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弘仁人物画《长松羽士图》赏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4日 11:42 文物鉴定与鉴赏

长松羽士图 长松羽士图

  简小娅

  清初四僧石涛、八大、石谿、弘仁以卓然不群而垂誉后世,而这四位中的弘仁与同时代的名家相比,其风格与正统派“四王”的追摹古意迥异,又有别于石谿的苍浑老辣,八大、石涛的跃动奇纵,更不同于龚贤的浓墨沉重,而是独具洗练简逸,苍劲整洁。

  弘仁(1610-1663年)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出家后,名弘仁,号渐江学人,又号无智、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明朝灭亡后,入武夷山为僧,云游各地后回歙县,住西郊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经常来往于黄山、白岳之间。在绘画上擅长山水,早年从学孙无修,中年后又师事肖云从,而他的画风,更多的是取法倪瓒。

  弘仁一生云游四方,留意山川奇秀,氤氲变幻,笔下山峦多取材于黄山,武夷山诸奇观胜景。画虽学倪瓒,但与其相比,在作品格调上少荒寂之境,多清新之意,尤喜作黄山景。传世精品《黄山天都峰》、《黄山松石》等,均见画中山势陡峭,劲松傲干奇枝,得写生传神妙趣。山川之美,新奇之姿,尽见于毫端。其山水画别开生面,三百年来闪烁异彩,焜耀当时,烜赫后世。这位以图写山河壮美而享誉的大画家,大量的传世山水画已令我们叹服于他的艺术成就,当我们在偶然之间,又欣赏到他“客串”的人物画时,会让我们在惊诧,好奇之余,了解到他在绘画题材上鲜为人知的方面。

  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中的《清释弘仁长松羽士图轴》是一件流传至今不可多见的弘仁人物画。因图画上方清初画家查士标所题跋语中有“此图作长松羽士”之句,故取画名曰《长松羽士图》。该画尺寸,纵114厘米、横56厘米,纸本,墨笔绘成。此画曾经两次经名家鉴定,一九六零年七月一日,张珩先生鉴定此画,留下的意见:“真,未裱好,渐江画人物从未见过,查题亦真。”此画中部原有连接水渍痕,并有破损,一九六五年,送往上海博物馆重新装裱。一九九一年五月,徐邦达先生在贵州省博物馆看到这幅画时认为:“题跋为查士标七十七岁时题,人物从未见过,画好,必真无疑,衣纹用笔不够在行,左下‘渊公’印,非梅渊公印,定一级。”

  画中一道士模样的人物端坐于坡石上,面容清瘦,美髯飘然,似闭目养神,身后一株鳞干参天的古松,虬枝低昂,其旁伴生梅树,挺拔向上,青竹数竿,亭亭而立。人物脚下的坡石,少皴而多擦染。作者在画中,对于石块的处理,颇似我们所见到的最具其典型面貌的山水画中的山石,由大大小小的方形几何体组成,有的大几何体中套小几何体,中几何体中又套小几何体。作者往往于两块简单抽象的空白大石(几何体)当中画一些碎石与小草。在笔墨的处理上,石块用线空勾,没有大片的墨,没有粗倔跃动的线条,除了坡脚及夹石外,几乎没有繁复的皴笔和过多的点染。主要是用折带皴及干笔渴墨,如此为之,画面给人的感受,洗练而简逸,而笔墨则让人感觉苍劲整洁。在弘仁的山水画中,松树是他比较喜欢表现的题材,而这幅人物图中松树的表现手法,与我们所见到的他的山水画,如前述的《黄山天都峰》、《黄山松石》中的松树画法是一致的,无异是将他的山水画中的这个组成分子,直接地移到人物画里来。更进一步地说,这幅《长松羽士图》,除了道士模样的人物这一被描绘的主体外,其它陪衬之物,均是从弘仁那种典型风格的山水画中移进来的。

