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信托没人敢接盘
2012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整体低迷,拖累了相关理财产品的销售和兑现
实习记者陈誉报道 艺术品信托,就是将艺术品资产转化为金融资产的一种现象,其曾经被市场广泛认为是最有潜力的艺术品投资手段之一。特别是在艺术拍卖市场进入“亿元时代”,依靠单个人的力量已经很难再获得艺术精品,而信托依靠聚集单个投资者的力量抱团出击,无疑将有更大的机会。
2013年,29款备受瞩目的艺术品信托产品将迎来各自的兑付期,涉资高达26.42亿。但是作为艺术品信托产品退出的主要渠道,艺术品拍卖市场却在2012年萎靡不振,整个艺术品信托市场面临无人接盘的窘迫情景。
26.42亿产品今年到期
2007年6月18日,国内第一个艺术品理财产品面世,即民生银行推出的“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至2009年7月20日该计划取得了12.75%的年化收益,绝对收益率达到25.5%。此后,随着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持续火爆,大批信托产品纷纷面世。一时间备受投资者追捧。
据记者了解,在即将于2013年兑付的29款产品中,上半年将有10款,涉资8.8亿,而进入下半年则有19款艺术品信托密集到期,涉资17.62亿。
“艺术品信托的收益在银行涉及的信托理财产品中,收益是极高的。”某银行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由于市场波动较大,并且部分艺术品价值不明确等原因,往往艺术品信托产品都注重于短期。银行业内挂钩艺术品的理财产品也越来越多。华夏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都推出过相应的理财产品。其年化收益率都在10%以上。”
不过,稍懂投资规律的投资者都清楚,与高收益并存并行的往往是高风险。同样,艺术品信托产品高利润的背后,风险重重。
据银行人士透露,投资艺术品信托门槛极高,起点在100万以上。而艺术品信托所要求的投资人资格相对严格,往往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最起码要是艺术品的爱好者。最直接的风险来自其信托产品的退出渠道,即拍卖市场,一旦拍卖市场出现不景气,艺术品价值难以转化为资金,就无法实现其经济利益。据了解,目前所有艺术品信托退出渠道80%为拍卖。
高回报率背后的高风险
另外,投资顾问关系到艺术品信托的成败。艺术品的各项判定指数都很主观,由于目前艺术品市场并不是很规范,艺术品质押品的定价又不能像金价有统一的价格。但是安全性是每一个投资产品首要考虑因素,在风险不可控的条件下,尽量降低风险系数,比如引入第三方信用保证、选择可靠的托管机构等。
“国家现在对文化产业是相当扶持的。”南京观海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宏明对记者说,“但是目前整个艺术品行业内还是问题重重。比如对艺术品价值评估体系的混乱。”
张宏明向记者介绍,一件艺术品的估价,一般从材质,工艺,数量,年代以及名家效应等方面来考虑。“国人的审美比较传统单一,古玩字画陶瓷器作为经久不衰的收藏品在整个艺术品领域依旧得天独厚。由于市场需求较为旺盛,推动了价格的一路攀升,亿元天价屡见不鲜。但是其实这里面水很深。”
“以收藏品中的热门紫砂壶为例,其实主要的价格差异就在于作品出自谁手,往往省级的工艺师和国家级的相比作品价值能相差数倍。这就导致了部分艺术品价值的虚高,因为往往是不是该人的作品,也就一个章的事情。”张宏明说。
除了名家效应之外导致艺术品价值增高的原因就是艺术品持有人或者单位对该艺术品的炒作方式。“信托公司在推出某款艺术品产品之前势必会在国内外对该艺术品进行大规模的宣传,这已经成了定律。通过媒介的力量提高该艺术品的市场知名度,提高价值。”张宏明说。“但这样的价值评估是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
将艺术品市场产业化
有数据显示,2011年艺术品信托发行数量为45款,比2010年增加35款,增长幅度达到350%。2011年艺术品信托发行规模为55亿元,而2010年发行规模仅为7.5亿元,同比增长633%,发展迅速。到了2012年,国内艺术品市场却很低迷,部分艺术品信托和基金产品面临退出。
在市场普遍不看好艺术品信托的情况下,在2012年中,多款信托计划纷纷以实现预期收益的情况下提前清算。在目前的艺术品信托中,“春买秋卖”成为了常见的操作方式,短线操作也加大了投资风险。恰逢今年的艺术品市场总体回调,早几年高价入仓的艺术品,很多在今年无人接手。实际募集资金究竟如何使用,也是迷雾重重。
有专家认为,在新一轮文化产业热潮推动下,以“文化”为卖点的艺术品信托市场,将愈发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如果能将文化产业产品化,以信托化方式打包,资本对接将变得容易。
“艺术品市场的前景还是好的,这点我坚信。”在上海长期从事艺术品买卖的姜先生说,“关键在于艺术品买卖的操作方式能否产业化,透明化,专业化。正因为整个艺术品行业的不规范,让艺术品市场交易日益萎缩。私下的交易却逐渐盛行,也导致了整个艺术品市场的不景气。太多的投资者对买卖的态度越来越谨慎,也就导致了目前困境。而走出困境的方法,就在于将整个艺术品交易透明化、公开化、市场化,杜绝价值评估模糊,把控风险,重获投资者信任,艺术品市场必将有更好的前景。与之相关联的艺术品信托也将会随之发展。”
延伸阅读
7万亿信托坐上“火山口”
2012年三季度,房地产信托兑付洪峰有惊无险地度过之后,却在最后一月频频爆点。2012年12月,中融信托、中信信托等旗下产品爆出兑付危机,均涉房地产项目。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1个房地产信托爆出问题。过去两三年来,房地产信托成为银行贷款体系之外的一个新的堰塞湖,目前规模接近7000亿,其中很多为“借新还旧”,其中不乏各种以政信信托、基建信托马甲出现的项目。2013年,将有3100亿左右的房地产信托到期兑付。
有信息显示,狂飙猛进的信托业2012年再现爆发性增长,前三季度规模增长超过1.5万亿元,总体规模在三季度末达到6.32万亿元,年底可能突破7万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信托的爆发性增长主要依靠“全牌照”和灵活运作方式、“全民皆兵”的销售网络和“刚性兑付”的“金字招牌”。但在规模再创新高的“疯狂”背后,信托业风险不断凸显,兑付风险“警报”频频拉响。专家认为,“刚性兑付”并不可靠,而且已经成为信托业日渐积累的隐性风险,迟早会被打破,一些信托公司正坐在风险即将爆发的“火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