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胡老:得失俱忘笔意雄(2)

2014年05月27日 14:33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胡老为人谦和,生活俭朴,心胸坦荡。作为省五届人大常委,有时下去视察也不用专车,只坐普通班车,在车上了解民情。他集几十年的人生体会,常对我谈到活到老学到老,谈到要立业先立身,为人不正,落墨无法的道理,他还说自己80多岁了,仍在过笔墨关,可见画画的不易,而一辈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更不易。我于87年底调到省政府大院工作,在人们看来,生活待遇当然都不错,可胡老语重心长地和我谈要我调到学校去,当一个教师,教学可以相长,有压力也有动力,对自己的事业有利。于是我遵嘱又调到学校继续教自己的书,在培养人材的同时,钻研自己的学问。

  胡老对学生很是关爱,我有一次卧病在床,没能到胡老那儿去,胡老记挂着我,到我的寝室来,见我一个病态,又一天未进食,老人回家熬了一锅稀饭,80多岁的老人亲自端到我的病床边,看到老人慈祥关爱的脸,我心中一阵震憾。

  谁都希望有一个宽敞的家,一套上档次的家用电器。可走进胡老的家,除了满壁的书画外,只有一台双桶洗衣机还称得上是家用电器。其房子也是50年代的筒子楼,令外人疑惑不解:胡老画了几十年的画,按当前的道理这么一位德高望重的的艺术家,早已身缠万贯了。可在我跟随胡老近20年的时间里,看到的是胡老一次次惋拒上门来买画的客人,不是胡老吝啬自己的作品,早在30年代,他即以自己的作品举办义卖画展,支援抗日。在希望工程、陶瓷艺术节,以及关爱残疾人的活动中,常常可以见到胡老赠送的作品,各班级的一些艺术活动也常常得到胡老的墨宝赞助,教师家里有什么喜事,胡老也画上一幅喜庆的画相赠,如此下来,在陶院的教师家中当有数百幅之多,还有我们班在毕业前每个同学都得到一幅胡老的赠画,这种大度不是每一个画家都具备的。大概是91年,我到陶院去看胡老,奇迹般的居然发现胡老家中有一台21吋电视机,后来才知道,胡老在陶瓷节上即兴画的四条屏国画被日本友人以每幅一万多的价格买走,组委会打算按通行惯例返给胡老一笔钱,但胡老坚辞不就,这里可以看出胡老对金钱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组委会“突然袭击”,送来了这台彩电。

  在80年代初,陶院曾为胡老盖过一幢很上档次的100多平米的复式住宅楼,作为一个著名教授,享之无愧,可动员许久,不见胡老搬去,究其原因,胡老是觉得两个老人住这么大的房间太浪费,依旧住在他的陋室,和他的好同事相邻,直到老人去世......。

  (三)

  胡老德高望重,誉满艺林,这和他勤恳苦学,不向困难低头的倔强意志和开阔的胸襟分不开的,他是南昌人,和八大谊属同乡,从小受到八大人品艺品的熏陶,加上其朝夕钻研,故落笔成趣,妙入化机。

  胡老的国画广泛吸收了八大、青藤、石涛、昌硕诸家之长,取精用宏,自出新意,“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在大写意山水、花鸟中,表现了高度的造诣和雄浑简练的艺术风格。其艺术最大特点是,寓繁于简,寓实于虚,笔愈简而意愈深,境愈虚而气更壮,他画的墨梅,老干桠槎,横斜偃仰,着笔不多,而骨力天成。尽得梅花晚节弥望的性格特征,全画一气呵成,淋漓酣畅看之令人精神为之一爽。他画的《鱼乐图》令人联想到一片水清石秀,雨霁风和的幽美景色,活跃的鱼群,随波聚戏,几竿修竹,倚石临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让观者感到“我非鱼,亦知鱼之乐”。他为八大山人纪念馆所作的《竹石鸡雏图》,汲取了八大的笔墨精华,又跳出八大的藩篱,墨竹的刚劲,石头的浑重,小鸡的天真无一不是自己的面目,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画面的穿插、布点相当讲究。其笔墨老辣深厚,他的众多作品令许多人难企项背。他画的《秋趣》,几枝芦草以泼墨写出,一池秋水荡漾,两只野鸭一只站在石头上梳理羽毛,另一只乐不知返,还陶醉于探索水底的奥密,水面只露出高高翘起的尾部....。.不多的笔墨将大自然的一角画得如此生意盎然。胡老的山水画,大气磅礴,他时而泼墨,时而泼墨积墨并用,笔端间流泻出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如他画《含鄱口》,大笔头浓墨写出山头的凝重,活泼的轻墨画出山腰的飞云,一静一动,一浓一淡,互为呼应,远处似不经意间点出几片白帆,极尽鄱湖之阔,老人画意犹未尽,再乘兴题上绝句“翠峦万叠压云低,天际飞帆望欲迷,如此风光天下景,奇观何止壮江西。”诗、书、画构成不可或缺的有机体。

