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铁解读北京的北漂摄影师

2016年11月29日08:26   新华每日电讯  收藏本文     

 ▲2010年8月20日,北京国贸站,捡塑料瓶的妇女努力把自己“嵌进”地铁。(张星海摄) ▲2010年8月20日,北京国贸站,捡塑料瓶的妇女努力把自己“嵌进”地铁。(张星海摄)
▲张星海近照。(受访者供图)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袁全、贾钊

  对“北漂”摄影师张兴海来说,每日承载千万人次的北京地铁,就像是一个舞台:来往的乘客仿佛京剧行当里的“生旦净末丑”,轮番“登场”,悉数“亮相”之后又匆匆离去。

  他把镜头对准这个“舞台”上的“面孔”,一拍便是十年。

  他将照片编辑成专集,并制作视频短片分享在网络上,迅速引起关注。张星海把作品取名为《北京,北京》。

  他说这是一个街头摄影师对北京的解读。也是他,一个孤独外乡人,在繁华都市挣扎的真实写照。

  44岁的张兴海是北京科技报社的一名摄影记者。他日常工作中的拍摄对象往往是会议、论坛上的人。从2006年开始,他在每天早晚上下班乘坐的地铁上,拍摄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物。

  他保留下的地铁照片累计有4000多张,有络绎不绝的上班族,也有乞讨者、流浪歌手、农民工、外地游客,还有警察、学生、捡废品的老妇、发广告传单的小伙,偶尔也会看到打扮奢华的贵妇和身材高挑的模特。

  即使是地铁的常客,看到他的照片也会忍俊不禁。比如一对在地铁里站着睡着的情侣;一位地铁工作人员在站台上拣到一只被挤掉的大码男鞋;他甚至拍到了便衣警察抓到小偷,让路人帮忙戴手铐的场景。

  这10年北京的地铁版图在飞速扩张。从只有4条线路,到现在18条线路开通。北京市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574公里,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900公里。

  张星海第一次坐地铁是1999年。那一年,他从深圳坐了几天的火车来到北京。让他下定决心“北漂”的是一本沈从文的传记,他觉得正是因为在北京,才让一个平凡的战士成了大文豪。张星海备受鼓舞,酷爱文学的他也曾梦想成为作家。

  出生在陕西寿县的张星海没想到首都的竞争如此激烈。为了填饱肚子,这个汉语言专业的大专生做了很多底层工作,刷碗、送盒饭、卖煤气灶。他不仅工资少,而且很不受待见。“别人都不拿正眼看你。”

  2006年在辗转几个单位后,张星海终于应聘成功,做上了一家报社的编辑。他看到周围的摄影记者拿着各种“长枪短炮”,心里很羡慕。当时他初为人父,家庭开销大,但他愣是省吃俭用,攒了几个月的工资,花一千多元购买了一台单反相机。

  他一下迷上了摄影。有一次,在一场摄影沙龙讲座上,他偶然看到老师放映一部记录中国西北生活的专题片。照片中“农民打土坯”等西北特有的生活场景,勾起了张星海对陕西老家的回忆。

  “我突然明白,打动人心的摄影不是花花草草和漂亮的风景,而是要关注人,关注当下普通人的存在。”

  然而把镜头面对陌生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张星海本身又性格腼腆。所以起初他拍到的都是人的背影,或者是乞讨者、流浪汉。

  有一次,他看到一名女孩闭着眼睛,等待她的外国男友亲吻。他鼓足勇气走过去,举起胶片相机对着女孩的脸就拍。谁料女孩的眼睛睁开了,一把抓住他的相机带,恼羞成怒。不一会儿警察来了,最后张星海当着女孩的面把一整卷胶卷曝光。

  他也曾试着提前告知拍摄对象,但往往收到的是拒绝。即使对方同意,但拍出来却不是人的自然状态。

  最后张星海选择盲拍,在不经意间快速按下快门。他索性在上地铁前就把相机挂在脖子上,露在衣服外面,好像告诉周围的人,“我就是来拍照的。”

  “摄影是件大大方方的事。”张星海说。由于冲洗胶片的成本提高,他又把相机换成数码,但时至今日,他仍拒绝用手机拍摄作品。“总感觉拿出手机是在偷拍。”如果有人提出让他删掉照片,他也会尊重对方意见,当面删除。“但这样的经历也就有七八次。”他说。

  慢慢地,张星海的胆子大了起来。有一次,他在车厢里看到有两个弹着吉他的卖唱者,便举起相机,结果周围的人都拿出手机来拍。这阵势吓得两个人大喊一声“快跑”,歌也没唱完就跑掉了。

  当然,让人开怀的场景在地铁里并不多见。张星海拍出了人生百态,比如躺在座椅上的醉汉、哭泣的女人、昏昏欲睡的白领、满脸汗珠的建筑工人。他们的表情透露着生活的忧伤和不易。

  让张星海印象最深的人,是一个在地铁里售卖诗集的“诗人”。他一路吆喝,却无人搭理,就像诗歌本身一样,离人们渐行渐远。张星海感慨诗歌成为没落的文学。他也曾喜欢读诗,但为了生计,只有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都不在了。

  地铁上的陌生人,勾起了他的共鸣。他说地铁就是各阶层活动的舞台。

  他的作品入围了今年的阮义忠摄影人文奖。评委严志刚认为,张星海的作品就像质朴的白话文,讲述了一个摄影师普通的日常生活。“我几乎相信,通过 照片,摄影师看到的就是自己——一个从北京闯荡生活的外乡人,好奇麻木无奈厌倦却上瘾般无法摆脱。千篇一律的表情和画面的重复就是作品最大的力量。”

  张星海的地铁照片也见证了社会变迁。2006年,地铁里有看报纸的人,也有卖报纸的人,现在只剩看手机的人;过去人们戴口罩是防唾沫星子,现在是防PM2.5。近几年地铁上文身的人多了,朋克打扮的人也有,这让他这个“北漂”想到了北京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

  最近几年,一些城市出台地铁里“禁止拍照”的规定,引发巨大社会争议。北京地铁2015年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5%的投票者反对“禁拍”,8.1%的网友非常介意出现在陌生人的镜头里,支持禁拍。

  张星海并不知道“禁拍”的规定,不过他也不想再拍地铁。他想结束“北漂”生活,回到陕西老家,去拍乡村生活,为自己留个念想。因为现在的故乡也像诗歌一样,慢慢没落了。

  还有一个原因。他的孩子该上中学了,而他们夫妻双方的户口都不在北京,他不得不为以后的生活打算了。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摄影师地铁张星海北漂一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