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1年视觉艺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31日 12:11 中国新闻网 微博

  摄影

  2011年,摄影界针对特定人群、细化参展作者举办展览这一现象非常突出。这其中,首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是重头戏,而尤以前者令人关注。通过该展,我们能看到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火热实践和丰硕成果,能体会到当代中国农民的精神思考和文化诉求。更重要的是,通过该展,我们能看到,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摄影因其真实、直观和便捷的特性而获得了极为广泛的群众性,我国的摄影文化已经呈现出大普及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农民群众,爱上摄影、投入摄影的背景下,专业摄影从业人员则开始更多地探索摄影表现风格、样式、方法上的创新和对于问题、对象、内涵理解与表达的锐利,于是,本年度颇受关注的“TOP20·2011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应运而生。同时,专业摄影从业人员越来越强地意识到了新传播环境的变化对本身就是一种传媒方式的摄影或能深刻左右其未来发展方向的影响,在11月举行的第十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上也正式聚焦于此。如果说,首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更多地是当前摄影事业“大发展”的一个缩影的话,专业人员的探索与研讨,则为摄影真正的“大繁荣”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农民摄影

  推荐理由: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协主办的首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此次展览首创农民看农业、拍农民、观农村之举,共展出从全国31个省市区征集到的8071幅摄影作品中甄选出的202幅佳作,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农民摄影成就的集中展示。

  

  艺术市场

  2011年,中国艺术市场依旧延续着整体向好的趋势,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也给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加之持续流动性资金紧缩和存款准备金提高政策,导致在地产和股票市场的不明朗资金提前退出转而投向艺术领域。于是,从2010年起出现的新一轮更大范围的资本运作在今年大举进攻艺术市场,金融机构在艺术品行业快速扩张,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各路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异军突起。

  今年1月,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率先开启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此后北京、山东、郑州、昆明等地的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纷纷效仿“天津模式”。与一个新生事物的迅猛势头相伴的是问题频现:涉嫌非法文物交易,交易规则的“朝令夕改”,发行资产包暴涨暴跌,被指内幕交易,信息披露缺失等。一时间,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当前全民收藏氛围下,一件高价成交拍品往往能够产生极大的社会震动,结合理财使普通民众能够快速获得财富性收益,分享艺术基金类投资所带来的不菲收入,更是引发了一些怀着一夜暴富心态的艺术品投资门外汉对此的极大兴趣。艺术金融化尤其是股权交易对艺术市场结构和参与人群已然产生了极大影响。也正因此,艺术金融化并非艺术圈内事,更是社会问题。

  其实,在资本时代下,艺术金融化的机遇与危机并存。只要对艺术市场有利的资金进场都应当欢迎,人多、钱多是好事。但更多的声音却持反对意见,金融介入艺术就是一种投机行为,简单把场外资金搬到艺术市场,直接把股票、房地产、期货、黄金等种种交易模式生搬硬套给艺术品,大量泡沫势必出现。显然,在国内刚刚兴起的艺术金融化,能否掌控其中的风险成为关键。

  关键词:

  从亿元时代到艺术品金融化

  推荐理由:艺术品拍卖进入亿元时代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像今年就很集中,春拍有15件拍品闯过亿元大关,秋拍也有6件拍品成交价超过亿元,尤其是今春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更是创下了4.255亿元的拍卖纪录。但梳理今年的中国艺术市场,亿元拍品的风头却很难盖过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异常火爆。中国艺术市场已经逐渐从亿元时代转向资本时代,并且衍生出艺术金融化等一系列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现象。

  2011中国嘉德(微博)秋拍现场

  艺术交流

  《富春山居图》自创作以来的600余年间可谓传奇不断,这其中有一段如梦的“庚寅奇缘”。元代庚寅年间,年近耄耋的元代名家黄公望游览富春江,一时逸兴思发历经数年描绘出初秋富春江两岸的秀丽景色,该作笔墨清润,意境简远,堪称黄公望晚年力作。明末清初,《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险些沦为其殉葬之品,幸而被其侄儿从火中抢出,无奈旷世之作已被烧成两段,该年正是农历庚寅年。后人将恰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的残卷前段命名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该卷一直流传于民间,终为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后段因题跋中写明黄公望为好友无用禅师所作故名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该卷几经辗转抵达台湾,收藏于台北“故宫(微博)博物院”,自此两幅残卷相望于两岸。

