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我的认知

2018年05月02日 13:1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九十年代初期:我于浙江习作玉石雕刻技艺。在不断学习和临摹传承以来的手法中,逐渐认识到琢玉之师的前路漫长。遂于九十年代末年来到苏州,对苏作玉雕渐有了解。

  发觉苏作玉石雕刻技艺之深,更诚然钻研。便于数年中不止磨练与自身思考中,发觉:玉石雕刻之理,与繁简无关,传承之余应当发挥先进时代的诸多进步理念。

  对于苏作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也有一些自己的认识。后来对苏作玉石雕刻进入了比较完整的整理。

  学习的过程漫长,直至今日,我个人依然在不断的琢磨玉雕设计的无限可能性。

  我以为,对精细雅巧的追求,是苏作玉雕的灵魂。也是各人对于琢玉的追求。

  对于玉石而言,一块成型的玉石本身就是一种美。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将玉石之美和人力的雕琢之美在融入自身对于玉石之道的理解中所形成的具体形象。所以,我所偏向的手法是,尽量突出玉石质地的本身,在创作中以小处的精制,配合以题材的发挥。为求玉石和雕琢的统一性而做出作品。看似精和简是冲突的,其实并不是,我的所作追求是在精处更细,力求能表现出作品最细微之处做到最极度的传神和生动。简处更明,突出所作题材的内容而不是加以太多繁复的工艺技法。

  因为从古以来的文明传承,我觉得:中华文明对于玉石的崇拜从未间断。这一崇拜是将我们千年的文明中最美好的品质和玉石的一种结合。

  固然,我着意在仿古作品中寻找新意。对于古意的钻研不止,也是对玉石之道的理解一步步加深的过程,我以为:仿古不止是对于古代作品的模仿和仿制。古人理天,为求做到天人合一。现在看来,其实可以是一种人和大自然沟通的方式。仿古,是对于我们传统道理的延续,所以我所作很多作品都喜欢借鉴古风古韵。并加以我自己对这个时代的理解,更随着对于人性和雕刻技法的不断认知,做出一些有古意却也有现代气息的新仿古作品。

  我个人觉得,现在的玉石雕刻中有一些单纯的模仿古代作品。即使做到形神兼备任然只是模仿而已。

  古人对于玉石的理解,是对于天,地,人相沟通的行为。佩玉是君子于“理”和“德”的偏执追求。

  而现代,我们所做应当更加关注的是人性本身的东西。

  例如:对于龙形题材的创作来说,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寄予“龙”这种中华文明形象的热爱。希望可以望子成龙,这一“龙”或许不会飞升九天,但是子女后辈如果可以懂事一点,可以在为人处事中明白谦让谨慎一点,能在同辈中处处以身作则那么就已经足以。龙的图腾,化作了我们做玉人对佩戴玉石者的美好祝愿。和希望万事更顺利向前的期望。

  所以在我现代对玉石的雕琢上,也更多的融入了我对时代的看法。如同上述,龙的形象,或许可以少一些权威的肃穆和气势磅礴,多一点文雅,加一些如同长辈的语重心长。

  玉石已经不是皇权社会身份权利的象征,应该更具有现代意义。明白——理即是人心。对于自己内心的表达,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也是我觉得现在玉石作品中应该体现的。

  这, 是我对自己作品创新中的一些心得,或许不足够成熟,可是会随着阅历的增加变得越来越丰满。诉说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后辈的寄托与希望对于世上人与人相处的意见。我觉得,也许比一切模仿和所谓创新更有意义。

  选材,我只选取我认为适合雕琢的材料。

  每一个题材和材料本身必须做到有形有神。做到材质和成品的统一,对于不适合的作品,宁可不做也不会盲目下刀。

  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材质,也是我个人的一次学习机会。为了做到不浪费每一块美玉,都必须下足功夫,如果考虑不详尽则不如不做。在细微的地方让最好的材质具有特色。

  对于选材的高要求

  我觉得,既然需要在雕琢中下工夫,那么选好每一块合适的玉石都是非常必要的。我个人对于玉石的选择也有自己的看法。玉道即是君子之道,君子道:仁义礼智信而已!

  结构松但是白的材质,就犹如虽有君子之气而无君子之神,我一般不会选。

  我以为,在材质的选择上,最为重要的是材质的细密程度。好的玉石,细度比白度更重要。

  我们的古代文明辉煌灿烂,但是在一些艺术成就上却落后了西方很多年。例如和玉石雕刻有近相同的雕塑艺术。西方古罗马古希腊时,雕塑已经发展到很高的地步,特别是对于人体形象的塑造,在文艺复兴时期几乎达到了最高峰。

  我仔细借鉴了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一些作品之后,发现一件作品的灵魂在于完美比例和具体形象的高度统一。这一点也是理解和吉祥寓意的重点刻画,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没有重大的突破,所以我在近期的作品中,重点着力希望可以在这些方面有所改变。

  玉雕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其实最主要的是雕刻设计者自己在艺术上的表现力。可是玉石作品不同于别的门类,玉本身的意义是不能被磨灭的,那就是玉石和“道”理解。一刻不完善自己,就在技艺上不能有所长进。

  雕琢者需要对玉文化加入自己的表达。所以,在做作品时,处理上会对成品的本身做出些微改变。例如:玉石的礼器也是现在比较多的一种表现形式。可是在实际用途中,却不会如以前那么去发展。礼器逐步变化成寻常人可以佩戴的饰品,或者是可以摆放的器件,做到岁有理而道统传承一致。

  我们需要向公众说明的不仅仅是这些器物在古代有什么作用,而是让人们能通过现在工艺的表现喜爱上在玉石中显露出的绚烂文明和品德。这是我所作重着力刻画的,每一个器物,都是我个人学习的一节课,也希望人们可以在玉石上感到历史的厚重之外其实更是贴近我们的生活。

(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玉石珠宝频道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玉石珠宝频道公众号)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玉雕林光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