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人歌——心中的师友

2018年01月22日 09:5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广义范畴名款的落定是源于何时的传统,着实难以确切考证,但玉界落款的发肇有着约定俗成的结论,以明代的陆子冈为开初。即便如此,依然有人心有不甘,无端攀比书画,以落款迟而发怨愤之念,替前人鸣冤。但他们未曾想,或许前人还真未有介怀。做好事情本身而不是表现自己,才是一个创作者的本分。

  大多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心有灵犀的时刻究竟绝少,又怎能期待佳作层出。世人无不通晓这个道理,却又极爱耍弄将作者名声凌驾于作品之上的把戏,未免本末倒置。反倒是很多彪炳煊赫的文化遗产难觅缔造者名姓,兵马俑、敦煌壁画、青铜器都属此列,是遗憾,却也真正幸运。心无挂碍,才是成就它们的关键,越喧嚣,越难生定力,也难生境界。若是动了嗔痴心,就休怪世界无情。

  名是追不到的,名在别人心里。就像在我心里,始终有一些人的声名安营扎寨,而他们自身从未曾表露出扬名立万的妄念。

  迄今为止,与阿六整整相识十年。我们的关系很有点类似于并行走路的两条腿,彼此一路扶持,才走到今天,才走得这么稳,这么顺,这么远。

  阿六本名张朝胜,新疆和田人,因一身识玉辩玉的本领在和田玉的圈子声名鹊起,“阿六”叫得多了,大家甚至都忘了他本来的姓名。十年前的相识之初,也只是替他加工些作品,不曾想这种合作越来越融洽,索性最后改为就由他提供原料,由我来进行创作。十年里,合作从未间断,也没有产生任何隔阂,靠的,无非是信任和珍惜。

  彼此交集的事情实在太多,十年太长,倏忽间我们变了模样,十年太短,我们收获了人生的花期,却还远未算得上璀璨。一起经历过最苦难的年月,一起抵御过最诱惑的利益,这种久经考验的友情,早已经化作成为白水,滋润心怀,素朴而绵长。

  还记得在他店铺开张的庆典上,不善言辞的他一口气说了好多话,而不胜酒力的我,也在那一天酩酊大醉。不知怎地,心底兀地冒出东坡的那句“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究竟未能免俗。

  很多时候,我觉得应该为卢开飞写点什么,一动笔,心绪便百转千回;应该对开飞说点什么,一开口,千言万语却消逝无踪影。对于这位亦师亦友的“前辈”抑或是“恩人”,好像真的不用刻意去做什么,做了,反而见外,我想,他该是最懂我。

  结识开飞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他成名颇早,我到上海的时候他已经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多时,有着自己明确且成熟的风格,我现在以花鸟为主的创作方向就因为受他影响。虽然年龄长幼、技艺高低各异,但在我的记忆中,我们之间好像从未以师徒、员工和生意的关系相处过。刚认识时正逢我创业之初,时局艰难,他给我介绍加工,也会在创作上不吝指导,点滴细节汇集起来,恩情足以成海。那时一起买料的经历最是难忘,每次揣着仅有的几百块钱,跟着他在苏州朱家园走一圈,回来通宵达旦琢磨几天,一时的生计便再也不用发愁,由此及后,否极泰来,境遇越变越好。而买料的队伍,随着郭万龙、吴灶发等好友的陆续加入,也日渐变得更加欢乐。印象最深的一次,买了料美滋滋地用塑料袋拎着,一路有说有笑,等回到上海,才发现买的三块料不知什么时候漏掉,就剩了一块!

  不可否认,那是我最潦倒的时光,也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如果当代玉雕行业真有什么大师的话,于泾要算一个,尽管他自己并不一定认可。

  业界向来传闻他做活慢,真是极慢,他一辈子性格就是这样。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在如此年纪,凭一己病体花三年时间做一尊观音,如同修行。我荣幸旁观了观音成型的始终,完成那尊观音是他的夙愿,很有封笔之作的意味,其间大病一场,最大的忧虑也不过是怕自己不能如愿完工,好在吉人天相,念力和技艺双重结合,最终造就了奇迹,独此一件完成,人生足以堪称圆满。

  这样一个人,外在的社交几乎没有,也没有徒弟,天天单纯地在家里的机器上设计、雕刻,几十年如一日,清苦如此,却甘之如饴。了解他的人,会敬重,不了解而知道他的人,也会钦佩,无从置喙半点损贬。

  和于泾大师相似之处在于,我也不爱交际,平时圈中交际往来,仅限于居家数里范围的脚程,这也是我能和于泾大师交往颇深的直接原因,因为两家相距实在太近。从艺多年,在很多公开的场合,我更愿意做一个倾听者,但毕竟还太年轻,没有他那样的境界,所以才会身不由己;但创作就是创作,无论外界怎样评价,真正说话的只有作品。

  于泾大师已然是我仰止的高山,它就那样静默地矗立着,让我莫名心安,自觉并不孤独。随着接触渐多,对他了解愈深,心中也便渐趋笃定:我就是要成为他那样的人。

  一直觉得吴德昇大师是业界的一个传奇,因缘际会,未曾想自己竟和他有了师徒之谊,于我而言,这称得上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七年前,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相互并不熟识,接而一直到2009年,中间多番接触,无论是性情与手艺都十分投缘,加上受他引荐参加“天工奖”,感受到他的古道热肠,接而蒙受其教导肯定,终于有资格拜入门下,也算是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夙愿。辗转数年,至现在,我们成了相聚两个红绿灯距离的邻居。

  吴德昇大师身兼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两大荣誉,可谓当代玉雕之艺术大家。大师尤其专精人物圆雕,仕女、罗汉两大作品题材可谓当代玉雕之代表性风格,其作品既有浓郁的现代主义气息,又不失东方传统审美韵味,对当代玉雕人物领域创作格局影响极深,令我等后辈不能望其项背,自愧弗如。

  除却对于吴大师艺术上的崇敬之情,他对于整个行业的热诚与责任感,也让我感触颇深。2009年我第一次参加“天工奖”,作品《金色池塘》首战告捷,斩获金奖,他的慧眼识珠功不可没。随后,总于来往间点拨一二,不吝赐教的姿态颇为坦荡,古道热肠,豪无保留,使我有醍醐灌顶之感,创作由此精进。我不是特例,对灶发,对其他人,他也一向扶植栽培,桃李开遍,不可胜数。

  如果说开飞指引了我在这个行业的方向,那么是他,造就了我在这个行业的高度。

  我无法评判自己的视角是否公允,但这些人的名,就这样落在了我的心里。

(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玉石珠宝频道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玉石珠宝频道公众号)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