  让《富春山居图》合璧展示,一直是两岸各界人士多年的心愿。早在1993年,上海电视台曾与台湾“华视”联合举办的中秋晚会上,这件传世名作在分离后首次通过技术手段在电视荧屏上被“拼接”起来。1997年夏,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孔仲起、台湾“中华艺文交流协会”会长史元钦、台湾国画家李奇茂等30余位海峡两岸书画家齐聚富春江畔,联手临摹《富春山居图》长卷,书写出一段佳话。但由于两岸文化体制法律的不同,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馆虽都有心促成《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展出,但始终未能达成一致。

  2010年3月,事情出现转机,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中外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深情表示希望两幅画卷有朝一日可以山水合璧,“画是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深深打动两岸人民的心,为“剩山图”和“无用师卷”的重逢“拍板定案”。台湾《中华日报》指出,《富春山居图》两半分合,是历史苦难的缩影。合璧展出后,“无用师卷”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剩山图”归于浙江省博物馆,只要能在两岸各安其身,夫复何憾?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浙江省博物馆最终达成协议,让“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先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此时恰逢2010岁次庚寅年。三个发生在“庚寅之年”的重要事件让多年分离流失的《富春山居图》充满传奇色彩,冥冥之中仿佛有一种力量牵引着两幅残卷的重逢,见证两岸文化一脉相承,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的事实。

  关键词:《富春山居图》合璧

  推荐理由:历经传奇、隔海相望60余载的两幅残卷终于山水合璧,再次见证两岸文化的一脉相承。2011年6月1日至7月31日,分藏两岸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前、后两段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实现圆合,这是画作相隔两岸60余年后的历史性聚首。此次合璧联展吸引参观者数量逾50万人次,刷新了书画展在淡季参观人数的纪录。台湾文艺界人士称其为“美梦”、“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媒体也给予了积极评价,香港《亚洲周刊》刊文表示,合璧展出不仅再现黄公望画作风格,也接上了历史的记忆和两岸悲欢离合60多年的文化裂口。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美术

  为配合国家发展大局,在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暨民主改革52周年的重要节点,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文联、中国美协、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这是继“雪域高原中国美术作品展”、“灵感高原中国美术作品展”后,又一次对西藏和藏族题材美术创作的集中展示。215幅参展作品除了特邀的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反映西藏和藏族题材的经典名作外,还包括当代名家赴西藏写生创作的一批精品力作。几代美术家以不同视角表现的昨天与今日的西藏风土人情,让观者在变与不变中重新对“老西藏精神”有了进一步感性认知。展览自6月14日开幕后,受到广泛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参观展览,对展览给予充分肯定,并对美术界、文艺界进一步开始更大范围和常态化到西藏写生、采风进行部署。

  11月12日,由中国文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黄胄美术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天山南北中国美术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作为新中国美术史上首个新疆主题美术作品展,展览从策划到组织艺术家赴新疆写生,至最后举办展览,前后历时两年有余。由老一辈美术家创作的新疆主题经典作品和新时期以来当代名家表现新疆新貌的精品力作,以及由中国美协组织画家赴新疆写生创作的新作组成的300余幅展览作品,回顾和总结了60余年来新疆题材美术创作成就,向全国观众展示了几代美术家构筑的民族团结图像。展览开幕后,受到各方关注。特别是得到诸多外国友人的热烈响应,包括美国芝加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托尼在内的多位西方美术机构负责人都曾在不同场合推荐该展览,使其成为国内外了解新疆发展成就的一个新视窗。

  关键词:

  图绘西藏新疆

  推荐理由:西藏、新疆作为地理、行政区域,在中国版图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而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讲,它们则是值得全人类研究的活态文本。自上世纪30年代起直至今日,一批批入藏、入疆的美术家,用他们的画笔记录那里的风土人情、人文风物,大大丰富了新中国美术史的题材与样式。而对这一批作品的系统化梳理与展示,不仅让我们通过图像的方式直观感受到这两个区域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变迁,而且为它们成为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美术奇葩提供了一个完整线索。鉴于此,“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美术作品展”和“天山南北中国美术作品展”的适时举办,使美术界、乃至文化界得以重新审视青藏高原与天山南北蕴含的文化矿藏,并为下一步有志之士从图像学以及视觉文化研究视角切入,重新编织20世纪中国美术史打开另一扇窗。

