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上的中国书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货币体系中出现了石贝、贝币、铁贝、铜币、银币、金币、纸币等。中外近现代的银币、纸币上边往往铸印元首的造像,而我国古钱上多铸有甲骨文、大篆、中篆、小篆、金文、真书、行书、楷书等各种书法。钱币上书法文字的作用,主要是记地、记重、记年、记干支、记年号,同时也集我国历代书法之大观。历代的不少帝王,对钱币上的书法都十分重视,许多钱币上的文字,往往由皇帝御笔亲书,或由著名的书法家撰写。由此可见,我国的钱币史,也是研究书法的最好依据。收藏和鉴赏钱币,不仅会使人惊叹于中国的历史悠久,更会被钱币上多姿多彩的书法所折服。而通过品析古钱上的书法,既可加深对中国货币文化的了解,又有益于掌握各个历史时期钱币的特征,从而提高对钱币的鉴赏水平和识别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刀布圜钱文字,皆属大篆,多出于铸钱工人之手,随范刻就,不刻意追求艺术效果,显得明快质朴。
秦并六国后,实施“书同文”,秦始皇统一货币铸造“半两”钱,一律使用小篆,一扫书法上的繁复冗赘之气,结体凝重,端庄飘逸,骨气风匀,方圆绝妙。那种体势修长、柔圆匀称的“半两”、“两锱”钱,由丞相兼书法家的李斯用小篆文书写,开名人书写钱文的先例。
西汉末年(公元7年)新朝王葬时期铸造的钱币,其篆体文字末尾尖如悬针,后人称这种字体为悬针篆。悬针篆书体精美异常,堪称古钱“三绝”之一。书写特征是结体舒展雅致,上密下疏,字型狭长,住笔尖锐,有如钢针倒悬,是古代钱文书法中的一绝。王莽时期铸造的金错刀——“一刀平五千”大钱(上圈)不仅钱文美,而且工艺高超,形状奇特,为历代钱币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宝,不少文人雅士也为金错刀大钱留下过许多赞美之词。孟浩然诗曰:“尔持金错刀,不入鹅眼贯。”张平子吟道:“美人赐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钱昭度咏叹:“荷挥万朵玉如意,蝉弄一声金错刀。”
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铸造的货币,采用韭叶篆,笔画屈曲,起笔尖,住笔如柱,其形如筋,笔法华美,篆法绝工,为六朝钱币之冠。
唐高祖武德年间所铸“开元通宝”上的钱文是大书法家欧阳询致词并手书钱文,八分隶篆,点画方雅,结构开朗爽健,劲健含蓄,凝重秀丽,开“十进位通宝年号钱币”系统之先河。
五代南唐的“唐国通宝”系书法家徐铉用篆、楷两体所书。
币文书法艺术创作,最发达的当属两宋。众多的钱币上,从沿用隶书到篆、隶、真、行、草五体并用应有尽有,多姿多彩,令人称绝。仅仅“对钱”上的钱文书法,就有行书与篆书配、行书与隶书配、楷书与篆书配、隶书与篆书配等式样。宋代的对钱计800多种,是一种仅钱文书体不同,但钱文内容、钱制大小、钱身厚薄、轮廓阔狭、穿孔大小、字体大小、文字位置、笔画粗细、深浅乃至铜质、制作风格完全一致的两枚成对的钱。御书钱为皇帝亲自为钱币书写的钱文,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等都有多种御书钱。如宋太宗的淳化、至道钱,真宗的咸平、景德、样符、天禧钱,徽宗的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钱。三体书是指三种书体、同一钱文的钱币。北宋初的“淳化元宝”和“至道元宝”乃太宗赵光义用楷、行、草三种书体写成,也是中国最早的御书钱,从此,皇帝题写钱文成为一种定制。宋太宗的楷书笔力含劲,浑厚端庄;行书隽永流畅,结构得中;草书笔健墨活,神采飞扬。他还敕命汇集拓印了中国第一部书法丛刊《淳化阁帖》。而元丰通宝小平钱是篆、隶、草三种书体,又有很多不同的版别。一些变体字、省笔字作为书法的运用和创造,在宋钱上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苏轼曾写过“元丰通宝”,字迹工稳丰神,后人称为“东坡元丰”。
在北宋钱文中,要数宋徽宗赵佶的钱文最为优秀绝伦。赵佶在位时年仅21岁,他当上皇帝后终日沉迷于书法和绘画,自创“铁画银钩”的瘦金体,横划收笔带钩,竖下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连笔有如游丝飞空,运笔瘦硬,锋芒外露。据《书史会录》记载:“宋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度天成,非可形迹求也。”他曾亲自书写“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皆形体劲挺,给人以独特的美感,堪称中国古钱一绝,不仅铸造精美,而且很有书法艺术成就,任何一枚御书崇宁、大观、宣和钱,都是一种钱币艺术珍品,不仅受到中国钱币收藏者、书法爱好者的青睐,同时深受国外钱币收藏者、书法爱好者的钟情,成为追求和收藏的对象。
北宋还有一种九叠篆“皇宋通宝”,是非常稀罕的钱币珍品。九叠篆始于隋代,盛行于宋元时期,起初用于刻印章,后用于钱文。该篆体笔划反复折逸,盘旋屈曲,填满空白部位,求得均匀美观。
金代章宗泰和年间铸行的“泰和重宝”,四字系文坛领袖、书法家党怀英用玉箸所书,其文柔婉流动,是玉箸篆钱文的极品,其完美精整程度堪与现代机器制币相媲美,为古钱收藏家所珍爱。
清代的“咸丰重宝”为画家戴醇士所书,骨体端正,神形兼备。有网友称曾收藏到一枚特大型的光绪重宝钱币,正面“光绪重宝”四字,背面满文“宝泉”,钱体刻有暗花,铜质细密,书体规整,图案精巧,直径156毫米,厚46毫米,穿径28毫米,重566克,称为“重宝”,真是名符其实了。
(作者系著名书画家)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赵佶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