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所之辩:金融资本如何对接文化产业

2013年01月19日 07:35   证券日报  

“文交所”之辩:金融资本如何对接文化产业 “文交所”之辩:金融资本如何对接文化产业

  ■本报见习记者 徐建雨

  “文交所”是源于中国的一个独创性的想法,然而各方准备不足,高素质人才缺乏,以及文化产业本身薄弱的基础,以至于“文交所”在成立的短短三年内遭遇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从天津文交所份额化交易狂飙突进、郑州文交所投资崩盘,到国务院连续两年发文限期清理整顿,史称“文交所乱象”。其命运可叹,却又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大乱之后有大治。已经达成部分共识的全国各主要“文交所”聚集在“全国文化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的旗帜下,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现在正是“文交所”的一个转折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各“文交所”如何联合,按照统一的规则做一件事,成为一大课题。“文交所”准备好了没有?

  就这个话题,本刊邀请国内“文交所”领域的各方诸侯,他们既有理论思考,又有实践经验,在“文交所”重新出发的时刻对过去做一个盘点,对未来做一个展望。

  看准大势 坚守下去

  张志兵(南方文交所总经理):“文交所”的重新定位我个人稍微有点不同的意见,因为它其实也就是三年时间,还没有到重新定义的时候。有些人把它定位为份额化,有些人把它定位为艺术品的交易。现在全国“文交所”有80多家,有一半已经在运营了,怎么去定位“文交所”,我想并不难,难的还是我们怎么去准确理解它的定位,怎么去执行它的定位。

  我个人认为,第一,对“文交所”我们不能抱以太乐观的态度。为什么呢?“文交所”没有任何一个特殊的资源。浙江文交所做了将近一年时间,我们做了一年多的业务,我说文化产业赚笔钱真难,真是这样。在其他行业一定会比“文交所”赚钱容易,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第二个判断,刚才说我们做好了准备没有?如果从事文交所行业,一定要做好五年以上的准备。“文交所”注册资本几百万到一个亿都有,很多都是几百万、两千万,大规模的装修,要招人,这么算起来,没有哪个成本是很低的。你只要一动,一年没有一千万、两千万下不来。南方文交所一个月开张至少一百万,资本是有限的,你如果做五年,一个亿也就烧完了。

  我们南方文交所是2010年成立的,到现在已经有两年时间,在市场上也有很多磕磕碰碰。南方文交所在成立之初有十几个人的团队,真正是带着市场问卷到市场上去跑,弄了一万多份问卷回来。我们就想研究文化产业到底需要什么,首先解决这个问题。结果我们发现文化产业什么都缺,包括人才、资金、信息、机制、体制等等。后来我们发现最缺的就是资本。其实就是把金融资本怎么对接到文化产业和文化项目上去,这是我们的中心要务。

  第三个,我还是非常乐观的。我们任何人去做事情,是靠大势,靠大势才能挣大钱。我们站在现在分析未来,未来的艺术品市场也是大势。股市是从1600点到6100点,一个傻瓜进去炒股也会赚钱。我们现在走了两年,总结后面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我们认为应该回归本位,做独立的第四方平台。我们既不是买方,也不是卖方,还不能是中间方,中间方应该中介机构去做。我们做的是独立的第四方,是公平公开公正公信,打造一个“四公”平台,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如果我们去做第三方做的事情,做中介机构做的事情,那你会把别人的利益挤占,就没人陪你玩。其实很简单,如果大家都不会踢球的时候,裁判上场示范一下,我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你作为一个裁判一场球踢到底,还有没有人陪你玩?

  至于怎么干,我们知道每个“文交所”都是当地政府支持扶持的对象,首先要准确把握这一点。我认为在文化艺术品领域,“文交所”应该把当地的文化艺术品市场做起来,才有可能获得当地政府持续不断的关注和支持。基于这个定位,南方文交所明年就是拿艺术精品找工程。为了做这件事情,我们大概采用了五个步骤,使用五种手段,要做五件事情。第一要建立一个立体营销网络体系,首先利用我们成立的全国文化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平台,利用先进的电子商务手段,要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营销网络体系,给我们服务的对象在上面跑产品,跑服务。第二要建立一个权威的认证机构。第三是艺术品指数,我们跟梅建平教授谈好,以南方文交所艺术品的交易价格作为基础,打造一个艺术品指数。第四我们要建立一个基金运作平台。我们想牵头或者促使、引导别人到我们平台来,做一个文化艺术品的基金,让这些基金来服务我们的艺术品领域。第五是建立一个综合的宣传传播的渠道。因为很多文交所也是像南方文交所一样,以报业传媒为背景,本来就有比较优势。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打造一个综合宣传推广的渠道,为我们的客户服务。

  行业联合 分头创新

  彭中天(全国文化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秘书长):对“文交所”的前途,我向来持乐观态度。但是具体做起来又很复杂。

  这几年下来,敢说活得很轻松,挣了很多钱的“文交所”没有。包括舆论把天津文交所描绘得好像是一个很凶残的角色,我相信它也没挣多少钱。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简单的模仿,简单的证券化,简单的向产权市场学习产权化,简单的份额化,或者退回到拍卖、画廊都不是“文交所”要做的事。所以重新定义“文交所”,是到了再思考的时候了。

