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品说话走进吴金星的玉雕世界

2018年06月22日 11:0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中国宝石杂志

  “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苏作,从手工作坊到如今的产业化发展,

  玉雕人才辈出,佳作纷呈,吴金星便是其中之一。

  撰文/梓羽 编辑/孙晓辉 图片/吴金星玉雕工作室 版式设计/唐贺

  吴金星作品《尊》,获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金奖。

  作品大部分保留原石天然形状,采用镂雕手法,使得质地均匀的玉肉

  得到完美展现,同时也在最大限度上开发了红皮的审美价值。祥云纹

  与龙纹布局和谐,且有部分纹路借鉴了如意头的特征,三者巧妙穿插,

  浑然一体,为作品在整体上平添了一份大方与尊贵的气质。

  说起来,吴金星的玉雕之路有些崎岖。初识玉雕,吴金星还只是在念高中。一位从上海来的师傅带着几个学生,在他所念的学校旁租了几间屋子。下课的时候,吴金星会扒着窗户看师傅做手艺,从那时起玉雕的种子便在吴金星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第一次看别人做玉雕,觉得很神奇,很好看。在玉上作画,然后再把画的模样刻出来,我那时潜意识里就特别喜欢这个过程,但是年纪小自己没有太在意,就是经常有事没事跑去看看。”毕业之后的吴金星没有立即从事玉雕行业,而是跟着家里的亲戚去做了几年的建筑。“那时候生活水平条件差,我那时比同龄人成熟一些,毕业之后就想着哪里能挣到钱让自己经济独立,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在玉雕的路上走了些弯路,还好最后又绕回来了。”

  吴金星做了几年的建筑行业之后,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开始寻求内心深处真正渴望从事的行业,那便是玉雕。“当时入行的我已经23岁了,算是玉雕里面入行较迟的,所以我就拼命地学习。那个时候都是用毛笔在玉上画图案,不像现在用油笔,我那时不会用毛笔,就天天练。总之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既然学的比别人晚,那自己就勤奋一点好了。别人晚上休息了,我就自己找加工厂免费帮人家加工。白天学习的时候看到有特别好看的图案,自己就把它记下来,晚上自己一个人慢慢练。那个时候自己年轻精力旺盛,吃得了苦,终于找到了一条自己喜欢并且适合的路。”

  吴金星作品《貔貅》,获中国玉石雕刻“百花奖”金奖。

  貔貅为古代五大瑞兽之一,龙头,马身,鳞脚,形似狮子,凶猛

  威武,珠光宝气,是财运的象征。作品呈卧兽状,短肢,粗颈,头

  前伸,眼、眉、鼻集中于头的上平面,极具明代貔貅的造型风

  格。雕琢细腻,曲线精美,朴茂浑厚,神气活现。

  吴金星只学了一年半就出师自己打拼了,“一年半学到的只是一些基本功,所以我还是想出来看看外面的玉雕世界有多精彩丰富,我现在擅长的圆雕就是在出来的那段时间里学会的。”在吴金星不断地追求和进步中,他的作品在市场上也越来越受欢迎,他逐渐意识到好的玉雕作品不仅要迎合市场需要,作品本身与主题更要形似、神似,力求做到入古出新,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

  2000年后,玉器也进入了崭新的时代,政府对于传统文化的推广力度加大,出现了广大的玉器爱好者及收藏家,使得对产品的要求更高,工艺、材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用料考究工艺借鉴绘画、木雕、寿山、象牙等不同领域,相互借鉴,力求创新,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理念,达到雅俗共赏,完成了传承和超越。一位成功的玉雕工作者,必须以学术水平为主,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吴金星从业二十余年来,在不断探究玉雕艺术的道路上可谓坎坎坷坷,“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不畏艰险,勇干攀登的人才会达到光辉的顶尖。博览众长,孜孜不倦,在现代玉文化理念(古代玉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有机结合)指导下,以仿古为基础,呈现出玉雕作品的古韵与质朴,加上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使作品具有古韵新风,玩而不腻,深受广大玉器爱好者的一致共识与好评。

吴金星作品《马到成功》吴金星作品《马到成功》

  “用作品说话”一直是吴金星在心里对自己的勉励。吴金星的作品题材宽泛,以仿古、动物、花草为主,尤擅长貔貅、金蟾、马、龙、虎等动物件。他的仿古件高古典雅,厚重大气,有汉唐气象;他的花草件构图简洁,线条自然流畅,有诗情画意;他的动物件造型生动,或气宇轩昂,或神情冷峻,或憨态可掬,令人爱不释手。他的作品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文化性,作品格调高雅,意境高远,整体风格追求作品的文化内涵和韵味,凸现诗意和诗韵;二是多样性,作品变化多端,不只从题材和形式追求创新,更是成功拓展和丰富了表现手法;三是时代性,作品既古又新,集传统工艺之大成,用现代审美理念构思,从形似到神似的创意上做到别开新境,塑造出苏作玉雕艺术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品格。

