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摄影节:向着社会的景观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0日 08:15 东方早报

王远凌获奖作品“十八梯”系列之一。 王远凌获奖作品“十八梯”系列之一。

  早报记者 徐佳和 发自连州

  对于年轻的80后摄影师王远凌来说,自己生于重庆,是这个长江边上的城市的湿润气息熏陶出来的青年,他把镜头对准生养自己的城市,是如此理所当然,发自内心,尤其是当这个城市每天的变化都在对自己的记忆作出一次次的修正,一次次的侵蚀。

  昨晚,第七届连州摄影节依然在锣鼓喧天和歌舞声中热闹地开幕,今年的主题定为“向着社会的景观”,总策展人、艺术总监段煜婷之外,还有著名出版评论家、摄影历史学家克里斯多夫·菲利浦斯。作为以“学术”为旗号区分国内其他摄影节的连州摄影节来说,今年参展作品的选择,基本都彰显了摄影对于社会真相的记录和揭示功能,从而回到了摄影的本身。

  摄影节作品把目光

  投向城市化进程

  昨晚颁出的年度大奖获得者王远凌以其对重庆典型的贫民窟“十八梯”里的居民生活状况的真实记录,从形式到内容都与本届摄影节契合,与上一届以当代艺术中的观念摄影、“私摄影”为主的参展作品和摄影师拉开了巨大的差距,也体现出在急速变化的时代下,作为一名摄影师的责任感和担当。

  本届连州摄影展的三个主展场依然是连州的老厂房——粮仓、二鞋厂、果品厂。粮仓经过前几届摄影展之后的改造,空间平整了许多,摄影作品的内容不再为建筑元素上的强势所吞噬。粮仓展区的参展摄影师基本不再年轻,主题也相对厚重许多,其中,尤其以梁建勇的一组《最后的老工业》中以辽宁省阜新市街头的三轮车为拍摄主体的作品让人印象深刻。

  阜新曾经是国内重工业的重镇,画面中的烟囱、厂房、工业化的标志物象中无不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但是面临工业转型时期,依赖工业生存的人们无不付出惨痛的代价,那些踩着三轮车以维持当下生计的下岗工人曾经都是工业化时代的“光荣的劳动者”,三轮车拉出的生活能不能重新构建信心?这是一个值得考量的问题。

  这一届的连州摄影展,无法阻挡的城市化进程中,由拆迁带来的场景变化和引发的思考成为一位又一位摄影师关注的主题。

  获奖者聚焦贫民窟

  曾经担任过第五届连州摄影节策展人的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陈卫星认为,虽然这一届的作品与现实离得更近,但就尖锐度而言还是有些欠缺,偏向个人感受的表达更多,更主观和细微。

  大奖获得者王远凌的作品位于果品厂展区内,人物从破旧的空间和摄影师故意安排的阴影中凸现出来,不管鲜亮或者陈旧,都透露出一种破败、无可奈何的意味。“十八梯”是重庆的典型贫民窟,它离最繁华的城市商业中心仅一街之隔,在经济层面上来说,它们彼此是对立的关系,但在社会层面上来说,它们又是递进的。

  原有的城市核心区被新城市所替代,老城区走向衰落,被遗弃,成为贫民窟,最后成为承载所有社会问题的毒瘤,直至不得不将其灭亡,然后更加崭新的城市在此出现。“十八梯”已经作为“毒瘤”被拆除。而王远凌的心中,那个四通八达的迷宫一样的地方,在记忆中的光亮无法抹去,身在其中的人,更是他的父老乡亲,影印在纸上的肖像勾勒出这个时代下关于底层生活的朴素记忆,这些都尚且真实。

  “在这个过程中,我希望我能为一些人留存一张相片,这也许是他们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张个人照片,在创造这些影像时,我同时试图以最为传统的形式以此与下层人取得某种生活关联,某种信任关系,以及某种情感共鸣,以他们的庄严姿态回报我个人的故园情怀。”王远凌告诉早报记者。

  “向着社会的景观”,这些被记录下来的景观,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改变,而记录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构成。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