  “文交所”是一个转化的平台,结合的平台。我始终认为,产融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我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它在考虑产融结合的时候,主要是打通金融的通道:一个是间接融资的通道,一个是直接融资的通道。直接融资可以通过基金、回购业务,可以通过交易所直接向社会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打通银行的渠道。

  “文交所”是一个品牌,不是具体的业态,包括很多东西,需要把交易所的逻辑和金融的功能和科技的手段和文化产业甚至细分行业的特点结合起来。我现在特别强调文化产权不是一个大的文化概念,而是由若干个特定的行业领军人物所决定的。因为他们了解这个行业的需求,知道这个行业的规律。只有最熟悉这个产业的人才能找准商业模式。它是一个复合式的,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创新,甚至不是一个交易所就能完成的创新。这也是我们要成立共同市场的原因。把行业里的人才、资金、政策、资源重新打乱了以后来塑造,这样才可能出现一些新业态。就像用泥巴重塑一个你,重塑一个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希望大家认识到在政府的帮助下,在学别人的业态情况下,可以活下去,但绝不会活得很舒坦。

  整合资源 重新定义

  罗奔(昆明元盛文交所CEO):在完善文化艺术产业链条的框架下,我们讨论“文交所”究竟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其实元盛文交所从去年三月份开始,花了半年时间,真正去研究什么是“文交所”。

  艺术品交易不等于“文交所”,“文交所”不会只限于艺术品交易。另外一个很悲惨的事情,就是把“文交所”在前期特别是少数“文交所”出现的问题扩大到整个行业,比如份额化。怎么重新定义?“文交所”是一个新的形态,你不能拿一个交易平台去套它。“文交所”本身应该干什么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文交所应该是利用金融资本的方法和手段,为文化产业或者艺术产业服务。“文交所”是一个融资平台。我们发现中国文化艺术产业那么多年下来,其实金融的元素是非常少的。我们仍然像几百年前一样,就是收藏投资属性。另外一个,我们定义“文交所”是一个服务平台。在金融市场中,艺术品应该有市场价值。这个市场价值的基本点在哪?在文化艺术如何把它的权益资本化,如果这点没做到,市场价值也没法体现出来。

  前段时间谈“文交所”的时候,我们谈到鉴定、估价、物流,其实这些问题不是“文交所”的问题,是整个产业的问题。“文交所”应该在艺术市场的基本问题上起到一个推进作用。现在谈文化艺术产业价值链,“文交所”是什么,这里有四点,平台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增量化。其实文交所就是一个资源整合平台。平台化是各方专业资源的整合而产生一个增量。

  此外我认为,“文交所”需要发挥两大功能,一个是市场功能,另外是专业资源整合功能。

  这是我们的起点,如果往下做,需要同行业一起把最根本的问题研究清楚,而不是停留在很肤浅的阶段。我相信从2013年开始,“文交所”产业绝对是一个月一个样。

  另外,我们怎么把金融资源和文化产业有效整合,这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比如在目前业界已经有很多跟金融相关的公司,我们可以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如果能够把证券、银行、担保公司甚至是小贷公司的资源整合,为我们所服务的文化产业机构、艺术家和公司能够配备这些资源,打通这些渠道,我认为文交所起码在2013年能够起到一些应有的作用。

  适度创新 稳步前行

  刘波(浙江文交所总经理):我做这个行业时间也不太长。去年年初开始接触,最初的想法也是来源于天津文交所的模式在去年年初的一个井喷式的环境。浙江文化厅的梁厅长对这个模式也做了一些研究,在浙江开展这项业务的任务就交给了我们这个国有的文化产业集团。

  去年八月份,我们在组建浙江文交所过程当中就已经认识到整个业务的发展方向。当时我们想是不是在艺术品交易、文化版权和知识产权的交易以及文化产业投融资这三个方面作为我们介入文交所的一个切入点。所以浙江文交所成立之初就没有涉及艺术品份额化的交易内容,而是把重心放到这三个领域上做了一些研究和投入。

  艺术品小型的拍卖活动和小型的展览活动我们也在涉及;对于艺术品在线交易和线下的体验模式我们也在尝试。同样我们对于艺术品基金这种模式也在进行一些运作。这个业务也是我们在艺术品领域做的第一个尝试性的开拓业务——就是怎么样把基金管理人、投资人,包括我们鉴定、评估、退出这些通道的合作伙伴,包括“文交所”本身怎么样在这个体系里面进行一个完整的运作,我们在这一块做了一个尝试。

  第二个就是我们的文化版权和知识产权的交易业务,也在跟杭州的动漫之都这个产业环境做了对接,为动漫企业做一些动漫衍生品的交易,也有北京企业参与到我们交易里面。我想这也是基于整个浙江省的产业现实。能不能围绕交易所周边的机构把这个定价权掌握在我们这里,为要素的标准化流转创造一定的条件是重点。怎么样能够使文化创意跟我们传统制造业对接,来提升我们传统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同时也给文创产业的收入带来创新,我想这就是我们“文交所”能够发挥的两个作用。

  第三块就是我们提到的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服务。文创企业对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而恰恰在当今这个时代,银行对文创企业惜贷是非常明显的。对于文化企业的风险的认知和对这种风险的控制,我觉得作为桥梁的“文交所”应该可以发挥它的作用。怎么样在众多的文化产业里面替我们的金融机构来把控中间的风险,同时使优质的文创企业能够获取金融资本。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