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所整装再发:投资者仍需理性

2014年01月21日 09:32   中国文化报  

  本报记者   蔡萌    

  停牌两年多,汉唐艺术品交易所于日前复牌,并更名为北京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无独有偶,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也在不久前开始上线试运行。由于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所的38号文的出台,曾经风光一时的文交所、艺交所在2013年淡出了公众关注的视野。经过一年多的清理整顿,多地的文交所、艺交所已整装再发。有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各地交易所的清理整顿结束,2014年将迎来一波文交所“回归”高潮。在经历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文交所乱象之后,文交所、艺交所该如何重获投资者的信任?未来又应如何发展?

  多地文交所探索回归之路

  岁末年初,“文交所”一词重回公众视野,多地的文交所或整装“复出”,或开始上线运营。事实上,自38号文出台以后,绝大多数文交所、艺交所在一边观望,一边探索,希望找到一条市场接受、政策认可且可复制的发展道路。

  2013年,福建海峡文交所举办了多场艺术品交流会,同时还承担起签约培养艺术家的角色,推出了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南方文交所在原有板块上,新增了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中国书画交易中心、城市文创中心三大细分板块;浙江文交所先后举办了多次艺术展和品鉴会,并积极开发版权项目,2013年下半年,其限量艺术品电子交易系统正式落地;同样在2013年下半年,南京文交所“线上实物交易平台”“组合产品交易平台”先后上线运营;汉唐艺术品交易所则是引入了以国有资本为主的第三方机构,以股权重组的市场化方式,形成国有股份控股的多元股份结构,其复牌后首发的艺术品项目实际上是从过去文交所一对多的交易模式转变成如今的一对单。

  尽管2013年文交所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样平静,但对于大多数文交所而言,其所做出的种种尝试或探索也只是在坚持,正如一位文交所副总经理所坦言,“金融化这一步不迈出去,整个行业都停滞不前。”而在一些业界分析专家看来,在经历了如过山车般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等种种乱象之后,文交所要重新获取投资者的信任更是何其之难。“文交所重建信任之路可以说漫长而艰难;接下来,文交所必须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通过实打实的产品和服务来重建信任。”艺术经济学家马健表示。

  而无论是清理整顿之前还是之后,艺术品交易都是文交所的重头戏。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这一是由于从整个文化产业来看,艺术品行业历史较为悠久,社会认知度较强;二是艺术品作为投资产品已经有了非常扎实的基础,其市场发展也最为成熟;而在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活跃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之一的大背景下,艺术品交易自然成为文交所的不二之选。

  获大发展需发掘创新点

  对于大多保守、处于观望中的文交所,全国文交所共同市场秘书长彭中天曾表示反对。他认为,文交所回到传统业务,是缺乏创新能力又得满足生存需要的无奈之举。他提出,文交所应该与电商结合,因为在传统交易模式中,文交所无法与拍卖、画廊相竞争,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是增加成本的环节,只能走技术创新。文交所加电商可能成为实现艺术品交易的新模式。“作为平台提供者的文交所,应该让全社会的创造性在此处落地,形成交易。这需要创新的是交易模式,而非产品设计,倘若自身参与产品(资产包)的设计,身为第四方平台的文交所就失去了本身最重要的公正性。”

  事实上,努力寻求突围的各地文交所也在尝试与电商结合的发展道路,比如,杭州文交所凭借西泠印社学术支撑和浙江印石矿产资源,着力打造中国印石交易平台,2013年5月开始与淘宝合作开设拍卖专场;2013年7月,成都文交所艺术品网络竞价交易平台正式上线;2013年11月,南京文交所将字画交易上网运营;此外,山东文交所等也开始借鉴电子商务网站模式开发艺术品在线交易系统。

  对此,有人认为,文交所应该抓住目前互联网大发展的机遇,将自己打造成为新型的艺术品交易平台,但也有分析者不以为然。“我认为电商模式对文交所的未来发展不会产生太大影响。”魏鹏举对记者说:“现在艺术品电商非常火热,其中的一类是依托本身就作为电商的专业和优势,比如淘宝、苏宁等;另一类是传统的艺术品市场的主体来做电商,比如嘉德在线,但我很难看出文交所做电商的优势及竞争力在哪里。”魏鹏举认为,文交所要在未来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拓宽思路,向整体文化产权的概念发展。“在艺术品交易方面,可以尝试将艺术品的版权交易和其他艺术金融项目整合,比如现在好多银行开展的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交易所的艺术品交易业务不应该孤立地开展,而应该和整个艺术品产业链形成关联,这样不仅有助于交易所的发展,也会为推动中国艺术品产业包括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马健则认为,文交所现在之所以开始重视网络的力量,其实是在金融创新之路受阻后的无奈之举,这与很多文交所的最初定位相去甚远。“在艺术品电商都还普遍缺乏成熟和成功的商业模式的大背景下,文交所+电商的发展思路,挑战多于机遇。事实上,网络能为文交所这样一个交易平台提供的帮助主要还是体现在信息传播方面。”他认为,文交所不应该是交易模式创新的主体,而应该成为“把关人”。

  投资者仍需保持理性

  曾经,在热钱不断涌入之下,文交所开展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问题频现,不正常的巨涨巨跌造成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如今,文交所的回归又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投资渠道。但不少业内人士均表示,在经历清理整顿之后,投资者在文交所进行交易时仍需保持谨慎、理性。

  “投资者在进行此类交易时,一要看交易所本身的规模和资质,是否具备一定的风险承担能力,二要看其推出的产品是否符合文化艺术本身的价值增长规律,其推出的业务是否和大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是一致的。”魏鹏举认为,在经历过一次风险危机后,相信投资者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风险防范意识,而相应的,文交所的内部管控也会更加严格。还有专家指出,目前清理整顿工作已基本结束,行业发展步入正轨,可考虑成立全国性的行业监管机构,对整个文化产权交易市场进行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原为民营公司的汉唐艺术品交易所在经过整改后变身国有股份控股的北京文交所,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转变可以降低投资者风险,由政府主导做交易所值得全国借鉴。“文交所是一个为文化艺术品提供投资、融资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兴办有利于发展文化产业,而政府本就有义务做繁荣文化市场的工作,所以政府做这个交易平台是理所应当的。”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对此,马健认为,由政府主导做交易所,最大的好处就是增加公信力,便于重建信任。“投资者潜意识里会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出了事可以找政府,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风险的问题。”魏鹏举也认为,文交所要真正成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平台,最终还是要依靠市场的主导。“国有化只能是化解危机的权宜之计,并不值得推广。”

分享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