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所杭州模式:与艺术品对接是重点
2013年01月19日 08:26 上海证券报 微博
⊙记者 曹原
在政策环境稍显明朗之际,持续了两年多的文交所风波也逐渐平息。证监会日前发文宣布清理整顿交易场所的工作基本完成。很多业务停滞了快一年的文交所也终于可以在新年伊始开始跃跃欲试,准备一展拳脚。
也就在此时,一月底,杭州文化产权交易所将宣布开业。杭州文交所如何突破,能否创造出独特的“杭州模式”?为此,记者采访了正忙于准备开业的杭州文化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总经理邱云。
盈利是王道
邱云告诉记者,交易所的主体性质首先是企业,是资本市场中的市场主体之一,它所面临的问题与其他市场主体有相同之处。而在市场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方面,交易所又承担了重要角色,交易所既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事物,同时它也需要有一个聚集市场的过程。
其实早在2011年8月,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西泠印社集团、杭州市金融投资集团、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等国有文化单位和国有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了杭州文化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交易所的核心目标就是盈利,第一是交易所的盈利模式,第二是创造一种适合产业发展的盈利环境。”文交所作为一个暂时缺乏标准模式、甚至没有行业标准的新兴事物,却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指向下应运而生,各自为政的先试先行让文交所的实践远远超前于理论。因此即便是在观望良久后才开业的杭州文交所,无论是业务方向还是交易规则,都是本着有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考虑。
邱云表示:“近两年备受质疑的不是文化产权交易所概念本身,而是在业务创新探索过程中的业务缺陷。我记得2009年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成立和运作得到了国务院和中宣部的充分肯定,还获得了当年的城市管理奖,上海文交所的争议也比较少。但是,全国各地涌现的文交所由于某些业务创新不成熟而导致了诸如盲目投机等风险,把文交所推上了风口浪尖。杭州文交所的筹建并不是一时兴起,既是推动杭州文创产业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举措,也是杭州市文创办‘金融对接文化,资本助推产业’多年探索的必然结果。”
与艺术对接是重点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杭州文化名片之一,西泠印社也是杭州文交所的股东,在一些文交所弱化艺术品而走向大文化产业的时候,邱云明确表示,与艺术品业对接是杭州文交所的重点方向。
“西泠印社是杭州艺术品业的龙头企业,无论是品牌、学术、产业、人脉等方面都具有任何文交所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所以如果杭州文交所放弃与艺术品相关的业务是一种巨大损失。”而目前,西泠印社在艺术行业的全产业链布局,也与杭州文交所的定位不谋而合,“西泠印社可以将各种市场要素实现无缝对接,而我们也有明确的定位:做好产业链与资本的对接通道和整合平台,打通艺术品市场中学术与资本的‘任督二脉’。”从杭州文交所的股东结构上看,五名西泠印社产业方面的经营者加入了杭州文交所的决策层,而目前杭州文交所的经营运作团队也是以西泠印社派驻的人员为主。
邱云告诉记者,依托西泠印社的品牌、学术和产业运作优势,今年杭州文交所应该会推出与艺术品相关的对接举措。“文交所在与艺术品对接过程中,不仅是将自己定位在交易环节上,还应该把自己定位在全产业链的高度,整合优势资源,把艺术品运作重心放在如何去解决合理估值与完全退出上。”
而对于份额化交易这个资本市场的终极命题,邱云表示,在目前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份额化交易的开展条件尚不成熟,杭州文交所现阶段乃至很长的时间内都会尝试进行文化产权份额化交易的研究和模型设计,何时能推出份额化交易还要看各方面条件是否成熟,“如果不解决好产权化、资产化和金融化这三级命题,份额化、证券化就是空中楼阁,业务创新是好事,但是不成熟的份额化交易容易从投资转向投机,事实也证明了不成熟的份额化交易等一些所谓的业务创新对整个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邱云坦言,在份额化具备了市场实施条件之时,杭州文交所会申请小范围的试点工作,然后再逐步推开。
探索“杭州模式”
作为全国率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杭州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邱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杭州文交所会依托自身所在的特色行业,抓住文化产业与资本对接的核心,梯次性地开展经营业务活动和递进式地探索文化产权交易的“杭州模式”。
“我们未来要做的工作就是‘试点带动示范’,成熟一个推出一个,‘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面带体’,寻找突破口,带动全产业。”实际上,杭州市的城市功能定位给杭州文交所带来了先天的优势。《长三角区域规划》中对杭州的城市功能定位是“一个基地四中心”,其中两个中心是直接和文交所的建设相关:一个是全国文化创意中心,二是区域金融服务中心。这也是杭州市能够省、市两家文交所(浙江文交所、杭州文交所)在全国同时获批的原因之一。
目前,杭州文交所已经计划推出两至三个试点产品,整合了文化、金融和资本等要素,但前期并不会对公众投资者开放,而是寻找核心的战略合作方共同探索,试点运作。
对即将开业的杭州文交所,邱云已然成竹在胸,“其实杭州文创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资源很好很多,所以杭州文交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会以‘拉动存量,激活增量’为策略,重点放在推动杭州市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打造,以及帮助提升城市文创产业竞争力上。”
重树诚信是关键
长达一年多的清理整顿工作让很多文交所举步不前。过去的一年是在资源的消耗中考验耐心,强撑经营,但挺过来后的文交所面临的却是更多生存和竞争的压力,在股东利益和投资人利益面前,正如邱云所言,这一切都需要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来支撑。
但投资人是否仍然对文交所这种模式有信心?再重新面对曾经份额化的艺术品时,对投资标的物一无所知的小散们会否笑言自己曾对它们的“一厢情愿”。同样,在经历了信任危机后,再开业或新开业的文交所能否重新树立诚信?能否真正地考虑投资人利益?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愿文交所在关注自身盈利模式时,能更多考虑如何共赢的长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