  书法

  4万余人投稿的近6万件作品,超过了历届国展投稿的数量,从中选出800件作品汇聚成的国展,高参与度与高淘汰率,使它成为书法人的狂欢,因其反映的是当下书法的面貌与创变,更已成为当代书法人的根本所系。

  此次书法人“根本所系”的重大展览,较之前九届,有两个鲜明的改革,一是分区展览,在上海和广西分设展区。对于上海而言,这是中国书协成立30年来第一次在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举办国展;而在广西的展览,更是国展第一次走进少数民族地区,对广西书坛而言,也是宣传“八桂书风”的最好平台。让更多的人接触传统,接触书法,感受文化的深厚魅力,是中国书协做出改变的初衷。一言以蔽之,无论什么地方,似乎都需要国展的“刺激”。

  第二个改革方向更是“刺激”到投稿者、评审者和书坛的方方面面采用A4纸初评法,在评审前,组织者将每一件作品都拍摄打印在A4纸纸面上,供评委初评使用。不看原作而展示以A4纸打印件的初评办法,其优点是快,并且使每位评委都能够见到所有作品;缺点则是小稿太模糊,作品原作与缩小后的审美效应相差甚大,而看原作的把握要准确得多。相对于分区展览的众家叫好,此次初评改革在业界掀起更多的则是争议褒贬与学术讨论。

  在“争议”中开始的国展,迎接到的是日均两万人次的参观者,和大家“佳作如云,优中选优”的感叹。在这个全国有实力的书法家特别是青年书法家的一次大比拼、大聚会、大展示的平台上,有的作品激情四射、纵横开合,有的作品形式新颖、法度井然,有的作品直现性情、高雅脱俗,有的作品自然率性,挥写潇洒……此次国展的一大特点是新人辈出,成为了书法界的生力军,而且他们功底深厚、基本功扎实,对传统的法帖深入学习得细致,他们成为十届国展最美的收获。

  遵循坚持传统、鼓励创新的艺术规律,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原则的国展评审,和旨在全面检验书坛成果、综合考察作者成就、提升人文精神的国展,遗憾总会有,喜悦也总会有。更为可贵的是,书法界在这为国展而忙碌的2011年,借由国展这个契机,都在思考:如何在这个中国书法历史最好发展机遇期,让创作再上层楼,激发创作者的创新意识、组织者的团队意识、从业者的精品意识,让遗憾更少一点,让精彩再多一点。

  关键词:

  书法国展

  推荐理由: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简称“国展”,每四年举办一次,如今已经是第十届。国展向来被誉为中国书法界的“奥林匹克”,是全国最高级别、最为重要的综合性书法展览,成为管窥当代书法创作的风向标。

  艺术设计

  2011年仿佛是全国各大城市的设计觉醒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微博)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首届上海设计周、首届云南文化创意周都是首次举办的全城设计主题活动。除此之外,台北从13个国家19个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由国际三大设计组织国际平面设计联合会(ICSID)、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COGRADA)及国际室内设计联合会(IFI)组成的国际设计联盟(IDA)成立以来首次世界设计大会的主办城市。香港的国际设计论坛“设计营商周2011”,在举办期间决定将2012年定义为“香港设计年”,并确定设计年口号为“设计驱动之城市”,未来一年将有一连串有关设计的盛事在港举行。

  “设计周”活动传达给人们的一个重要概念:设计并非只有设计界关心,它是城市文化、人民生活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借由设计周系列活动,引爆全城人对设计的热情,从而提升公众审美水平、引导市民积极健康生活态度、转变市民生活方式、促进文化消费、拉动城市经济增长、提升产品竞争力、让设计在城市经济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政府的共识。继深圳、上海加入联合国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被授予“设计之都”称号后,北京已经申请于2014年成为国内第3个“设计之都”。

  城市主办的设计周活动,体现出的不仅是设计产业的活跃,更体现出了国家努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的决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之都,建设文化强国已经不仅仅是口号,设计界正为这一目标做出自己的努力,遍地开花的设计周活动便是证明。

  关键词:

  设计周

  推荐理由:2011年,全国各大城市举办的“设计周”活动方兴未艾,北京举办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海举办的首届上海设计周、上海国际创意产业周,广州举办的广州国际设计周,深圳举办的中国(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周,成都举办的中国国际创意设计推广周,昆明举办的首届云南文化创意周,香港举办的设计营商周,台北举办的世界设计大会各个精彩纷呈,各大城市纷纷用“设计”打造城市新的名片。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