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艺国际18秋拍:金刚降伏四魔 菩萨慈悲六道

2018年10月18日 11:4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藏传佛教神系庞杂,有显教与密教之分。显教中的佛与菩萨多是寂静相,密教中的上师、本尊与护法大多是忿怒相或双身相。因显密教法之不同,其造像相应地表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忿怒相强调动态之美,丰富的肢体动作强化了忿怒情态的表现力。这类密教造像对传统审美观进行了改造,与显教强调的静态肃穆之美互补,使佛教艺术之美显现出更加丰富的内涵。实际上,无论是庄严肃穆的静态美,还是夸张忿怒的动态美,皆是宗教理想中的正义纯真本质的外现。

  17世纪 铜大威德金刚双身像

  17世纪 铜大威德金刚双身像(雪堆白)

  H:27.5cm

  大威德金刚,梵名阎曼德迦,被认为是文殊菩萨化身的怖畏金刚,在藏传佛教神系中,大威德金刚为密宗修法中的五大明王之一, 是藏密修行者最高境界的守护神,备受藏传佛教各派和信徒的信奉,尤其是被格鲁派尊为该派三大本尊之一加以供奉,其地位非同一般。如佛经所言,修念这一本尊能消除魔障,增长寿数与财富,并尽快获得成就。

  大威德金刚的形象多变繁复,充分显现了藏密佛像独特的造型特点。按藏传佛教经典和现存造像来看,大威德金刚造型众多,既有一面二臂的单尊造型,也有多面多臂多足的繁复造型。目前存世较为常见的多为主尊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且怀抱明妃的形象,而本尊造像却为罕见的一面二臂怀抱明妃的形象。

  这尊造像以红铜铸造,主尊牛首人身,其象征阎王的水牛头突显出威猛无敌之力,一面二臂,怀抱明妃罗浪杂娃。金刚头戴骷髅冠,头发呈火焰状竖立,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托盈血之颅器嘎巴拉。全身裸露,周身饰璎珞,项挂鲜人首蔓,双腿呈左展姿,立于双层仰覆莲座上。明妃呈忿怒相,左腿勾住主尊腰部,双手向上伸展,手持法器与身上的配饰均与主尊相同。莲座底缘呈多层高台,莲瓣饱满舒展,上下对称排列,为雪堆白工艺造像的常用表现手法。该像将大威德金刚本尊智慧、勇猛、精进、威力无比的法相完美呈现。

  17至19世纪是西藏艺术发展的后期,格鲁派在西藏取得了统治地位,佛教的兴旺发展促进了佛教艺术的发展,形成了藏传佛教艺术最后一个高潮。扎什伦布寺利玛、多觉边肯利玛(雪堆白)和德格利玛代表了这一时期藏区最高的艺术成就,其中扎什伦布寺代表后藏艺术风格,多觉边肯代表前藏艺术风格,德格代表康区艺术风格。

  “雪堆白”造像代表了17世纪以后前藏地区金铜造像的最高艺术水准。“雪”指布达拉宫脚下的地区,“堆白”指那里的工匠能够造出人们所能想象出的任何东西,并且还带有“很喜欢、很满意”的意思。17世纪五世达赖执政时期,该地区汇集了各地名匠以满足大昭寺、布达拉宫等处修建和铸造佛像之需。1754年,七世达赖正式在布达拉宫脚下建立手工业团体,并取名“堆觉白其”造像工场。八世达赖喇嘛时期厂址搬迁至布达拉宫脚下,“雪堆白”这一名称正式出现。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末,雪堆白的历史延续了将近300年。

1949年到1950年间拉萨的一次宗教活动,Hugh E。 Richardson/摄1949年到1950年间拉萨的一次宗教活动,Hugh E。 Richardson/摄

  雪堆白的官办工场性质是它和“昌都派”家庭作坊性质的最本质区别,无论从工匠水平、制作规模,还是原材料使用上,雪堆白都有着明显的优势,这样固定的集中式手工工场集合了工匠的智慧,使其能制作出精美绝伦的作品。

  将雪堆白与居于北京紫禁城内的清宫造办处相比,一个为地方政府服务,一个为皇家服务,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集中了最为优秀的工匠为统治阶级服务,代表了当时佛造像的最高艺术水准。雪堆白金铜造像制作繁复奢华,有的用料十分昂贵。至今珍藏在藏传佛教各寺庙中的精美佛像,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出自雪堆白。

