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物画形势与笔墨的关系

2014年07月29日 15:02   新浪收藏  收藏本文     

  郭建明

  中国人物画历经千年,从古代发展到现代,创作的审美标准及艺术语言渐成体系,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伴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中国画也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改良,在语言文化、表现手法上更加丰富。新生代的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与自我创新上,表现出舍身忘己的精神。谈到继承传统与创新,中国人物画的笔墨与造型是不得不谈的,因为那是中国人物画的核心及灵魂。

  中国人物画笔墨是灵魂。我们来谈艺术语言,他是离不开笔墨的。中国人物画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汇集了无数艺术家的艺术语言,艺术思想的日趋完善,从形成今天的完美局面。世间万物风云变换,艺术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中国画也不例外。

  中国画在前进的步伐中遭遇到外来艺术的融合。在这一大趋势下,中国画显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但在艺术繁荣的背后,我们要达到艺术更深层次的发展与创造。怎样才能把中国绘画的传统精神再续写下去?艺术本体的转化是在传统绘画的原由基础下进行的。他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发展,水墨人物画的发展离不开造型与笔墨。

  中国人物画发展至今天,他引进了诸多的外来因素(造型、色彩等)。但他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条件:第一以中国画为主;第二外来因素与中国画的亲合;第三必须保持中国绘画的基本性质。徐悲鸿提出了“艺术家与科学家同样有求真的精神,研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研究艺术以素描为基础”的主张。什么样的造型与中国画结合呢?点、线、面的结合;黑、白、灰的结合,素描与中国白描相结合,围绕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来结合。

  造型并不是以绝对的表象为前提的,他的主张是通过对物体的客观认识表达主观意识的感觉。他并不是如照相技术一样的科学表达,千人千面,每位作者都有不同的感觉及认识。社会中的人一因职业差异、生活经历的差异、风俗习惯的差异,其外部形态也不尽相同,为艺术的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20世纪之后,中国人物画在借鉴西方素描的方法上涌现出一批:如:林风眠、徐悲鸿、将兆和以及黄

  胄等以生活素描、速写为突破口的先锋派人物画家。他们将西方绘画的扎实造型与中国花鸟画笔墨相结合,为表现现代人物而作出了成功的尝试,并创作了一批反映现实社会的优秀作品,从而推动了中国人物画的长足发展。

  造型是作为一个人物画家一辈子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塑造形象而已,要使人物更生动、更有味道。为什么我们在看一些作品的时候会没有印象?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表现出作品人物的真正精神状态,刻画的人物太过平淡,不深刻,所以很难打动观众。要做到“认形写神”,还需“形随神而造”。形、神兼备是人物画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说“神由形生,形随神造”应该是人物画造型所遵循的原则。

  中国画的笔墨是建立在造型的基础上的。很长的历史时期,文人、士大夫介入绘画领域,绘画成了一种置身事外的消遣娱乐。石涛在《苦瓜和书画语录》中谈到笔墨时,有一段论述:“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山川万物之见体,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有聚有散,有近有远……此生活之大端也。故山川万物以荐灵于人,因人操此蒙养声生活之权,苟非其然,焉能使笔墨之下有胎有骨,有开有合,有体有用……尽其灵而足其神。”这里讲述的是山水画自然与笔墨技法的关系,这种自然与笔墨技法也适用于人物画。古人常讲:“认师造化,师法自然。”实际上,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人呢?现代人物画,才刚刚开始。艺术家们在语言转化的过程中做出了大量的尝试。有用水墨表现油画效果的、有用水墨画来表现光影的。他们借助油画、版画、水彩等技法体现水墨,有的效果使人震惊:但有的背离了中国画的本质,非驴非马,并不尽如人意。

  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和谐社会,艺术家们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水墨是既古典又现代的表现形式。笔墨的美感随造型而变化,他是一种超自然的精神现象。总而言之,笔墨的认同标准自传统而至,也会随时代而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笔墨不是传统的代名词,他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趋完善,逐渐走向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

 

文章关键词: 造型形势人物画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