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空灵叫嘎玛嘎赤画派
□ 代 玲
茶马古道古老悠久的文化传承,也被印刻在唐卡的创作中
在澜沧江的起点,有一座美丽精致的小城,它就是有藏东明珠之称的昌都。在昌都博物馆中,西藏最为知名的三大唐卡画派之一的嘎玛嘎赤画派正从嘎玛沟走出来,闯进了欣赏者的心里。
温暖柔和的灯光下,一幅幅精美的唐卡向我们昭示着艺术的魅力,讲述着这个传承于茶马古道深山峡谷中古老画派的故事。
相传嘎玛嘎赤画派在16世纪由南卡扎西活佛创建,以嘎玛巴大法会而得名,以昌都市卡若区嘎玛乡嘎玛寺为传承基地,亦简称“嘎赤派”。早在创始人南卡扎西活 佛时期,他的创作就融合了印度的造像量度、汉地的色彩、藏地的山水。随着嘎玛嘎赤画派画师们在各大寺院流动,该画派逐渐从寺院传承转向世俗社区,并围绕寺 院形成地方性的支派。
嘎玛乡所在的山沟出工匠也出画师。相传,嘎玛乡对面的远山,形如端坐的文殊菩萨。神话里文殊菩萨从他的道场五台山降临此地,一手所持宝剑正对着嘎玛乡那也村、瓦寨村方向,一手所托经书正对着嘎玛乡比如村方向,所以前者出工匠,后者出画师。
1932年生于嘎玛沟的嘎玛德勒是嘎玛嘎赤画派第十代杰出的传承人。嘎玛德勒就是在他父亲格扎泽仁的熏陶下,从8岁开始学习绘制唐卡艺术的。16岁时,他 已经是一位很有名的唐卡画家。嘎玛德勒一生从事唐卡绘画,并在当地收留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徒,免费为他们教唐卡绘画工艺。现年84岁高龄的嘎玛德勒,目前 常住嘎玛寺中,每日仍然坚持绘制唐卡。在他的传承下,嘎玛嘎赤画派唐卡这一古老的藏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嘎玛嘎赤画派不同于西藏唐卡其他两大画派——勉唐画派和钦泽画派。由于嘎玛沟曾属于茶马古道一条支线,在古代曾有繁忙的贸易往来、盛极一时。嘎玛嘎赤画派 不仅在昌都一带流行,在今天的青海玉树和毗邻的四川藏区等地都受到欢迎。嘎玛嘎赤画派和汉地画派的交流也较多,在构图和技法特别是山水的绘制上融入了汉地 的风格。
嘎玛嘎赤画派的构图空灵、疏密相间,讲究突出主尊。在一副唐卡中,画面上的佛像十分突出,而作为背景的山水、树木、花鸟、云朵等则讲究前景、中景、远景的 布局,显得井井有条,杂而不乱。在前景中往往布局花草绿地,中景是佛像主尊,远景是若隐若现的山和云,追求空间散点透视的效果,匠心独具地营造出静谧的意 境。
除了构图布景,嘎玛嘎赤画派还讲究勾勒的精细生动。每一笔每一道都是用特制的画笔精心勾勒而成,不仅有衣纹线、花朵线、花叶线、山石线、装饰图案金线、身体轮廓线等的分别,还有粗细长短的变化。
在着色上,嘎玛嘎赤画派也别具匠心。该派在数百年的传承中,逐渐形成了一套颜料制作与使用的特殊技法,在创作中以白、红、黄、蓝、绿为母色,能调出9大支 32中支,进而变化出158小支诸种色相。尤其是唐卡背景底色和上色方法不一样。直接用花青色渲染天空,从上而下渐淡;用草绿色直接染地,从下而上渐淡, 用色极薄,中间留出空白不染,因此整个画面的基本色调淡雅。背景底色主要使用青绿色和柔和的粉色、灰色。在搭配上,该派唐卡既有同类色的细腻变化,也有对 比色的互补运用。画作以厚积薄染的方法上色,使色彩变化生动,天地之间的交接处如同有空气薄雾感和空间深远的纵深感……
观赏嘎玛嘎赤派唐卡,需怀有一种空灵无我的境界,以我之空灵观彼之空灵,方能读出这于细微处无所不在如“羚羊挂角 无迹可寻”的变化万千。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