卖市场。其中有些民企老板正将书画市场转变为新的避税通道。

  书画艺术品拍卖市场有这样一种特殊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可能是江浙地区一些民营企业的老总,带着自己的智囊团,只要见张大千、齐白石、吴昌硕、徐悲鸿、李可染、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等大名头的作品露面,不论真假、也不论好坏,个别的甚至不管价格,凭着自己雄厚的财力踊跃竞投。

  在这些“有钱人”的冲击下,傅抱石创作的一本《八开毛泽东诗意山水册》拍出1980万元的天价,创出其本人作品价格之最;齐白石作品也创出了价格新高,一本《八开山水册》卖出1510万元。

  成交后,有些企业老板一手付款,一手提货,扭头就走,对于自己的身份、买书画的目的三缄其口。

  杭州一通拍卖书画部朱主任介绍:“在书画拍卖现场,几乎所有人都是以个人身份出场的。而且只要拍卖程序合理,成交后,我们都不会关心买东西这个人的真实身份。很多人对此很敏感。不过,你说的这个现象在拍卖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

  各地民营企业老板在京、沪、粤、港四地春秋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中进进出出,非常活跃。原因就是有些人参与拍卖,不仅是为了保值增值,还是一种合法规避税收的经营之道。买书画拍卖品的钱本来是这些民营企业的利润,这样一来,可以少缴企业所得税;等上几年,买来的书画作品还有巨大的升值空间。

  据悉,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企业销售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即为企业经营成本,包括工资、福利、坏账准备金等等)。而属于固定资产的古玩字画就会在准予扣除项目中抵扣。

  来源:杭州日报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