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家论坛名家采访录音稿

2014年12月25日 14:56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时间:2009年3月5日

  采访对象:李刚田先生

  书谱社:甲骨文书法作为古文字书法之一,与金文、石鼓文、小篆等书体相比而言,艺术表现有何特別之处?

  李刚田先生:《书谱》本期做甲骨文专题,要看是站在古文字学的立场或是书法艺术的立场,立场和角度不同,专题的做法就不同。作为古文字的甲骨文是甲骨文书法创作的一种素材,古文字学对甲骨文书法创作既起支撑的作用,又是一种制约。甲骨文的发现不过是一百年多一点的事情,最开始对甲骨文的认识是在古文字的定位上,认为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成体系的文字。甲骨学主要是站在古文字的立场上而言,后来,人们在研究文义的同时关注到了它的字形美,并逐渐被书家们认识、接受和利用,才出现甲骨文书法。作为古文字学的甲骨文和甲骨文书法是两回事,甲骨文书法是利用殷商的甲骨文做基本素材,运用书法创作的规律和表现形式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它和古文字学既密切关联,又有着不同的指向。正因为甲骨文书法需要甲骨文字作基础,很多问题由此而生。首先,可认识的甲骨文不过一千多字,甲骨文编裏收的四千多个(包括合文),没有争议的、可辨识的一千多字,靠这一千多字进行(书法)创作是很困难的。我在进行甲骨文书法创作的时候,一幅七言对联十四个字,从甲骨文书裏查到13个字,剩一个字没有,我问我的老师该如何处理?老师说,“你放弃,重新集联,找甲骨文裏有的字,找春秋时期的文章来集字。”老一代人追求文字学意义上的纯粹性和甲骨文的原始状能,最开始接触甲骨文书法的学者,他们很多是将甲骨文的原形摹写在纸上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忠实于甲骨的原始造型,其实,这种摹写尚不能算是书法艺术创作。

  甲骨文书法要进入创作,对古文字既有依托又有突破,机械地忠实于甲骨文原形,与书法创作的本质意义是相悖的。古文字学的规律和书法的艺术规律之间的矛盾既是一个焦点和难点,又是有无限生机以及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地方。现代人的创作不讲究文字学意义上的纯粹性,而讲究艺术形式的统一性,对于甲骨文裏没有的字,从金文、楚简、盟书、小篆等其它古文字中寻找替代假借,并将它形式上“甲骨化”,以达到形式统一。甲骨文点画清刚、质简、爽健,结构方折、错落,艺术样式特殊,在保持甲骨文艺术个性特征中,取其他文字并把它们统一在甲骨文的特点之下,是当代甲骨文书法创作的重要手法。首先,这样做突破了甲骨文字本身的制约,虽然統一在甲骨文的形式下,但讲的是形式原则,即艺术原则,而不是文字学意义上的原则。其次,用毛笔在生宣上书写,这种由纸、笔为工具和材料以及载体所生成的美,取代了青铜刀、玉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美,书写方式以及新的材料和新的工具创造的美,突破了甲骨原来的局限,表现出了翰逸神飞的美,所以,这是甲骨文书法创作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书谱社:甲骨文书法的创作群体,从(早期的)学者扩大到了书法家,您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李刚田先生:古时文人和艺术家不分,古人没有“书法创作”这个词,更谈不上什么“书法事业”了。最初的古文字学家和艺术家也是不分的,他们以文字学研究为主,利用甲骨文进行艺术创作只是附带的。当代的书法对伍相对独立和职业化,书法家用艺术眼光解读古人、解读历史遗存,以甲骨学和其它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利用出土的甲骨文为素材来进行艺术创作。

  书谱社:古人云:字中无笔,如禅家句中无眼。在甲骨文书法创作中,如何更好地强化笔法意识和进行笔法探索?

  李刚田先生:甲骨文给人留下的更多的是一种建筑般的空间的构成美,因为它是用刀刻在硬质材料上的,只有结构、框架,点画之间没有映带关系,没有书写的时序进程。现在,用毛笔在宣纸上进行书法创作,表现出笔与笔之间的时序关系,音乐般的时序关系和建筑般的空间关系叠加交错,成为表現甲骨文的一种艺术手法。现在的甲骨文创作更多地加入了草情、隶意,融合了很多现代笔墨表现方法,它只是利用甲骨文为素材进行(现代展厅时代的)书法创作。所以说,当代甲骨文书法创作表现出了这样几个脉络:创作队伍从学者向艺术家转化,创作手法从古文字向形式艺术转化,创作观念从追求文人雅意的中和美向突出艺术形式表现转化。其中得失及人们的褒贬姑且不论,而这样的客观存在是不争的。

  书谱社:当代甲骨文书法创作实践的现状是怎样的?

