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艺术品收藏热符合中国藏家的口味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27日 15:26 新浪收藏 微博

  刚刚结束的香港国际艺术展再一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艺术新闻》(Art News Paper)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藏家究竟在买什么?》的文章,深入分析了中国藏家购买艺术品的口味,其中就提到苏富比(微博)亚洲区主席黄林诗韵的观点:“从目前的拍场来看,购买西方当代艺术的情况不会发生在中国内地,至少这种趋势尚处在起步阶段。”

  相比而言,台湾藏家则是最能接受其他国家的艺术,并且敢于冒险购买的群体。2010年,伦敦白立方画廊首次在中国展出达明·赫斯特的作品,在香港国际艺术展上,其作品《不可避免的事实》被一位台湾藏家以175万英镑买下。

  当然,收藏国外艺术品的不仅仅是文中提及的这一行为。2006年,刘銮雄曾以1.3亿港元购入波普艺术之父安迪·沃霍尔的《毛泽东》,他收藏了多件沃霍尔的作品。上海藏家郑好也收藏了达明·赫斯特具有代表性的“蝴蝶画”。在2011年5月纽约苏富比拍卖上,毕加索的《Deux Personnages》被一位中国买家以2130万美元的高价买走,同年7月,另一位中国买家在佳士得以320万英镑竞得米开朗基罗的黑粉笔画。在今年纽约春拍焦点,蒙克《呐喊》的拍卖现场,参与竞拍的也有一位中国藏家。而在纽约佳士得拍卖场上,美国雕塑家考尔德的一件通体白色的动态雕塑作品——《爆发的雪花》以1030万美元成交,该作由佳士得亚洲业务总监李昕竞得,据说是为亚洲的客户买下的。而最近在国内举办的毕加索大展,安德鲁·怀斯作品展,大有在中国推广西方艺术品,进军中国市场的考量。

  2011年3月,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办的欧洲古董与艺术博览会上,上海收藏家冯毅就用巨资购买了意大利雕刻师本佐尼的《花神和风神的舞蹈》汉白玉雕,该作曾在1862年的伦敦世博会上展出过,如今,这件作品就摆放在上海浦东星河湾酒店中。博览会组织者本·杰森解释说,2012年是中国藏家最多的一次,他们不仅购买中国的艺术品,还买俄罗斯、日本的珠宝雕塑。“现在,前往马斯特里赫特的中国收藏家对西方艺术家表现得更感兴趣,他们收藏的胆识随着钱袋的增长而变得更富有弹性。”本·杰森说。

  就此现象,孙涛认为,收藏本身要经历对一件藏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知识的研究和熟悉过程。中国的藏家首先选择的还是根植于本土的艺术品。但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海外的艺术品也会在中国藏家不断了解、熟悉、喜爱的过程中越来越被接受和收藏,中国完全具有吸纳海外顶级艺术品的能力。他相信,“将来会出现中国藏家和西方藏家在同一个拍场上竞购莫奈或梵高的顶级作品的现象,只是时间的问题。”

  当然,在国内,由于还没有坚实的收藏群体,顶级海外艺术品的购置只是零星发生。但一些价格不高、同时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艺术品,在北京、上海和其他一些大中城市中已蓬勃发展起来。比如,近年来,美国的西洋古董家具商们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客户支撑点,中国市场就成为他们的首选。古董家具收藏家柏女士一年前开始收藏,对西洋古董家具的兴趣越来越浓,到现在已收藏了9套,除了个人喜好之外,她也看中古董家具的市场投资潜力。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