  此尊大威德造像采用了清代仿古佛像常用的烧古工艺,这种工艺在雪堆白与乾隆宫廷造像中十分常见。所谓‘烧古’,又称‘烧色’,是仿造古代器物的技术之一,主要作法是在铜器上用水银浸擦,经熏烧洗涤而成,或用泥矾浸地,经其它化工材料蘸刷,再经炭火烧烤而成,使色泽略呈暗黑。这种工艺源于宋代,到了清代乾隆时期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总之,从题材来看,大威德金刚为密宗修法中的五大金刚之一,在藏传佛教中神格尊贵,加上该题材造像充分显现了藏密佛像独特的造型特点,每在拍场上出现,往往能创下佳绩,保利香港2017年秋拍中的一尊明永乐大威德金刚像甚至创下了过亿元的天价。本场拍卖中的这尊大威德金刚像呈一面二臂双身像,存世极为少见。从工艺特色来看,这尊大威德金刚像是雪堆白造像的典型代表,代表了西藏地区17世纪的最高艺术水准。本像制作极为考究,体量高达27.5厘米,存世十分难得,极具珍藏价值。

参阅:《清宫秘藏—承德避暑山庄藏传佛教文物特展图录》,图版40,西藏中部 马头观音参阅:《清宫秘藏—承德避暑山庄藏传佛教文物特展图录》,图版40,西藏中部 马头观音
参阅:《清宫秘藏—承德避暑山庄藏传佛教文物特展图录》,图版57,西藏中部 智行佛母参阅:《清宫秘藏—承德避暑山庄藏传佛教文物特展图录》,图版57,西藏中部 智行佛母
参阅:《鸣鹤清赏—瑞宝阁藏金铜佛像》,图版135,18世纪 北京或西藏(雪堆白)智行佛母像参阅:《鸣鹤清赏—瑞宝阁藏金铜佛像》,图版135,18世纪 北京或西藏(雪堆白)智行佛母像

  明宣德 铜鎏金喜金刚

  明宣德 铜鎏金喜金刚

  H:28cm

  来源:荷兰佳士得1993年10月12日拍卖,LOT 151。

  此尊喜金刚为八面十六臂双身形象,八面各有三目,头皆戴花冠,表情欣喜欢快,怀抱明妃无我佛母。该像明显具有明代永宣造像的艺术特征。目前,在西藏江孜白居寺与拉萨布达拉宫中可见三尊带有明确永乐纪年的喜金刚像,尺寸均为19.5厘米,载于Ulrich von Schroeder所著《西藏佛教造像·卷二》,2001年,第1258-9页,图版第347C-F。这三尊喜金刚体态纤长,面部泥金,发染赤色,相较之下,本场拍卖中推出的这尊造像体态更加饱满,造型与细节的处理极为考究,精美程度更胜一筹,应为较晚一些的宣德时期所造。

乌尔里希·冯·施罗德(Ulrich von Schroeder)著《西藏佛教雕塑》中的永乐宫廷喜金刚像乌尔里希·冯·施罗德(Ulrich von Schroeder)著《西藏佛教雕塑》中的永乐宫廷喜金刚像

  喜金刚是密宗无上瑜伽部母续尊奉的重要本尊,也是萨迦派道果修法的主要本尊,藏语称为‘杰巴多杰’,又被叫作‘欢喜佛’,‘欢喜’的更深意思是通过修行所获得的大自在、大自由和大解脱,也就是真正的身心合一的大欢喜境界。吉祥喜金刚作为萨迦派的核心修持之一,受到了无上的尊崇,其教法作为灌顶仪式和修行传统得到了完整的保存。从历史上看,萨迦派深受元朝皇室的重视,自八思巴伊始,元朝帝师大都出自萨迦派。入明以来,萨迦派领袖昆泽思巴(1349—1425)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应永乐皇帝之邀赴皇都弘法长达一年之久,还受封为大乘法王统领天下释教。萨迦派对明初皇室的影响由此可窥一斑。