  李刚田先生:甲骨文在当代书法创作的大千世界中(我认为)只是聊备一格。它与许多古文字同时在竞争着进入书法舞台。甲骨文进入书法的局限性还比较大,原生态的甲骨给你一种定式,突破太多不像甲骨,没突破又不是书法。甲骨文給人的可塑空间很小,这点上它不像金文、汉简、楚简的可塑性强,夸张、变形过狠就不是甲骨文了。对传统的书法而言,甲骨文书法到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审美共识。由于当代甲骨文书法创作没有定式,所以,活跃、充满创造力,给人留下较宽阔的想象空间

  书法创作中存在着多种书体间的融合和借鉴的现象,所以,现在的一些书法作品,不好说它是否就是甲骨文创作,它只是一种融合的艺术表现形式。甲骨文与金文、行草书等相比,在点画的丰富变化、章法、墨色以及空间美和时序美的关系等等,规律上是一样的。融合、拓展了甲骨文书法的创作空间,也破坏了它的纯粹性,但是,不破坏难以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创作需要创造,需要拓展,甲骨文书法和古文字的矛盾是客观存在,我所谈的可能和古文字学家的立场是对立的或相反的。但是,这种对立也有相统一的一面,我并不主张闭门造字,甲骨文书法的用字要有理、有度,假借和变化要建立在懂文字的基础上,在熟知的基础上根据艺术创作规律有意识地变化改造,这与不懂文字、因无知而无畏去打破古文字的规定有着质的不同。

  在创作中,艺术家的对甲骨文如何改造把握的度有所不同,但是,在可以突破古文字的规定这一点上是基本达成共识的,因为,不突破就无法进行,所以,只有突破。没有古文字学知识会寸步难行,只有对古文字谙熟于胸,在创作中才会左右逢源。所以说,越熟悉古文字越自由,进入必然王国才能得到这种自由,自由建立在必然的基础之上。

  书谱社:目前,国内的书法大展中,甲骨文书法创作处于怎样的状况?

  李刚田先生:甲骨文书法在当代的书法展览中入选概率是比较高的,比如说,一百件行草入选一件的话,一百件甲骨文书法则可能入选三件。这是因为在视觉效果上,通过纸张材料的装饰、章法的排列,视觉效果上容易动人,容易得选票;其实它的技术难度比行草书要低。写好甲骨文,不在技术的难度,而难在于表现远古的那种神秘与高古,还须深入感悟其内在的、特殊的文化。虽然,甲骨文书法入选概率比较高,但甲骨文创作里非常好的、动人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不多。尽管在以强烈的笔墨感动人和新穎的形式打动人等方面,它还做得不夠,但甲骨文书法仍不失为当代书法艺术创作的一种独特样式。

  书谱社:请您介紹一下以甲骨文入印的有益经验?

  李刚田先生:关于甲骨文入印,也具有两重性。这个问题涉及的其实不仅是甲骨文入印,还包括楚简、帛书,以及其它文字的入印。当代篆刻发展,一是利用古代印式,包括汉印、封泥等等,二是受益于其他艺术的启示,即“印外求印”,比如汉砖、汉代雕刻、图案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书法素材的启示。从清代中叶提出“印从书出”、“书从印入”和“印外求印”之后,晚清集大成者是赵之谦和黄牧甫,他们将各种文字入到篆刻里,通过这种创作方式使篆刻有新的突破。

  甲骨文入印是近代的事情,它的难点在于:第一,甲骨文要转化成篆刻语言才能进入印面,否则将格格不入,不像印而像一片甲骨。要刻得像印就必须就范于印式,成为方寸印面的“适合纹样”,如果只是将甲骨文集到一个印面,印味就没有了,所以,甲骨文入印首先要从字形上做适合印式的变化和改造。其次,要从点画上突破甲骨文的原生状态。第三,虽然打破了甲骨文原有的结构,突破了甲骨文的点画,但甲骨文的味道、甲骨文的美必须还能体现,只有这样才能被识可是以甲骨文入印,当代以甲骨文入印的探索者多,但成功的较少,好印不多。所以,甲骨文入印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丰富印面,发展篆刻,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利用、如何改造、如何保持甲骨文精神的问题。

  (2009年载《书谱》)

 

文章关键词: 甲骨文书法艺术创作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