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稳的京味儿:苏然的皇家传承之路

2017年12月05日 14:4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一方水土一方人

  在玉雕作品的设计中,北京的地域文化对你的创作影响应该是很大的,你认为“京味儿文化”中的哪些内容对你后来的玉雕设计影响更多些呢?

  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从小在北京成长的经历让我对这座城市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北京也以她那种独特的文化气息感染着我,这里面包含着我生活环境中的京腔京韵,包含着百姓市井生活的邻里关系,包含着北京人豁达风趣的人生态度,也包含着北京作为几代都城那种庄严与厚重的气势。

  在北京玉器厂技校读书的时候,家里一来外地的亲戚朋友,我就陪着他们去逛北京城。除了天安门是必去的以外,还少不了像故宫、北海、颐和园、天坛这样的皇家园林。虽然我就生长在这座城市,但每次去这些地方,我都会油然而生地产生一种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自豪感。像故宫的珍宝馆、北海的九龙壁、天坛的祈年殿、颐和园长廊上的绘画都让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些印记在我之后设计玉雕作品时经常就会下意识地涌现出来。我不敢说这就是我作品的风格,但这些京城特有的文化及其建筑的确影响了我。

  在香港公司工作的那几年让你接触到了与内地完全不同的“港味儿文化”,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你是如何看待的?

  其实这种地域文化上的差别是很明显的,有时甚至是有趣的。我在香港公司工作期间,有一次,老板拿来几块翡翠材料,让我看看做什么合适,我见其中四块的形状和颜色走势很适合雕刻宗教人物四大天王,就说这四块料可以雕刻成四大天王。结果老板听了后一脸的诧异,问我说那能做得像么?我说那有什么做不像的呢?只要画出来就没问题。结果老板犹豫了半天,问了句:“四大天王?那刘德华能做得很像么?”我听后真是哭笑不得。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这也只是表明一种地域文化和个人修养上的差异,其实大家对美的欣赏还是相通的。

  同样也是在这家香港公司,有块墨翠的材料,通体黢黑,却在中间有条非常透明的白线。在老板的眼里,这样的材料就属于很难利用的那种。我考虑了一段时间,最后用这块材料雕刻了一幅中国水墨山水画,那条白线就像一条瀑布从山上倾泻下来,远山近水,别有韵味,结果这件作品很快就被人买去收藏了。而我那位香港老板,从这件事以后也开始学习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了。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虽然地域必定有所区别,但文化却是可以融合的。

  地域文化对玉雕艺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苏然自幼浸染皇城文化,她的玉雕创作也深受这种文化的影响。在苏然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北京玉雕的精髓。

  皇城风范

  在遵循玉雕设计普遍原则的基础上,加入作者对“美”的认知,使之成为一件带有大师艺术特征的作品,这样就形成了独具个性化魅力的大师风格。艺术风格通常都有着鲜明的个人色彩,你是怎样看待你的“大师风格”的?

  风格,是和人有关的。从我个人来讲,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从小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下学习成长,加上后来的工作与兴趣都是属于传统艺术的范畴,所以我的审美取向是偏向传统的,起码不是新派的。(笑)

  我觉得从艺术创作来讲,一个人的风格是和他的成长环境与文化密切相关的,这里“美”成为一切造型艺术的终极追求,而对于“美”这个观念的形成,不同的人却是大相径庭的。我师出于北京玉器厂,玉器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长时间仿制过故宫博物院文物,其中文物大多是皇家珍品,这些玉器造型中正大气、古朴庄重,既有皇家雍容风貌,又不失文人的闲情雅致,无论器型还是立意都堪称极品。久而久之,这种审美上的诉求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玉器厂、影响着我们,所以在我的作品风格中或多或少地带有这种皇家艺术品的印迹。

  那么你的作品可以说是对皇家作品的模仿吗?

  当然,这种崇尚与追求不能是在形式上的一味模仿,在立意上的墨守成规;而是在加入每个人独特的理解后形成的。现在我设计一件作品时,首先要赋予它很深的文化内涵,赋予它中华民族那种真善美的高尚品质,赋予它自然和谐贴切的艺术想象,使它从一块普通的石头变成能予人产生心灵共鸣的艺术作品,产生出对中华文明、人类智慧的一种仰慕,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要表达的东西。

(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玉石珠宝频道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玉石珠宝频道公众号)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玉雕苏然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