吴金星作品《大势如鸿》吴金星作品《大势如鸿》

  在吴金星看来,一件玉雕作品,原料是基础、工艺是骨架、创意是灵魂,创意所占的份量应远胜于娴熟的工艺和优质的原料。他的创作理念是以“传统元素精华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他主张“巧思、精工、雅趣”三者并存,追求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力求以最少的刀工体现更多的意韵,以最新的创意表现最动人的神韵。唯有如此,作品才会有艺术感染力。

  在谈到创新对于玉雕影响之深时,他还特地从抽屉里选取了两件作品进行比较,“这是两块貔貅牌,题材一样,都是上面设计出一个貔貅,下面是一块牌子。但两件作品对比以后发现它们的做法不一样,后面做的这一块是将貔貅与牌子融为一体,前面那一件作品貔貅和料子是分开的。这个就是在前一件作品上做了一些小小的创新,这个也是创新。创新不是说把貔貅本来的样子给变了,只是在做法上这样一步一步改变,改进后的作品貔貅和牌子融为一体,显得更加简约,算是它的升级版。现代人讲究的是和谐共荣,有棱有角的东西不那么受欢迎了。那接受这块牌子的人就会比另外一个多一点,喜欢的人多了,那就证明你的作品升级成功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得有些迎合大众的审美理念,你做的东西大家都不喜欢,相信创作的人也会不开心的。”

吴金星作品《苍龙出海》吴金星作品《苍龙出海》

  在与吴金星的交谈中,我们发现他的动物圆雕,至少有两个鲜明的特色。首先,其表现手段是极简练的,高度概括的,他很少过于繁琐地去表达细部,而是牢牢把握其形体特征,突出块面的变化,这样的作品既符合玉雕设计中减少损耗的原则,又可适合收藏者放在手中抚摩把玩。第二,其作品特别擅于表现动物的姿态,作品是静止的,却在静止中蕴含着运动的元素,将运动的瞬间生动地展示出来,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说起如今圆雕动物的创作,尽管早已是个中顶尖高手,吴金星有时也会叫苦:“这样的圆雕作品不仅设计上大费心血,制作过程从头到尾也要一步步盯着,几个关键步骤都得自己操刀,花去的工夫那是不必说了,而一旦哪个环节稍有偏差,哪个细节把握不好,东西就废了,不能入眼看了。、

吴金星吴金星

  吴金星

  1991年开始从事玉雕工作

  2000年成立“吴金星玉雕工作室”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

  现任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副会长

  在作品的雕刻过程中,遇到瓶颈属很正常的事,同样的题材采用不同的雕刻手法来表现,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虚实”、“抽象”、“写意”等等。吴金星以南红作品《福如东海》为例,他说道:“当时鉴于材料正面的多个瑕疵缺陷,我设计了有蝙蝠,螺蛳,鲤鱼等中国传统吉祥物,借鉴漆雕工艺手法中的“水波纹”,与之相结合,最终作品以题材的新颖,画面丰富却又层次分明,极具灵动感,备受好评。”

  吴金星作品《虎虎生威》,获苏州“子冈杯”银奖。

  设计者受材质的天然色彩启发,设计了和颜色相近的老虎为题材,寓

  意“虎虎生威”,亦有“辟邪”之意。图案配以祥云、太阳等元素,更衬

  托主题,生动的表达和体现了老虎的具象艺术感染力,“威武”之气跃

  然于玉,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

  吴金星对当今的玉雕市场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认为,“面粉比面包贵”,正是当今玉雕市场的主要问题,原材料价格涨得实在太快,远远超出市场的预期,使得琢玉人的压力倍增,如果产品没有新意,雕工又做不到精细,那还不如不雕,因为与原材料价值不成正比的雕工反而会使之贬值,造成了“面粉贵”的怪象,这就给新一代琢玉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技艺。

  吴金星进入玉雕行业二十余载,他始终认为:玉是美丽的石头,它有一种温润感,白玉无瑕,像一位清纯的少女,有一种自然之美,是上帝赋予人类的瑰宝。因此,每当他见到一块良玉,心中便涌现无数的构思。他常常思考如何能体现玉石的价值,并为此做出不同的尝试,从而使它成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

(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玉石珠宝频道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玉石珠宝频道公众号)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吴金星玉雕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