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对董邦达的山水画推崇有加

2016年06月23日14:44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繁简-董邦达《解角图》局部 繁简-董邦达《解角图》局部

  图中这幅董邦达《解角图》,原为故宫旧藏,现藏于旅顺博物馆。纸本设色,纵25厘米、横245厘米。作品背景描绘了乾隆皇帝在南苑进行狩猎和阅兵后的山林旷野,卷首有《御制麋角解说》:“壬午为鹿角记,既辨明鹿与麋皆解角(指被包围已解除的一角)于夏,不于冬,既有其言而未究其故,常耿耿焉。昨过冬至,陡忆南苑有所谓产者,或解角于冬,亦未可知。遣人视之,则正值其候……持其已解角以归。乃爽然自失曰:天下之理不易穷,而物不易格者,有如是乎……”

  全图苍山乱石,屈曲丛密的松树,三只麋鹿或爬或低头进食,为人们展现了塞外冬日空寂安静的景象。构图缜密繁复,沉稳又不失灵动的笔墨,精细而无刻露、圆熟之弊,代表了董邦达在乾隆时期山水画的最高水平。

  董邦达(1699年至1769年),清代官员、书画家。字孚存,一字非闻,号东山,浙江富阳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好古力学,书画皆精。他的绘画以墨笔山水见长,善用枯笔,气势磅礴,别开生面。书画、篆隶深得古人之法,山水取法元人。其风格在娄东、虔山派之间,与董源、董其昌并列。董邦达又擅长诗,其山水画上窥五代董源、巨然及元黄公望,近学明人董其昌,论者称之“古今三董相承”。

  乾隆帝对董邦达的山水画推崇有加。董邦达作品大幅寻丈、小幅寸许,不下数百,许多都“上邀宸眷”,蒙赐御题。乾隆曾赞扬其山水画激发了自己的诗兴,感叹道:“为他山水幽佳处,往往寻题趣有余。”乾隆在评价画坛时弊以及董氏艺术时称:“吾于达也无间然,丰不觉繁俭不欠。前称北苑后香光,艺林都被卿家占。”将董邦达看作画理上的无间知己,谓其山水繁简皆佳、运转自如,认为其笔墨独到,可与画史上最具权威的“南宗”大师董源、董其昌齐驱,可见其山水画在宫廷中地位之高。

  董邦达广习历代名家技艺,除吸收董巨皴法及黄公望浅绛画法,还受“清初四王”影响颇深。但与“四王”不同的是,他更加重视绘画的生气,作品既能迎合皇帝喜爱的盛世升平气象,又有文人画家所追求的幽远意境。其画作中年秀润,晚年苍浑,用笔在不生不熟之间,绝无狂妄之态。尤其晚年之作沉雄朴茂,极具巧拙野逸之趣,所呈现的文人意趣,继承南宗笔墨的野逸疏放,与董源、董其昌异曲同工。他将文人逸气带入宫廷,与清代宫廷职业画家的华丽装饰明显不同,成为当时宫廷中雅文化的代表。

  董邦达一生作品宏富。据记载,《石渠初编》、《石渠续编》、《石渠三编》均收录其书画作品,这在清宫书画家中较为罕见,足见清朝皇帝对其作品的认可与欣赏。董邦达的画作也被民间藏家竞相收藏,据不完全统计,文献记载过的董邦达画作达300余件。

  董邦达绘画光耀清代画史。民国时期刊印的《清史稿·董邦达传》中称:“邦达工山水,苍逸古厚。论者谓三董相承,为画家正轨,曰董源、其昌与邦达也。”1945年于美国出版的《清代名人传略》中称:“董邦达一生所作的山水画甚多,均享盛誉,其中多幅已由高宗皇帝题款。其书画大多藏于内府”。《富阳县志》中称:“邦达工书,尤擅画。篆隶古朴,山水宗法元人,多用枯笔,而气势磅礴,生面别开,乾隆帝为之题识者甚多。”(朱积良)

  (来源:中国商网—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董其昌黄公望董邦达山水画乾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