  画中人物采取白描法,线条用铁线描。画人物对于作为山水画家的弘仁来说,毕竟是偶尔为之,终非“强项”,在这幅画中,或许是因为对人物造型不够娴熟,行笔时似乎有些拘谨,没有那么挥写自如是自然而然的事,衣纹皱折的用笔小心迟滞,使线条显得“弱”而单调,比起作者所画的松石,自然就没有那么得心应手,运笔自如。作者在画中以松、竹、梅,这岁寒三友作为人物的陪衬,使画中人更显得肃穆,高洁,超凡脱俗,再点缀灵芝这样的仙药灵草,那画中的人物就让观赏者产生了道法至深,似人亦仙的感觉,意境伟峻秀逸。如此地构思和创作这张画,特别是画中以梅作陪衬,比较符合弘仁的志趣。弘仁一生喜爱梅花,他在临终前一段时间里已回归故里,居西郊披云峰下的五明寺,后卒于此处,因生前爱梅,死后友人在其墓地植梅数百株,称他为“梅花老衲”。他也善画梅花,得梅花的疏枝淡蕊,冷艳幽香之致。在他的传世作品中,除山水画以外,竹、梅是他乐于表现的题材,关于他的梅花图,笔者认为他于顺治十四年春,在家乡桃源堂中画给修己居士的《墨梅图》(藏于上海文物商店),可视为其中的代表作。笔者在读他的这幅人物画时,与欣赏他的山水、梅竹画一样,其感受皆是闲静简远,胸无纤尘,异曲而同工,内在精神是多么的一致。

  此图无款,仅见画幅右侧有白文方印“渐江僧”,画上方诗堂查士标的跋语云:“渐江上人画名重一时,于丘壑竹树无不尽善,独人物不多见,此图作长松羽士,神韵悠闲,笔致皎洁,深得李伯时遗意,往曾为余作《系舟图》,一人危坐蓬底,意度潇洒,正与此同。余野人也,固宜赠以野人面目。□□先生深于道者,乃无意而得此蓬瀛之客,岂天之所以赠金门曼倩,柱下老聃乎!辛未夏日查士标题。”跋前用朱文印“后乙卯人”,后钤白文“士标私印”,朱文“查二瞻”。查士标生于一六一五年,卒于一六九八年,一生经历过两个“辛未年”,第一个“辛未年”即一六三一年,时年十七岁。第二个“辛未年”即一六九一年,时年七十七岁,此跋应题于这一年,距弘仁卒年,已有二十八年了。 

  查士标(1615-1698年),字二瞻,号梅壑,安徽休宁人。擅长书画,书法宗董其昌,画初学倪瓒,后取法吴镇、董其昌。他与弘仁同是安徽人,“新安派”代表人物,与孙逸、汪之瑞二人并称为“海阳四家”。

  查言自然能让我们了解一些弘仁比较真实的创作情况。查在跋中称弘仁此帧人物,深得宋代李伯时笔意,评价不可谓不高。并言恰巧弘仁也曾为他作过一幅人物,从人物仪态上观,两幅颇为相同。查自命野鹤闲云清散之人,认为弘仁赠画,有为其写照的意思。跋中提到的某先生,即请题跋之人,姓名已不得见,只知是位“深于道者”,得此道士图画,查言其“乃无意而得此蓬瀛之客,岂天之所以赠金门曼倩,柱下老聃乎!”,自然说弘仁作画,也像是投其所好。这位“□□先生”他的姓名,细审是被有意挖去的,有装裱时以纸张接补的痕迹。至于挖名字的原因,笔者猜测,此人可能在清初与“文字狱”或甚么“逆案”等有关联,在当时这类人在书籍乃至画题上都要除名。

  此画右下角有收藏印二方,均为白文,一为“柽园所藏”,一为“渊吾半生精力所聚”,左下角又有“渊公眼福”朱白合文方形印。“渊吾”、“柽园”这些收藏过此画者的别号,一时无法确考。至于画幅左下角的这方“渊公眼福”印中的渊公是何许人?在清代初期的著名山水画家中,有梅清字渊公,且常到徽、歙、黄山地区游历,结识弘仁、查士标、戴本孝、汤岩夫、吴绮园等人,结集一处,吟诗作画。此画是否有可能曾经为梅清所收藏,但将这方朱白文合印与梅氏所用印章相对照,无论印文抑或刀法,皆相去甚远。故徐邦达先生见此印时,即断言“左下渊公印非梅渊公印”此人并非梅清。

  《长松羽士图》是少见的弘仁人物画,按查士标跋中所言,他认为弘仁的作品“独人物不多见”,就其所见到的仅有两幅,可见在当时这类作品即属稀有,更何况数百年后的今天,所以十分的珍贵。弘仁的人物画成就,虽不能与那些以画人物著称的画家并论,但一位以山水画成就彪炳美术史的人物,能有一件人物画流传下来,让我们能更为全面地了解其绘画才能,也是非常难得的。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