  这尊喜金刚像造型生动优美,胎体凝炼敦实,雕铸与镀金工艺精湛,既符合西藏佛像的相好标准,又融汇了汉地的审美观念和传统表现形式,具有典型的15世纪早期内地宫廷风格。首先,该像采用永宣宫廷惯用的失蜡法铸造工艺,宝冠及璎珞钏环等佩饰刻划精细入微;其次,造型样式与各大博物馆所藏宫廷造像标准器完全相同,台座莲瓣及剁口亦与永宣宫廷造像别无二致;再次,像身采用黄铜材质,细密莹润的铜质显然经过多次提炼而成,与西藏地区的铜材迥然不同。可见,此像与永宣宫廷造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明代永乐和宣德宫廷御用监“佛作”制作的佛像,主要用来赏赐给西藏上层僧侣,为朝廷推行的宗教笼络政策服务,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工艺和宗教价值,见证了明朝汉藏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和深度的文化艺术交流,体现了明朝藏式佛像和宫廷艺术的极大成就。在冯·施罗德(Ulrich von Schroeder)上世纪对西藏庙宇藏品作大规模的探查过程中,只发现三件属宣德时期的铜像,相对于五十四件永乐铜像,宣德铜像的数量显得格外稀有。这个数量似乎与明初官方文献鲜有提及宣德年间馈赠佛像给西藏寺庙高僧的状况吻合,亦与永乐频繁和大量的馈赠大异。尽管馈赠数量大减,但宣德铜像华丽卓越的特质证明了艺术成就的延续性。

乌尔里希·冯·施罗德(Ulrich von Schroeder)著《西藏佛教雕塑》中的宣德佛像乌尔里希·冯·施罗德(Ulrich von Schroeder)著《西藏佛教雕塑》中的宣德佛像

  宣德铜像与永乐铜像在风格上极为相近,但工艺细节常有明显差异,宣德铜像的肢体塑造往往比永乐铜像更加饱满,体积也比绝大多数永乐雕像都更大,永乐铜像的平均高度约为19-22厘米,较切合皇帝作赐赠用途,而此类小巧雕像不曾于宣德一朝得见,宣德铜像高度平均多介乎25-27厘米之间,甚或更大。至于大型的永乐雕像,在风格上往往很难与宣德雕像区分开来,此类大型的佛像应为庙宇供奉朝拜而铸作,多于作私人禅定修行的用途。

  传统观念认为,永宣宫廷造像大都镌刻“大明永乐年施”或“大名宣德年施”楷书阴识,以此作为鉴定明代宫廷造像的主要依据。近年来,有关专家对海内外馆藏同类造像进行了比对研究,得出了明代宫廷造像不应局限于刻款造像的结论。的确,一些传世明代宫廷造像的“施”款镌刻于莲座正中偏左或偏右的位置,有些甚至过于窘迫,显然铸造之初并未预留刻款的位置。因此,是否有刻款不能作为鉴定明代宫廷造像的唯一依据。“施”款造像是明代皇帝推行“众封多建”政策的施供礼物,而无刻款的造像则应该用于明皇室佛堂或庙宇供奉之需。综上所述,这尊铜鎏金喜金刚像整体气度兼备宗教神圣气韵与皇家气派,应属于后者,制作于明代宫廷造像机构,来自皇室佛堂或庙宇。此像法器俱全,鎏金华丽而细致,显然数个世纪以来一直被虔心善护,除表面有几处细小的鎏金磨损外,几近其原始完美状态,体量较大,为难得的收藏上品。在《寂静与忿怒—藏传佛教文化艺术》一书中出版了一尊密修阎魔天,“为典型明代永乐或宣德时期的宫廷风格”,本拍品的工艺特征与此像极为相似,可做参考。

参阅:《寂静与忿怒—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图版270,15世纪 永乐风格 密修阎魔天。参阅:《寂静与忿怒—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图版270,15世纪 永乐风格 密修阎魔天。
来源:荷兰佳士得1993年10月12日拍卖,LOT 151。来源:荷兰佳士得1993年10月12日拍卖,LOT 151。

  佛为了利益众生可以随缘应化,正如大乘经典所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佛可以示庄严妙相,也可以现忿怒相,以破除众生的执着,直指原本佛心。忿怒只是外相,相虽忿怒,心极慈悲。

  华艺国际2018秋季拍卖会

  预展:2018年11月14日-15日

  拍卖:2018年11月16日-17日

  地点: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L2

  北京巡展

  时间:2018年10月24日-26日

  地点:北京华侨大厦二楼宴会厅

  上海巡展

  时间:2018年11月10日-11日

  地点:上海波特曼丽思卡尔顿酒店四楼申宴会厅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电话:86-020-87306600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湖路125号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金刚造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