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师的意义: 不只是复原文物 更是修补曾经缺憾

2015年08月31日08:36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专访台湾修复师李伯阳

  1999年,李伯阳为了修复一幅父亲年轻时亲手画的油画作品,而认识了修复师李福长老师,并在他的指导下亲手修复了父亲的画作。从此,李伯阳开始了这段修复之旅。

  他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油画修复的知识和技能,在李福长老师的工作室一直工作至今,一眨眼10多年了。现在除了中国台北工作室的修复工作外,他每年都会在浙 江省博物馆待上一段时间进行修复工作,10多年间,也与安徽博物院、浙江美术馆、中国美院、广州美院等进行多次的合作交流。他觉得哪里有作品需要修复就去 哪里,“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在他看来,能为文物保护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是最有意义的。

  他在台北的工作室,平均每年至少有100多件大大小小的案子。庞大的数量,如果拿一年的天数来算,平均不到2天就必须完成一件修复案。当然不可能每件作 品都能在两天内修复完成,有的状况轻微,有的严重则可能需要好几个月,如何在既有的时间内确保修复的质量,是很大的考验,时间的安排与流程的规划便很重 要。“例如上午一件陶瓷填完胶后必须等待干燥,这时就进行其他的工作比如油画肌里的填补重建,而下午可能是另一幅作品的表面清洁……各个作品交错着轮流处 理,常常手边10多件案子同时进行,脑子不停转,双手不停歇。”作为修复师,他的工作并不像想像中那么优雅、惬意。

  因工作的关系,他接触到的私人藏家很多,而每个修复案背后,总有着各式各样的故事因修复而被发现。“曾经有位藏家拿来一幅清末的油画,是他们家祖传的先 人画像,是一个武举人,一直以来都挂在家中墙上——早期的四合院的中堂。画作受潮、颜料起甲,长期阳光照射导致画面褪色失真等等,状况很糟。藏家表示只要 能修复愿意不计代价,毕竟这是唯一的一幅记载着家族曾经荣耀的画作;另外,也有因不小心打破先生最爱青花瓷的心急如焚;或是失手折断了向朋友借来的观音像 手指头的不知所措;亦或意外损坏男朋友亲手制作的指环的懊悔不已等等……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很多。”每当将破损的物品修复完成交回到委托人手中,他们所流露 出的感动与笑容,让李伯阳体会到身为一个修复师的意义:修复,不单只是将破损的文物复原,更多时候,是修补藏家心中那块曾经的缺憾。就像当初他亲手修复了 父亲的画作,这一切,彷佛又回到了最开始。

  李伯阳介绍道,对于相似的一种病况,目前国际上不同地区的修复师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例如粘合胶的选用,法国用兔皮胶、意大利用羊皮胶、俄罗斯用鲟鱼鳔等等……多是以当地容易取材为前提归纳出的修复技法。这也是他较为支持的一个理念“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他时常被邀请到各地作油画修复,在他看来,异地修复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修复技能外,还必须对当地的工具市场、地理气候、环境人文有所了解,包括化工行、五金行、美术用品店、木料市场甚至灯具市场等等都要熟悉。

  他认为,修复不单只是一个破损的复原,更多地要结合当地有关的文化历史、自然环境与人文关怀。对于修复师而言,如何将修复工作与当地文化结合,是更重要也必须去好好思考的问题。

  来源:美术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缺憾修复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