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儒自幼在朝廷大内观摩体悟诸多珍藏书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00多年前的晚清时期,诗人高鼎漫步于村外郊野,看到一群村童在草地上兴致勃勃地放着风筝,触景生情,写下《村居》一诗,既开心地分享了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又为后人勾勒出一幅自然景物与人物活动和谐交融的生动场景。数十年后,近现代著名画家溥儒将这幅场景以简练的笔法生动地描绘出来,由诗及画,令人向往。
这幅《风筝图》轴,纸本,设色。作品构图疏阔,简洁明了,契合了郊野的空旷意境。画面上只有一童一风筝,而且相距遥远,此外别无他物及衬景。只见在一片空旷之地上,一名穿着斜襟黄衫白色长裤的儿童手牵长线一路奔跑,一边跑,一边还不忘回头仰视牵在他手上的长线和线尽头的风筝。当视线随着那根若隐如现的风筝线向上延伸,便看到一只风筝在天空飘飞,宛若天马行空,自由自在。风筝为一朵梅花形,串着一个圆环,下面的小环上拖着长长的尾须,虽不见风,但风筝已在横向飘起,充满动感。在人物与风筝之间的右侧,作者以一首题画诗巧妙地填补了这一片留白,诗曰:“千寻彩线玉筝寒,赢得儿童带笑看。十里春风吹不断,却疑笙鹤下云端。”溥儒兼工书法和诗文,皆有成就,他曾作《凝碧余音》词集多首,写景写物均雅句丽词朗朗上口,殊奇精妙。书法习柳公权、裴休,又具自家面貌。他的款识和题画诗多用行草,酣畅淋漓,宛若行云流水,深得二王及米芾行草神韵。他曾对弟子和朋友说:“与其称我为画家,不若称我为书法家;与其称我为书法家,不若称我为诗人。”他常常在他的作品上以诗题画,书风潇洒雅逸,诗句紧扣画意,为画面增色不少。这首题画诗以行草写成,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意存体势,刚健遒美,隐见骨力。观画吟诗,用词洗练,中心明确,在欣赏溥氏书法的同时,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儿童放风筝的情趣之乐。诗后有作者款识“心畲”及数枚钤印。
溥儒(1887年至1963年),字心畲,号西山逸士。出自满清皇族,恭亲王奕后裔。溥儒天资聪颖,加上良好的家庭出身,使他自幼就有了在朝廷大内观摩体悟诸多珍藏接受书画培育的机会,为他日后的书画艺术成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轰然坍塌,溥儒隐居北京西山戒台寺十余年,后迁居颐和园,专事绘画,为京津画派“松风画会”的发起者和重要成员。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成就斐然,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他的画远宗宋元各家,受马远、夏圭影响较深,近则取法明四家的唐寅,以古为本,师法自然,用笔清秀,以淡雅见长。
溥儒虽为清皇室贵胄,却修身直立,品行高洁,对荣华富贵之后的平淡领悟尤深。1932年,溥仪在日军的扶植下当上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溥儒写下《臣篇》一文,痛斥身为堂弟的溥仪“九庙不立,宗社不续,祭非其鬼,奉非其朔”。1935年,刚满40岁的溥儒痛恨日本侵略者强占我国东三省,坚决拒绝了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参谋长的重金求画。4年之后,他在赁居颐和园介寿堂期间,以患疾为由,坚拒了日军要他出任伪政权要职的聘请,保持了一个中国人誓死不做亡国奴的高尚节操。正是因为有着洁身自爱的思想理念和文人所特有的精神操守,溥儒的画风亦展露出一种高洁雅致的人文特质。
放风筝在我国历史久远,亦是从古至今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游戏方式。溥儒有多幅充满了童趣的人物画传世,以放风筝的题材最多,寄托了他对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的向往。在这幅《风筝图》中,作者放弃了繁琐的景观衬托,以极小的比例塑造人物形象,来衬托风筝的高远及作者所要表达的风筝所具有的那种“十里春风吹不断”的思想韧性。作品借鉴了宋元人物画和年画的技法,采用勾线法刻画人物形象,形象兼备,惟妙惟肖。他以儿童专注的面部表情和奔跑的姿势、扬起的手臂、飘起的小辫以及风筝的走向,来突出旷野的自然风向和简单的画面所蕴含的丰富信息,亦唤起人们久违的童年风筝之乐。(李笙清)
(来源:中国商网—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 粮票拍卖价格390万 粮票价值真有那么高吗2016-07-15 09:10
- 景德镇倒流壶:底部有洞却能滴水不漏2016-07-15 10:42
- 你手里的第四套人民币 升值空间大吗2016-07-15 07:24
- 很多人并不知道 99年版人民币被退市的真正原因2016-07-15 07:20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