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李英保:梅不言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0日 22:44 北京商报

  李英保  1943年生于河南荥阳,国家一级画师。1969年援助巴基斯坦美术工作3年。归国后,历任石河子歌舞团画师、荥阳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花鸟画创作室主任、中国画院职业画家等。现为中国书画界联合会理事、北京东方古今书画院副院长、北京黄埔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自幼酷爱中国传统书法、绘画艺术,擅长工笔、写意花鸟,尤爱画梅。其中所画五色梅更是国内目前同类题材的佳作。

  曾拜龚柯、李砚祖为师,受到黄胄大师的关怀指点,梅花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在国内外多种报刊杂志发表,并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单位收藏。2005年应邀参加联合国60周年庆典,被特别授予“世界和平文化使者”荣誉称号。业绩录入《世界美术家传》、《世界美术集》、《世界华人文学名人录》、《河南书画名家志》、《中国书画信息大全》等。作品获国际书法美术展铜奖、比利时国际书画邀请展银奖、国际书画艺术交流展金奖、世界华人艺术展铜奖等。近年又有《写意梅花技法》、《梅兰竹菊白描集萃》、《画梅技法深探》等专著问世。 

  他年届65岁仍闭门苦读研画;他笔下的梅花传古承今、风骨赫然却仍孜孜以求;他把自己几十年的绘画技法和心得编著成书,成为一版再版的教材;他最大的乐趣就是逛书店,找到一本自己寻觅已久的好书;他拜师学艺,不问长幼;他的目标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更比一年强……他就是著名画家李英保,一个学者型画家。“画梅就是在画我自己”,李英保坦言。

  近几年,李英保在北京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很少出来参加名目繁多的非公益性活动,更不会出现在热闹的应酬中。他每天像个学者一样,吃饭、睡觉、读书、绘画、著书,这种看似单调枯燥的程式化生活,他却过得有滋有味。也正因为如此,他学问猛增,画事如日中天。十几年对梅花画法的探索和研习,再加上他有充裕的时间思考,如今他笔下的梅花风骨嶙峋、清逸脱俗、自成一派,而且他还总结了大量经验。“我想出一本自己的‘大红袍’画集,再出一本古梅研究专著。” 4月6日记者拜访了在家潜心创作的李英保,走进了他的梅花世界,也领略了一位老一辈画家梅花般的精神和品格。

  耐得寂寞好读书

  在李英保家中,除了梅花作品多,就是书多。在的他画室,记者看到,除了一张大画案,就是一面墙大的书架,书架上摆满各类书籍。掀开画案的帘子,下面竟然也是码得整整齐齐的书。说起这些书,李英保兴奋得像个学生,每抽出一本书都像见到个老朋友那么亲切。他的书分门别类,自成系列,如字典就有十几种,包括《行草古今书法大字典》、《毛泽东书法字典》、《草书字典》、《篆刻字典》等,有些在市场已很难见到。

  多年来,他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他不仅看《中国古代书画》、《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历代画论名著汇编》等这样的“古书”,也看《国画研究》、《名家国画技法》、《中国绘画六法生态论》、《水墨画新论》这样的“新书”。至于《芥子园画谱》、《三希堂画谱大观》等经典之作,他更是一阅再阅。他还研究画的题款和章法,《中国画章法款识艺术》、《题画词与词意画》、《中国画的题画艺术》等著作成为他案头“常客”。他还认为,作为当代画家,要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所以,他常翻阅一些别人写的批评文章,如《现代书画家批评》、《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等,甚至找到《国画门诊》这样的书给自己“诊断”。

  李英保最大的爱好就是逛书店。看到他需要的书,毫不犹豫就搬回家。而且为了买到一本好书,他常跑遍北京各大书店。他买书从不吝惜,在书架上,记者看到一些大部头的书,动辄成百上千的价格,而他看到它们,喜笑颜开,对价格没有丝毫的介意。

  他看书的认真,也让人吃惊。凡是他看过的书,都用红笔批注。有的是感悟心得,有的是不同观点;有的是提醒自己,有的是需要谨记;有的是有待查证,有的是需透彻理解……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画家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那些红红的字迹,如同作者的串串脚印,留在了岁月中。

  他对词句的斟酌有时到了较真的地步。他曾在《芥子园画谱》中看到一句话“木清而花瘦”,他对此处“清”的意义不甚明了,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去查证,查字典、问老师、买参考书,直至感悟到“在空旷的画面中,漂亮的枝干需要‘瘦’才能表现出那种清逸脱俗的意境”才罢休。

  为师者  以德服人

  在李英保的求学生涯中,有3位至关重要的人物。第一位是我国著名国画家黄胄。上个世纪60年代,李英保在新疆遇到了黄胄。黄胄的为人和对绘画的执著,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黄胄从没拿自己的画当回事,谁喜欢都慷慨相送。李英保常在旁边看他绘画。“从黄老先生那里,我学会了画速写,这使我终身受益。”回忆起40多年前的情景,李英保觉得自己非常幸运。黄胄的速写是非常有名的。速写贯穿了他一生,不仅是创作素材,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据说,黄胄作画非常快,当时一幅136厘米×370厘米的巨作《奔腾急》,不到3个小时就完成了。受黄胄的影响,曾经有3年的时间,李英保坚持每天画几张速写,没有一天中断过。这为他以后下笔精准快打下了基础。

  第二位是龚柯。上个世纪70年代,龚柯曾任郑州市文化馆馆长。他虽为一馆之长,却没有任何做派和架子,而且对后辈的提携和教诲不遗余力。龚柯早年师从中国水彩画开山大师李剑晨和黄河之父谢瑞阶,后在我国美术专业最高学府——北平国立艺专就读,受到黄宾虹、汪采白、王雪涛、潘天寿等国画大师的教授。1942年,他又随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到莫高窟研究敦煌艺术。在龚柯的悉心教授下,李英保不仅在水墨技法上大大提高,更在做人上有了引领。“我极其敬佩他的人品,为人忠诚老实,教人一丝不苟,不出诳语,不说假话,他的人品真是太好了!”至今,李英保都这样赞叹,这些老一辈艺术家的为人,就像石头落地那样踏实。

  第三位是李砚祖——我国艺术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张道一的弟子,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与科学》丛刊主编,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学家、美术学家、工艺美术史论家、工艺美术教育家、民间美术理论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虽然比李英保小了10岁,但他的博学多才和严谨治学态度以及不世俗的为人,让李英保很佩服。从他那里,李英保学到了“理论”,也就是思维方式,这为李英保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创造了条件。

  风骨清韵暗香来

  自古以来,梅花以傲立冰雪的风骨和不畏严寒的品格让国人折服和赞叹,其精神和风貌也成为画家笔下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但翻阅从古至今的卷册,画梅者多如牛毛,数不胜数,而能流传千古屹立画坛的却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数。从十几年前专攻画梅花,李英保就走上了一条艰辛路。庆幸的是,到今天,他的梅花有着自己独特面貌和风格,成为画坛独树一帜的“李氏梅花”。尤其是他的“五色梅”,属当代第一人。李英保的梅花重视的是枝干。在他看来,枝干画得好,更能表现出梅花的风骨神韵和精神。为此,他通过枯笔皴擦、湿笔写意、虚实结合、浓淡相配,甚至把素描和速写融入,再加上自己淡青绿、浅胭脂等色彩和老辣线条,表现出梅花虬曲苍劲的枝干;枝梗聚散长短穿插,在四层构图中饱满而轻盈,表现出梅花“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的“梅性”;又通过少数的花朵,在“不经意”的点缀中,创造出“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的风骨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