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水墨市场也须挤泡沫

2014年05月12日 09:54   南方日报  微博 收藏本文     

  今年的香港春拍给刚刚在2013年秋拍行情中再度炒热的当代艺术行情泼了一身冷水。种种迹象表面,当代艺术在今年春拍不仅是理性回调那么简单,而是进入了新一轮的“挤泡沫”。而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中国当代水墨板块,在香港春拍却迎来小幅上升的行情。不过,由于这一新的艺术门类原本脱胎于传统水墨和当代艺术这两个不同的母体,虽然在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藏家关注,但学术梳理和作品积累都远未走向成熟,目前还有些杂乱。为此,岭南著名人物画家张弘教授指出,当代水墨市场也须挤一挤泡沫。   

  ●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行情▶▷

  当代艺术板块再遭挤泡沫

  上月开锣的香港春拍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上游供应链无疑是当头一棒——在苏富比、保利和佳士得等拍卖巨头陆续举槌的当代艺术专场,被艺术品经营机构寄予厚望的一批当红艺术家均未迎来与预期相符的高价:除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3号》以8300万港元落槌、打破个人历史成交纪录外,像朱德群、曾梵志等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当红明星的作品,统统遭遇“滑铁卢”。

  4月5日,率先举槌的香港苏富比,虽以6.7亿港元的总成交额为当日举行的现当代亚洲艺术夜场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不过,让一些艺术品投资机构大跌眼镜的是,多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不仅没有一鼓作气地借着去年秋拍的推势直线飙升,反而纷纷回调;当场仅有的4件流拍作品,中国当代艺术就占了3件,包括曾经被誉为“新当代艺术F4”之一的刘野早期代表作《旗舰的沉没》。

  去年秋拍凭《最后的晚餐》以1.8亿港元的成交额引领中国当代艺术迈入“亿元时代”、并以高达9亿元人民币的全年总拍卖成交额登上2014年度雅昌-胡润艺术榜榜首的曾梵志,在刚刚过去的几周,未能借香港这块风水宝地再续辉煌:在香港佳士得上拍的《浴室》仅以664万港元的低价成交,而在次日由香港保利举槌的2000年作品《面具系列》亦以微微超过评估底价的1728万港元成交。

  不仅曾梵志的作品遭冷遇,就连今年刚刚作古的抽象艺术大师朱德群,亦没有在藏家当中迎来机构人士意料中的“追捧热潮”。其上拍的6件作品,除《澄光之静》和《千峰翠色-构图75》分别以1144万港元及1024万港元成交外,其他3件均以数百万元平常价格成交,而另一件作品《绿的怀抱》甚至惨遭流拍。

  为此,有专家认为,去年秋拍曾梵志等当代艺术家对当代艺术市场的整体加热,并没有点燃大陆藏家坐庄为主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收藏群体心里的投资热情。随着藏家在市场调整期间逐步回归理性,去年的行情或许只是昙花一现。认真梳理苏富比、保利等几家拍卖巨头在香港春拍上拿到的开幕成绩单,可以明显发现,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当代艺术板块已经在藏家的理性认识下再次进入残酷的“挤泡沫”环节。香港春拍历来被视为内地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一些专家为此提醒那些高位接盘的投资者,一定要克制情绪,对接下来的市场行情保持谨慎观望。

  趋势▶▷

  当代水墨或成资本猎物

  一直被市场视为传统国画和当代艺术的杂交艺术的当代水墨板块,未经历像当代艺术在2004-2007年那样的狂飙式增长,起点一直比较低。不过,今年春拍表现出“小幅抬头的行情”。

  在保利香港的当代新水墨专场,当代水墨画代表性人物徐累的《思乡曲》以334万港元价格拔得头筹,而另一位画家李津的《足食者》以172.5万港元成交。而在香港苏富比的专场上,徐累的《岛石》同样以340万港元的“不错”价格成交,此外,像李华弌等其他当代水墨艺术家的作品也都获得了比经营者意想中要好的成绩。

  当代水墨(亦称新水墨),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受到市场关注的一个新的艺术板块。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的调研,新水墨的兴起,与近年来国内外拍卖市场上高端艺术精品资源持续匮乏的客观现实有关,是机构在传统水墨市场之外找到的新的交易增长点。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艺术家便开始借鉴西方艺术表现手法对中国传统国画的水墨创新进行探索。“尽管今天,学术界对什么是当代水墨仍有争议,但当代水墨作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开始在学术和市场上冲击传统水墨的领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当代岭南人物画坛代表人物之一、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张弘向南方日报记者坦承,这些年当代水墨创作一直是他个人关注的焦点。

