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艺术:40年的影像轮回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4日 17:25 第一财经日报

  文:王菲宇

  1989年,德国汉堡美院的Mijka教授在浙江美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讲学。他带来德国电视台为科隆市900周年庆典而组织的大型录像艺术展映的录像带,将这8个小时的资料分两次展示给全校师生。

  这短短的8个小时,是中国与录像艺术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张培力和邱志杰这样的艺术家从中看到了将媒介运用于艺术的可能性,由此在上世纪最后十年掀起了中国录像艺术的风潮。

  因为这样的因缘际遇,“德国录像艺术40年Ⅱ:再记录”5月在北京的展映显得尤为有意义。“这批资料非常珍贵,放映一次都很不容易,”此次展映的中方策展人李振华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这些影像场景、人文气氛,在今天是不可替代的。”

  2004年开始,德国卡尔斯鲁厄的艺术和媒体技术中心(ZKM)成立专门的实验室,搜集和修复艺术录像。这一项目获得德国国内多家艺术馆的支持。2007年,第一套艺术合集推出。三年后,超过50部艺术作品的“德国录像艺术40年Ⅱ”巡展版本面世,其中包括约瑟夫·柏伊斯(Joseph Beuys)、彼得·韦伯(Peter Weibe)在内的众多艺术家的重要录像作品。“这只是我们整理的40年来艺术录像的很小一部分,”德方策展人克里斯托弗·布莱瑟(Christoph Blasé)亲身参与了大部分录像的搜集和修复工作,“在媒体艺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继承这些历史显得尤为重要。”

  录像艺术的社会效力

  1965年,美籍韩裔艺术家白南准将自己的便携式摄像机对准纽约第五大道的罗马教皇一行。当天晚上,他将这一录像拿到艺术家聚集的阿戈戈夜总会播放。这个展示成功的夜晚也被记录下来。这一作品被公认为录像艺术的开端。

  而实际上,早在教皇影像诞生两年前,白南准就对电视与录像这一媒介产生了兴趣。1963年,在德国乌塔帕尔的帕纳斯画廊,白南准的装置作品就旨在思考电视与观看者之间的关系。上世纪60年代,电视正以迅猛的速度在欧美家庭中普及。与逐渐成为大众媒介的商业节目相对,一批艺术家以录像为媒介,表达自己的艺术主张乃至政治主张。

  “录像艺术产生于美国,随后在欧洲也发展起来,德国、意大利各地都出现重要的录像艺术家。”布莱瑟特别强调,由于政治原因,上世纪70年代录像艺术在意大利尤为兴盛。当时意大利国内出现极左思潮,很多艺术家借录像这一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在德国国内,录像艺术同样体现出社会效力。1972年10月8日,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以一场骚动拉开帷幕。51岁的艺术家约瑟夫·柏伊斯与他的学生在主展厅进行了近10分钟、共3轮拳击比赛。现场围观的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是一次行为艺术表演。柏伊斯希望通过这次表演,让人们记住他在文献展上宣传了100天的“通过全民公决实现直接民主组织”。

  柏伊斯带有娱乐性质的政治示威被记录下来,这就是有名的录像作品“柏伊斯拳击”(Beuys Box)。实际上,录像艺术发展早期,与其他当代艺术的关系一直难分难舍,与行为艺术、表演艺术的关系尤为密切。“德国录像艺术40年Ⅱ”还收录了艺术家Mitzka创作于1969年的作品——Mitzka成功说服舞蹈家Valeska Gert,在摄影机前表演两段。这位非传统的舞蹈演员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用自己的身体展现出生与死亡。这段珍贵的影像从未放映过。直到新千年,克里斯托弗·布莱瑟和他的工作室找到这部分资料并进行修复。

  再现昨日

  进入新世纪(18.10,-0.40,-2.16%),录像艺术成为媒体艺术的一部分。“今天创作工具发生了变化,不再用过去那样庞大的机器,电脑甚至手机都可以进行创作。创作语言也更多样化,因而我们今天更多提及媒体艺术,而不是录像艺术。”在布莱瑟看来,科技的发展为艺术家提供了便利。“至少他们不用再花100美元买录影带。”但另一问题也日益凸显。一些40年前的设备,今天已经难觅踪迹。当年普遍使用的录影带,足有今天的两倍宽。而作为一种记载手段,随着时间推移,录影带的影像信息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消损。

  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发起的“德国录像艺术40年”项目,将录像艺术作为一项文化遗产进行修复和保护。在搜集的过程中,很多诞生后未能获得播放机会的作品重见天日。而一些作品,在今天的条件下,获得了更好的展示。

  1975年,德国艺术家沃尔夫·卡伦(Wolf Kahlen)以6台电视机和6台扩音器播放自己的录像。在这一作品中,他在草原上撒上饲料,以吸引羊群组成字母图案“Schafe”——即德语“绵羊”一词。播放中,每个屏幕显示一个字母。作品完成后,仅仅在柏林和巴黎各播放过一次。在卡伦的预期中,进行播放的六台电视机是完全相同的。但是由于当时资金限制,艺术家期望的效果并没有达成。经过克里斯托弗·布莱瑟等人的修复,这个预期才第一次实现。“我们特意寻找了产自上世纪70年代的电视机,这也符合我们的原则,尽可能重现当年的技术水平。”

  搜寻和修复的工作中,布莱瑟发现了很多让人兴奋的作品。在一部创作于1970年、表现越战的录像短片中,艺术家将文字、画面与影像结合起来,并且配以背景音乐,赋予声音重要的叙事地位。“这是影像艺术的重要一步——加入了声音。这些画面和手段,今天看来仍然很时髦。要知道,这诞生在40年前,比MTV的诞生还要早20年。”而在李振华看来,再回头去看这些录像艺术作品,让人得以有机会去重新思考今日大热的“新媒体”概念。“我们所谓的‘新媒体’,有些可能并不新。这些技术都是已知的,今天的‘新媒体’,可能更像一种态度,从艺术视角重新认知科学技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