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博物馆读画记:王冕《寒梅图》(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8日 10:02 收藏投资导刊
文/王文甫(旅美收藏家)
王冕(1310—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市长宁乡郝山下人。他的别号很多,有竹斋生、会稽山农、煮石道者、闲散大夫等。另外,他还给自己的草堂先后取了水南轩、浮萍轩、竹斋轩、满目青山轩、梅竹轩、耕读轩、心远轩、竹西轩、听雪轩、听秋轩等名称。他是元代才华横溢的诗人、书法家、印人和画家。
相传,王冕的父母单生一子,爱他如掌上明珠,他周岁就会说话,3岁能对答自如,到五六岁,认识能力要比一般儿童高,8岁入学,成绩优良,宗族大为惊奇,视为神童,宾客也称赞他为“千里马”。《儒林外史》一开始描写王冕放牛的故事,也可能是根据这件事写的。不过查考有关他的传记资料,王冕并不曾替别家放牛,也并非幼年丧父。吴敬梓把王冕写成幼年丧父,从10岁上雇给人家放牛,经过这样的加工,使王冕作为一个农民艺术家形象就更加突出,性格也更鲜明,所以王冕的故事流传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王冕《寒梅图》,首先读画面上的题画诗:“一树寒梅白玉条,暖风吹乱雪飘飘,孤山处士情如故,谁载笙歌过断桥。”一幅平凡的梅花图在他的“提示”中,让我们感到了作者的凄寒之情,那是“寒梅”在“暖风”抚育下表现出“孤山处士情如故,谁载笙歌过断桥”的意念。此图描绘的为王氏擅长的倒垂梅花,整个画面将元人崇尚平淡天真、不假雕饰的意趣表现得恰到好处,是探究画家墨梅技法师承的重要作品之一。
此画用墨笔作梅花,枝干挺秀舒展。在技法上,画家以“没骨”画法写枝干,用浓淡相兼的墨笔勾画蕊萼,显得极为清润,王冕写梅喜欢描绘繁花密蕊,给人以花开繁密茂盛之感,清代米万蔼《画梅题记》认为:“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芯,至元煮石山农,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花别开生面。”讲得很有道理,这幅《寒梅图》在王冕画作中最以繁密见长,但观其局部的描写正是以用笔见长,异于宋人刚折,而取圆厚的典范作品,在表现了梅花天然神态的同时,也寄托了画家的主观意兴。他画梅多为其精神落魄的寄托,画作往往题以诗句,让欣赏者体会到他寓于梅花中的人生情怀。王冕在他的《梅谱》中说:“古人以画为无声诗,诗乃有声画,是以画之得意犹诗之得句,有喜乐忧愁而得之者,有感慨愤怒而得之者,此皆一时之兴耳。”他又云:“凡欲作画,须寄心物外,意在笔先,正所谓有诸内必行于外矣。”我们从他的《寒梅图》中不难看出画家寄托的情感。
王冕出身农家,少年好学,进士不第,随即焚所为文。有人荐以翰林院供职,被其婉言拒绝。他携妻子归隐九里山,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以卖画为生。至正18年,朱元璋进军浙东,他出山为谋,任参军之职,惜壮志未酬,病死军中。人去也,唯诗画传世。王冕所写墨梅疏枝冷蕊,清高绝俗,正是画家本人的生活和性格的写照,与其身世相吻合。他寄情于梅,也擅诗文。如:“清苦良自持,忘言养高洁。静夜月华明,开门满山雪。”(《梅花》)“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九里先生两鬓皤,今年贫胜去年多。敝衣无絮愁风劲,破屋牵萝奈雨何……” (《九里山中》)“此志竟萧条,衣冠混泥涂。蹭蹬三十秋,靡靡如蠹鱼。”(《自感》)均为感人和脍炙人口的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之句,更鲜明地表现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坚贞纯洁的操守。
作为书家的王冕,题画之书法往往字写得娟小,王冕用行书与梅画搭配,二者映然相辉,极为精妙,书法笔墨利落,趣味甚浓。字画之美都在这幅《寒梅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