  胡老的旧体诗有很深的造诣,不论居家或旅行,诗兴一来,即下笔成篇,一生所积诗草逾千,可惜文革一切劫难,大多被毁。从现存的近200首诗稿中,我们仍得以欣赏到这位诗人的深厚底蕴。如他题《墨猫》的绝句:“巨壑龙眠态,乌云盖雪毛。谁家愁鼠患?借与效微劳”。仅二十字的五绝,就充分刻划出猫的形态、毛色、神情特点和画家的幽默,亦庄亦谐,把题活了。

  我85年春陪胡老去杭州华侨饭店,面对美丽的西子湖,胡老提出到湖中泛舟,这当然是我求之不得的事,在船上,胡老见景触情,诗意又来了,吟七绝一首:“不教倦足逐人流,得计湖天放小舟;人在画中还作画,水光山色不胜收。”这首诗的手稿我至今仍珍藏着。在《忆写漓江》中,胡老题到:“不到天南四十年,漓江景色梦魂牵,卧游放笔追心印,带水螺山落眼前”。写出了画家对30年代在桂林办画展时游漓江的怀念之情,运用大写意画法,将旧日所见之美景追忆出来,以当卧游。遣词命意,俱极自然,画和诗达到完美的统一。

  85年夏,我随胡老再上庐山。庐山管理局的负责同志陪同游五老峰,提出想在大门前石柱上镌刻一副对联,请胡老出句。84岁的胡老健步走在山路上,细细品味着眼前的美景,略加思考,吟出“山从云外立,人向画中行”的佳句,令从人无不叫绝。如今这副对联和胡老所书李白《望庐山五老峰》已镌刻在五老峰,这座世界文化名山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作为一位老艺术家,胡老可谓诗书画三绝,他早年书法初学柳,而后颜,再溯以王右军、怀素、米芾,晚年尤喜石门颂的结体、笔势,将其贴挂于壁,日日揣摩,他的书法时如行云流水,时如高山坠石,气贯韵连,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今天,人们在滕王阁、黄鹤楼、西安碑林、黄河碑林及长江三峡都可见到胡老的书法作品。

  胡老还大胆地将其大写意国画艺术和陶瓷装饰结合到一块,绘制了大量的彩瓷,其画面和器物造型结合十分妥贴,他的瓷画别具一格,对景德镇的瓷画艺术影响很大。

  “白描减笔各精工,托意抒情异曲同,时代精神凭焕发,继承传统树新风”。这是胡老80年代发表的一首论画诗。70多年的艺术生涯,使得胡老的艺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他在中国画、书法、诗词上的成就,使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1960年,他两次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国画,并光荣出席国庆观礼活动。1983年他再度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国画,1984年,中国美协、江西省文化厅等五单位在京为胡老举办个人书画展,吴作人,蔡若虹等著名人士均前来看望胡老并出席了胡老的个展,关切地询问到胡老的近况。88年经文化部批准,在日本奈良举办胡献雅、胡克中、胡克平三人画展,得到日本文化美术界人士的高度评价,认为胡老“笔势强健,雄浑凝重,实中国画坛之巨匠,乃中国之人间国宝”。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为中国美术馆、全国文史馆、毛主席纪念堂、军事博物馆等处所珍藏。他的作品在解放前就被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邱吉尔、罗斯福。众多的书画作品成为政府出访国外的礼品,成为国内外人士收藏的珍品。作为美术学著名教授,几十年来他深得师生的爱戴,学生遍布海内外,不少弟子已成为国内外艺坛名家。

  作为文化名人,解放后胡老历任省人大常委、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理事、省美协名誉主席、省文联顾问、省文史馆名誉馆长、省书画院名誉院长,江西教育学院名誉教授等职。

  96年4月24日,胡献雅先生在景德镇与世长辞,享年95岁。

  今年,时值胡老诞辰100周年,以此文为祭。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