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女摄影师相机中的梦中建筑

2013年02月13日 00:29   外滩画报  微博

Irene Kung 拍的长城 Irene Kung 拍的长城

  文/韩见 图/Gallery @ The Temple Hotel/东景缘画廊

  在豆瓣上看到瑞典女摄影师 Irene Kung 的个展展讯,展出的是她 2011 年在中国游历时拍摄的照片,她拍了长城、大雁塔和平遥等古迹,也拍了极其现代的国家大剧院、鸟巢和上海金茂大厦。展览被安排在一个叫“智珠寺”的地方,以前没有听说过那里有美术馆或画廊。更好笑的是展览论坛里有人发帖说去了没找到:“根本没有这个地方!”其实地方并不难找,就是从五四大街拐到沙滩胡同,再走到底,但是整条胡同破败不堪,路边是灰扑扑的饭店和成堆的建筑垃圾,让人不相信一直走可以走到一座康熙年间建成的古老佛寺跟前。

  这里与皇家的关系还可以再往前追溯到明永乐年间,当年御用印经厂就设在这片区域,当然印经厂的占地面积更大一些,所以在康熙提倡全国广建寺庙之后,原厂址上一共建造了 3 座寺庙,另两座分别是法渊寺和嵩祝寺。2007 年开始,经过了几年的修整之后,智珠寺建筑群变身名为“东景缘”(The Temple Hotel)的文化休闲场所,画廊就在进了山门的右手边。

  Irene Kung 的摄影给人的感觉和夜晚站在画廊里观察智珠寺主殿的情景很相似。她有很多看起来是在夜里拍摄的照片,主体特别突出,大多是建筑,背景要么隐匿在主体的光晕之中,要么干脆一片漆黑,质感上则更像画。比如“ 长城”这一张,她拍了长城的一个大拐弯,山势起伏之中,每一个烽火台像是被一束白光照耀,甚至砖墙的肌理和山上一片片树叶都清晰可见,漆黑的天空中布满星星。起初我想当然以为她用了很长的曝光时间,但是又看到远处其中一个烽火台上站着两个很小的人,轮廓也算清晰,如果不是后期加上了这两个人,那照片就不可能是在晚上拍的。后来我就后期处理的问题问 Irene,她说她大部分的照片都是白天拍的,她特别喜欢傍晚的光线,“因为色彩更浓”。然后她会用软件把画面的一部分调暗,另一部分增强,她说:“我喜欢黑暗,它允许我能够照亮我想看见的东西。”这种处理同时使建筑物的轮廓处产生了勾线的效果,内部肌理也更突出了。卡拉瓦乔是 Irene 在处理光线方面的老师,而油画般的面貌也正是她想要的。

  另一些作品没有把白天变成黑夜,比如“平遥”、“塔”、“金茂大厦”等,但背景仍然是混沌昏黄的,好像身处梦境。尽管 Irene 拍的大多是人造物,但作品几乎完全抹去了她视线中心以外的所有人和物,剩下的仅有光线和云雾,它们只帮助创造氛围。由于画面没有提供其他信息,没有联想的空间,观看者就只能用 Irene 的视角来观看这些照片。在摒除他人的阐释空间这一点上,她做得相当极致。Irene 用非常女性化的语言解释了自己的审美选择:“我在角落里观看,睁着眼睛做梦,当丑陋的现实出现时,拯救你的梦也降临了。”所以她镜头下的中国,没有通常外国摄影师偏爱的风土人情或社会现实,只是她的梦而已。那幅名为“塔”的作品,实际上拍的是西安一座房子长满植物的背面,但她看到了一座梦幻般美丽的宝塔。

  在成为摄影师之前,Irene 是个画家,不过她转型并非因为摄影和绘画之间有多大差别,二者都是她的创作工具。即便她的作品非常依赖后期处理,她仍让你觉得抓住瞬间是摄影中最重要的部分。“你先要感受到完美的瞬间,它通常很强烈、很特别,我只是通过后期制作强化了这种感觉。”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