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品格:山水画家张尔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31日 22:57 新浪收藏 微博

  文/ 吴功正

  张尔宾先生画有《金陵山水名胜五十景》,以古今金陵之山水为审美对象,虽每帧是单幅,但联缀起来,竟成为轴气韵蜿蜒其间的山水长卷,变成为只有一幅。艺术家应该是胸有全“竹”,运筹有方,从而使艺术在审美中出现完整的图像。艺术是一个整体,它起步于“一”又归结于“一”。细加品赏尔宾先生的“金陵五十景”,便惊异于每幅画的构图迥不相侔。构图虽属于艺术操作、审美传达的层面,但它都异源于画家的内视域——审美内视域,体现出画家对于对象的状貌、特征的悉心体认、体察和体验,表现出画家艺术追求“这一个”的执着。

  尔宾先生首先是山水画家,其次才是金陵山水画家。当他画得九州山山水水,转而再画金陵山水以孕吐丘壑之胸襟,挥写眼前之景象,当然会手笔伸畅、笔墨淋漓了。

  不少学者赞尔宾先生外师造化之功,确乎如此,遍寻名山大川,黄山之峰、岱岳之岩、华山之巅、雁荡、武夷、三峡等等,都留有他的踪迹。《巫山奇峰》、《鄂西游记》、《峨眉雪霁》等画幅便是其证。即使是画金陵五十景又何尝不是便历无遗!然而,在探讨尔宾先生绘画美学成就时却不可忘了还有更重要的另一面——中得心源。“心源”即一切内涵着的文化、美学素质。画家与画匠的区别就是在这里。绘画从根本上说不是描绘什么,而是表现什么。倪瓒所言逸笔草草,以抒心中逸气之论最得中国画论之真髓。石涛题画诗曰:“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之似当下拜。心与峰期眼乍飞,笔游理关使无碍。昔时曾踏最高峰,至今未了无声债。”又曰:“天气浑溶一气,再分风雨四时,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不似之似”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实体,后一个的所谓“似”就是审美的更高事实,“不似之似”摆脱了“形似”论走向了审美变形,突破了事象的原形形态。司马图《诗品》云:“离形得似,庶几斯人。”清代厉志《白华山人诗说》云:“予每当风雨时,辄善画竹,画毕视之,又不似竹;不似竹便是风雨。画竹易,画风雨难,然则画似竹易,画不似竹难。”尔宾先生的《金陵山水名胜五十景》其美学品格于“不似之似”中孕生,它不是摄影的实录,而是经过画家文化意识、山水审美意识的冶铸而重新塑造出来的。

  虎踞龙蟠,澄江烟水,既得苍郁之气,又具生灵之秀。“江山之助”、“钟灵隽秀”,遂孕育出尔宾先生之浩气与灵气,而露布于缣素。古今金陵如此胜景,召唤着丹青能手“只研朱墨作春山。”有龚贤等先辈执先鞭,蔚然而成金陵八大家,而今尔宾先生以金陵人之心境画金陵山水,继往而开来。

  “五十”与“一”,九州山水与金陵山水,“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尔宾先生于此三者之中深练、细悟、力变,今得以入化出,始能满纸烟云、满幅气韵。这是把握、理解这卷大型组画的契入处,亦是其美学品格之所在。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