  在他看来,藏家姑且可以把当代水墨理解成是中国传统水墨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观念融会贯通后衔生出来的一个新的画种。十年前,还有很多学院里的教授看不起这种“两不像”的东西,但到了今天,仍然不能理解当代水墨的画家可能就会感觉自己跟时代有点落伍了。

  相对学术来说,市场对新水墨艺术家群体的关注显得相对滞后。据一些业内人士透露,2012年以前,新水墨艺术一直被拍卖市场拒之门外。此后,中国传统书画板块因为受外部环境影响进入调整期,当代水墨才趁势而入,在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和香港佳士得、纽约苏富比等拍卖巨头的推动下,成为各地区艺术市场追逐的热点,而当年北京保利在内地推出的四场当代水墨拍卖专场,一口气斩获了3.54亿元的总成交额。由此,也把一大批国内艺术家的作品大量推向了市场前沿,有的甚至已经成为资本眼中的“猎物”。

  分析▶▷

  当代水墨市场“井喷”为时尚早

  在当代艺术全面受冷的背景下,当代水墨的升温,被一些业内人士解读成:当代水墨的学术梳理与作品积累已渐趋成熟,很有可能会成为资本新的炒作热点。今年的中国传统书画市场将进入“缩量求质”的阶段。高端艺术品精品持续稀缺,必然会倒逼市场机构把目光更多的聚集到目前处于成长阶段的当代水墨板块。当代水墨有传统水墨等其它艺术品种无法比拟的价格优势,而且没有古代和近现代书画作品的鉴定困难,很适合新进场的买家。

  不过,在艺术品鉴赏专家胡红拴看来,这一看法显得过于乐观,当代水墨的市场离井喷阶段还非常遥远。“从近年来春拍和秋拍的数据来看,传统水墨仍然是引领中国书画市场的绝对主力。”

  而在张弘看来,当代水墨市场还有点杂乱,距离成熟期还很远。投机当不了大艺术家,同样,也成不了大藏家。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讲,最主要的使命是把创作搞好,而不是每天想着自己的作品能在市场上卖到多少钱。而对于藏家来说,也一定要有自己的审美标准,不要看到市场上主要卖什么,就误以为那些是最好的。就算是名家的作品,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张弘认为,随着藏家艺术品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中国书画市场的结构化调整是大势所趋,传统水墨不管从表现的内容、题材和方式方法来看,都与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旨趣有一定距离。特别是随着中产阶层在收藏群体中占比的增加,他们的收藏视角和收藏品味肯定与过去主导艺术市场的那些藏家很不一样。当代水墨与传统水墨的角力直至走向分庭抗礼是迟早的事,但是,必须等到来自中产阶层、有着较高艺术品鉴水准的藏家群体真正主导市场的那一天。

  面对市场抛来的橄榄枝,张弘建议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对当代水墨的创作流派、理论架构、审美标准等进行系统梳理、认定,为市场交易提供价值标准。当前的艺术市场,主要还是以商业机构制定的标准为主。如果只是靠资本炒作而在市场上走红的当代水墨,同样也须挤泡沫。

  张弘:

  唯精品值得收藏

  ■访谈

  名家简介:张弘,岭南当代人物画坛代表人物之一,师从杨之光。广州美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美协副主席。

  南方日报:您认同笔墨当随时代的说法吗?

  张弘:艺术本身就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这一思想反映到作品上,就要求作品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应该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而作品流露出来的艺术之美,也是通过流动来体现其生命力的。

  南方日报:您认为当代水墨市场还有点杂乱,如何改变?

  张弘:乱,源于标准不清晰。目前学术对当代水墨从不认可到认可,这种认可也应该反映到对市场的影响。学术标准为什么长期影响不了市场,跟学术有意疏离市场有关。你不理市场,市场也不理你。

  南方日报:您曾经主张在广美开设艺术鉴赏和收藏专业?

  张弘:对。我一直认为,美院未开此专业,是与时俱进的遗憾,不过现在已经有院校意识开始觉醒。学术标准无法引领艺术市场,跟藏家群体的艺术修养和品鉴能力有关。而藏家看不懂艺术,则跟我们提供相应的教育有关。

  南方日报: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您建议收藏哪类水墨作品?

  张弘:刚才讲了,艺术是多元化。认同当代水墨,并不一定要排斥传统水墨,况且当代水墨并不反传统。不管是走传统,还是走当代路线,只要能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追求极致,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都能出好作品。

  南方日报:只收藏名家作品会否更保险?

  张弘:名家也不可能件件出精品,只有精品才值得收藏。作为收藏者,应该首先通过不断的学习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