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青铜器:国之重器的收藏尴尬

2013年10月19日 09:0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萧蔷

  今年秋拍,中国青铜器由于纽约苏富比[微博]的一场专拍再次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

  9月17日,“朱利思·艾伯哈特收藏重要中国古代青铜礼器”专场在美国纽约苏富比开拍,上拍的青铜器被业内称为自2007年以来难得一见,预计成交额超过500万美元,最终总成交1678.6万美元,据说几件高价成交作品均为中国藏家购得。

  而此前不久,以青铜器收藏和研究著称的上海博物馆斥巨资收购了一件坂本五郎旧藏的商晚期牺首饕餮夔凤纹方卣,这件青铜器被业界视为“骨灰级”珍品,曾被收录于1934年出版的《白鹤吉金集》中。

  从上海到纽约,沉寂6年的青铜器收藏市场荡起阵阵涟漪,引发国内收藏界对此国之重器“墙内遇冷墙外热”现象的思考。

  系出名门又传承有序

  这场青铜器专拍绝非偶然。朱利思·艾伯哈特是国际著名的东方艺术品收藏家,收藏了门类众多的中国艺术品,曾在维也纳建起首座私人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2012年去世,此次在纽约苏富比面市的中国青铜器,就是他藏品中的一部分。

  10件青铜器的年代涵盖了商、周、春秋和战国,其中6件青铜器的上一手藏家源于11世纪拜占庭帝国望族后裔阿基洛珀斯,他一直喜爱收藏中国古玩。上世纪二战之后,阿基洛珀斯出任希腊驻华大使,1948年,经上海有名的金才记古玩店引荐,他从当时的收藏名家手中购得这6件青铜器。

  上世纪20年代,在上海的广东路、江西路一带,聚集了200多家中外古玩店,其中金才记闻名海内外,由金才宝创立于民国初年,其子金从怡接手经营后,以买卖出土石器、青铜器、唐三彩、宋元名瓷为主。因为讲究货真价实,如有赝品照价退赔,金才记在收藏圈中享有盛誉,国外古玩藏家都熟知“T.Y.KING”这个名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京沪古玩业普遍萧条,惟金才记生意兴隆。1949年,金才记移至香港。

  阿基洛珀斯是金才记的外国拥趸,还曾到香港金才记“淘宝”,此次上拍的一对西周早期父丙爵,就是他在1952年购于香港的金才记。这对父丙爵出自陈仁涛旧藏,陈是著名古钱币专家和收藏家,他的“金匮室”所藏不乏珍品重器。

  此次上拍的青铜器中,有两件还是潘祖荫旧藏。清末名臣潘祖荫不仅发现了左宗棠的经世之才,而且还是古玩字画的大收藏家,人称“潘神眼”,他的“滂喜斋”的古籍善本和“攀古楼”的铜器收藏闻名于世,其中极品如西周康王时代的礼器大盂鼎和大克鼎。这两件被称为“重器鸿宝”的西周铜鼎,与毛公鼎一并誉为“海内三宝”。抗战时期日寇几番到潘宅搜索两件国宝未果,1951年由潘氏后裔捐赠国家,至今分别存放于国家博物馆[微博]和上海博物馆。

  潘祖荫的这两件旧藏是母辛尊和作册睘尊,前者是铸工华美的盛酒礼器,估价为40万美元至60万美元,最终以216.5万美元成交;后者是铸有三十五字铭文的重要酒器,估价为20万美元至30万美元,最终以307.7万美元成交。

  系出名门而又传承有序。这场专拍的另一亮点是作宝彝簋,据称是世界上现存的三件最重要的方形基座西周簋之一,设计独特,曾现身1954年威尼斯总督宫举办的中国艺术展,估价200万美元至300万美元,最终以666.1万美元的高价成交。

  国内市场冷寂变现难

  “墙内遇冷墙外热”,青铜器海外与国内两个市场的炎凉反差,或许能折射出进入资本时代的国内艺术品拍卖的浮躁。

  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古称金或吉金,青铜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其合金成分是锡青铜和铅锡青铜,当时的青铜器的颜色类似“土豪金”,并不是出土后的绿色。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年前左右形成,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的冶铸达到高峰。自古以来,青铜器历代都被称为国之重宝,位列收藏之首。民国时期,金石学兴盛,青铜器收藏达到顶峰,相关的著作不胜枚举。

  在海外,中国青铜器作为一种世界艺术,一直是世界藏家追捧的焦点。

  2001年,在纽约佳士得[微博]春拍上,一件中国商代的青铜器“皿天全”方斝器身,创下当时青铜器拍卖最高价——924万美元。这件青铜器于上世纪20年代在湖南出土,拍卖的是器身,器盖现藏湖南省博物馆[微博]。据说当时国内也有博物馆筹集巨款,赴美参加竞买,终因法国买家出价超过我方预算近四成而没能买下,这件青铜器只能身首分离。

  2007年3月,中国青铜器拍卖的历史纪录再次刷新,在荷兰马特里斯特举行的欧洲古董博览会上,伦敦著名古玩商推出一件战国青铜错金嵌绿松石貘尊,工艺精湛,华美异常,最终以1200万美元的天价成交,成为目前成交价最高的中国青铜器。

  2010年,纽约佳士得推出的“思源堂中国古代青铜器珍藏”专场拍卖,总成交价达到了2075.1万美元,是近年来中国青铜器成交额、成交率最高的一场专场拍卖。

  相较书画等国内火热的其他艺术品门类,青铜器在国内拍卖市场的处境有些尴尬。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有大量的高古铜器被盗劫或贩卖到海外市场,国内高古铜器一直是国家文物法规重点保护的对象,只有1949年以前出土且有明确收藏传承记录的传世青铜器才能交易。严格的管理限制了青铜器在国内市场上的炒作空间,青铜器拍卖会寥寥。上海崇源2005年秋季拍卖会上,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周宜壶”以2640万元创下了内地青铜器拍卖的最高纪录。近几年,虽然出现部分中国企业家和藏家在海外市场高价竞购,但限于政策,不是所有海外回流的拍品都能在国内上拍。

  藏家介绍,国内拍卖行的青铜器拍卖成交量很小,但现在国内也有一些专门收藏青铜器的藏家,像陕西和内蒙地区都有青铜器博物馆,但基本上都是私下交易。北京古玩城等艺术品交易集散地,也能找到青铜器的身影。而在更为隐秘的私人交易中,出土青铜器占有很大的比重,有的出土作品甚至通过不同的途径流失海外。

  业内资深专家贾文忠[微博]分析,青铜器受国家文物部门保护,不准随意在市场交易和上拍。每年虽然有少量符合国家标准的青铜器进行拍卖,但是没法和国内的瓷器、书画的涨势相比。青铜有自己的身份限制,造成中国青铜器市场发展缓慢,国内上拍的青铜器档次低、价格低、数量少、成交率低,致使国内市场交易量长期萧条。

  近年来,大量的青铜器从海外回流,其中很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工艺品公司为出口换汇生产的高仿工艺品。国内市场上精品很少出现。青铜器的国内交易很难在短期内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青铜器是目前变现最难的艺术品之一,国内市场价格远不及国外市场。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