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这回事儿,原本跟沙砾还真没关系

2018年09月14日 10:24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珠宝快爆

  珍珠究竟是如何诞生的?首先,蚌和牡蛎是有区别的。两者都是可以产出珍珠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然而牡蛎具有珠光的珍珠,也就是大家最为熟知的那一类作珠宝用的珍珠;蚌则产出具有瓷质感或类瓷器表面的珍珠。两者产出的方式类似,这两种珍珠也具有各自独特的魅力。

  以下是一些蚌珠和常见珠光珍珠的图片:

这些是野生圆蛤产珍珠。他们的颜色由浅丁香色到深紫色。注意它们表面的瓷质感这些是野生圆蛤产珍珠。他们的颜色由浅丁香色到深紫色。注意它们表面的瓷质感
这颗白色的蚌珠呈现出一圈类似火焰的图案,我们可以称之为变彩或游彩。还是可以看到表面有瓷质感这颗白色的蚌珠呈现出一圈类似火焰的图案,我们可以称之为变彩或游彩。还是可以看到表面有瓷质感
这是南洋巴洛克白珠,由一枚大珠母贝(牡蛎)孕育而成。我们可以看到蚌珠(瓷质感珍珠)和珠光珍珠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异。珠光珍珠有棱柱状结晶层,而蚌珠的主要成分是钙,所以缺乏珠光  这是南洋巴洛克白珠,由一枚大珠母贝(牡蛎)孕育而成。我们可以看到蚌珠(瓷质感珍珠)和珠光珍珠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异。珠光珍珠有棱柱状结晶层,而蚌珠的主要成分是钙,所以缺乏珠光
日本的Akoya海水珍珠诞生于马氏珠母贝中(Akoya在日语中即是马氏贝)日本的Akoya海水珍珠诞生于马氏珠母贝中(Akoya在日语中即是马氏贝)

  野生珍珠,或者不经干预形成的珍珠,都是由闯入贝壳内的某种刺激物开始的。贝壳内的软体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会尝试缓和入侵者带来的问题。

  这一刺激物往往是寄生虫(而不是一颗沙砾)。它咬破了软体动物的壳,进入到身体组织中去,依附宿主生存。而软体动物身体组织的外层则会出于本能,持续不断地填补贝壳的伤口,试图保护自己。

  此时寄生虫游走在外套膜表皮细胞组织中,这个组织受到感染的部分会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会包裹住寄生虫,将它与剩余健康的组织隔离开来,以防它造成更多的伤害。伤口愈合的同时,珍珠囊开始分泌真珠质。

  之于珠光珍珠而言,这种物质中含有的文石成分作用类似血小板(厚度以微米计的晶状体),还混合了碳酸钙和贝壳硬蛋白层(一般是褐色或灰色的有机物质,连接着其他物质层),作用类似胶水。

  而之于蚌珠,尽管形成过程和参与其中的元素非常相似,却缺少珍珠层。蚌珠的棱柱状层中只有方解石(碳酸钙)纤维和贝壳硬蛋白。纤维呈放射状分布在硬蛋白核的四周,如此一来,光照时,便有了变彩效应。顺便一提,并不是所有的蚌珠都会有变彩效应。

  历经数年,软体的珍珠囊持续分泌真珠质,在棱柱状层或珍珠层上一层一层包裹。年复一年,珍珠也会越来越大,直到贝壳死去,或者被人发现采集。

(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博观拍卖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博观拍卖公众号)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珍珠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