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已经爱死通草画了 美术史何时才能正视通草画

2016年06月15日09:33   金羊网-新快报   微博收藏本文     

  1844年,美国游客奥斯蒙德·蒂凡尼在参观了一所中国画室后有了如下记录:“这些作品栩栩如生地表现了中国人的工商贸易、各行各业、冠婚祭丧、寺庙神佛,其着色之瑰丽,实无与伦比……”

  通草画的轻质和小尺寸,也更适合于买卖、携带及至批量运输。当年来广州的西洋人称:“没有英国人在回欧洲时不带走一幅广州口岸图。”

  虽然目前对通草画的兴起并没有确切时间,但从嘉庆道光年间便在广州口岸兴起是确切无误的,直至十九世纪末,这类以反映民风民俗为主的画种因为照相技术的出现及国际市场的变化等原因,慢慢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因此,在20年前,国内几乎没有人知道“通草画”,甚至连这个名字,也是因为英国藏家伊凡·威廉斯在2000年的时候,希望把一批他们称作“米纸画”的作品捐回给广州,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后,才得以命名。

  近年来,有关通草画的活动日益增多,市场也逐步走俏,引起了不少藏友的关注。但时至今日,无论中国或欧州的艺术研究机构,都没有把通草画看成“真正 的艺术品”。在荷兰和西班牙,通草纸画被归类编入在“民俗学”的收藏中。到了大英博物馆,通草纸画被划为“中国艺术”或“中国手稿”,有时又被称为“欧州 风格的绘画”。

  对此,广州市博物馆学会会长程存洁在接受收藏周刊采访时称,通草画就是“历史的照片”,我们可以通过通草画了解十九世纪的广州,“中国美术史上没有属于通草纸画的一页,是十分可惜的”。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通草画广州口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