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不能批量:现代学徒制 玉雕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7年08月31日 18:59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人才不能批量—

  现代学徒制—玉雕人才培养新模式

  传于吾辈门人,诸生须当敬听。

  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计之能。

  吾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

  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

  ——叶春善·富连成科班训词节选

  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计之能。师徒制,是中国传统伦常最重要的非血缘关系。在过去数千年,也是中国近乎所有门类传承的唯一途径。

  学徒年龄普遍上升

  传统手工艺,学徒十几岁时拜师学艺,住在师傅家,前两三年几乎都是打杂跑腿伺候师傅。这段时间是磨练性情的阶段,比如玉雕,需要常年坐在机器前枯燥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耐心是无法坚持的。

  当下经济发展迅速,许多家里都不愿意让孩子小小的去当学徒,加之玉雕加工学校的兴起,学徒制更是淡化。加工专业批量出来的学生毕业后才陆续到各名家工作室当学徒,导致学徒的整体年龄在逐渐上升,从原先的十几岁到现在的二十几岁。

  学徒?祖宗!  

  当下玉雕行业中流砥柱的一批中青年大师,几乎都是在十几岁时从各大玉雕厂出来的。当时的玉雕厂,采取的还是师带徒的模式。师徒传承,言传身教,让这些大师在学习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同时在学习生活中培养了和师傅的感情,非常尊师重道。

  错过了成长期的师徒关系

  师徒关系的淡漠,除了人心的浮躁,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师父错过了学徒的“成长期”。

  过去的玉雕学徒,十二三岁拜师,二十岁左右出师,前三年培养性格,十六七岁左右学艺,这个阶段是习惯性记忆养成阶段。对传统技艺传承来说,“习惯”非常重要。

  看师父怎样做活,怎样构思创作,怎样谈生意,怎样待人接物。学习技艺的同时,也学习师父的为人处世。学技艺也学做人,成长期培养的不仅仅是对技艺的习惯,更是对行业环境的习惯、对师父处世观的认同和习惯。在这个“习惯”的过程中,师徒间的感情自然越来越深厚,对之后的技艺传承及教学相长都打下了稳固的感情基础。

  学历教育下,传统手艺如何传承

  近40年,国内非常看重学历教育。九年义务,三年高考,四年大学,22岁毕业是绝大部分人相同的人生轨迹。但对于文化修养及手工技艺并重的传统行业,这种模式真的适合吗?

  22岁大学或高职毕业,到工作室做学徒深造,悟性是比小孩子强了,但是因为年龄的增长和应试教育的多年浸染,学习技艺的灵性却已经消磨殆尽。

  同时,二十多岁再拜师学艺,错过了重要的成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师父的选择,也不会是成长期孩子的纯喜爱和纯粹的崇拜,而会更多的考虑市场因素和利益关系。这就使本就脆弱的师徒关系更加淡漠。利益驱使下的学艺,只能培养出行货高手,而不会是推动玉雕行业发展的有生力量。

  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共育人才

  师父师父,亦师亦父;躬身为徒,我自悉心。磕过头敬过茶,从此你就是我的延续。毕生心血,倾囊相授,都只为我们的行当能由你传承。

  徒儿徒儿,亦徒亦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行过礼拜过师,从此你就是我的信仰。尽心侍奉,刻苦用功,都只为我们的行当能由我光大。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玉雕方向)在2017年夏与北京博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校企共育人才的协议。

  这份协议的主题就是“现代学徒制”,玉雕不同于普通文化教育,它是一门文化修养及手工技艺并重的传统工艺门类,玉雕艺术品不是可以批量的,同样,玉雕人才也不是几个老师就可以大批量生产的。

  这些学生十几岁进校,在学习基本工艺和文化课的同时,他们的“成长期”更是需要一位能够激发他们创新能力、能够塑造他们的导师,来“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案。师父的综合素养决定了徒弟的高低,拜师需慎重。名师出高徒,自古如是。

  博观拍卖 给你一个靠谱的好师父

  玉雕流派、大师众多,分散各地,想做学徒都未必找得到门路。博观拍卖具有丰富的行业资源,与130余位国家级、省市级玉雕艺术家有着密切联系和广泛合作。博观拍卖对于玉雕新生力量的挖掘可谓不遗余力,《如日方升》专场可谓是玉雕行业新人的发迹地,此次与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签约“现代学徒制”合作事宜,也是希望能够利用博观拍卖的平台资源和行业力量,为玉雕人才培养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玉雕创作,需要大量的文化积累,更是需要长期的技艺磨练。纯粹的学校批量教育出来的不能适应市场,纯粹的学徒文化积淀却不足。只有校企共育人才,文化传承和技艺传承并重,整合校园资源和行业力量,才能培养出能够推动玉雕行业发展的人才。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玉雕人才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