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延续至今 工笔何以当代

2016年12月13日20:44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原标题:千年延续至今,工笔何以当代——从“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说起)

传宋徽宗赵佶所作的《桃鸠图》传宋徽宗赵佶所作的《桃鸠图》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了一件传为宋徽宗赵佶所作的《桃鸠图》,赫赫有名,画面以“折枝”法画一枝桃花,上栖一鸠鸟,鸠以勾、擦、染、点等技法完成,尤具特色的是鸠鸟用生漆点睛,黑亮而富立体感,神采奕奕、气韵典雅,被誉为“诗情与再现性写实的融合”。在画史记载中,多有各类徽宗一朝描绘花鸟虫鱼灵动精妙、呼之欲出的记载。即便时隔千年,徽宗一朝的花鸟画也被视为不可超越的典范,工笔画,也成为中国画生生不息,延续至今的重要门类。

《霜天晓步》 49.6×59.3厘米 纸本设色 冯大中 2011年《霜天晓步》 49.6×59.3厘米 纸本设色 冯大中 2011年

  时值2017年中国工笔画学会成立30周年,“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将于2016年12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届时,中国美术馆一层的1-9厅将被划分为若干个学术主题单元,呈现出当代工笔画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据本次展览组委会介绍,此次展览将延续上届被社会普遍认同的“工·在当代”这一主题,分为三个部分:历史回顾展、学术提名展以及全国评选获奖作品展,以此来保证展览的完整性、学术性、公开性和公平性。“意在继续深入探讨工笔画艺术及其代表的内在精神在当代全球文化和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存在,关注其在创作语言、文化传承上的具体演进和面对的挑战。”展览组委会介绍。

  被误读的工笔画

  中国文化发展至今,工笔画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此次展览提名委员、画家刘庆和表示:“人们对工笔的认识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工笔就是要画的细,画的逼真,要走向极致,但这只是工笔的一个方面,不能成为全部。”不仅众多工笔画家产生这样的误解与误读,更广泛地存在于广大观众中。

  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由著名艺术批评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担任学术主持。范迪安先生对工笔画的“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既可以作为工笔画的形式语言特征,同时也是一种在当代较为缺乏的工匠精神。这是一种具有时间性,需要沉浸巨大劳动的绘画形式。因此,除了作品的表达方式和主题之外,艺术家在创作时的精神投入和研究性投入,均需要被完整、清晰地展示出来,这也是蕴含在工笔画之中的艺术精神。他表示,这次展览通过广大画家不断的探索研究,尤其是展开工笔画创作新的纬度这些现象,来共同分析思考工笔画在当代的发展。

《红楼梦-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69×102厘米 绢本设色 萧玉田 2016年《红楼梦-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69×102厘米 绢本设色 萧玉田 2016年

  为了让观众进一步深入了解工笔画这一画种及其历史发展脉络,此次展览组委会选择了中国绘画发展史上较为突出的艺术个案来探讨中国绘画的传承。届时,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将在展览现场进行永乐宫壁画的原貌再现。永乐宫壁画被视为中国古代壁画的集大成者,其绘制时间甚至早于欧洲文艺复兴,题材丰富,画技高超。不仅如此,“作品还牵涉到工笔画创作的传承问题,古代民众通过壁画这种形式,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目的。”此外,永乐宫壁画还牵涉到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源头——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壁画。

《锦绣文章系列•鉴真东渡》 77×77厘米 纸本设色 谢振瓯 2013年《锦绣文章系列•鉴真东渡》 77×77厘米 纸本设色 谢振瓯 2013年

  展览组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此次现场将再现永乐宫壁画制作场景,不仅能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古代壁画制作的现场、原料、工序,也让大家感受古人的“工匠精神”。在此处展览现场,将同时展出画家潘絜兹1954年创作的《石窟艺术的创造者》,有意思的是,潘絜兹(1915-2002)不仅在20世纪40年代对敦煌石窟壁画进行研究和临摹,还主持了山西永乐宫壁画的修复。而主持这次现场呈现的中国美协壁画与材料修复委员会秘书长王书杰先生,他的父亲王定理教授也是当年参与修复永乐宫壁画的重要艺术家之一。“展览现场形成一种互文关系,工笔画也成为东西方在交流时,表达艺术观念最直观的呈现方式。”

  此外,此次展览还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宋代名作《千里江山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长近12米,描绘精湛,气势磅礴,被视为青绿山水画中的巨制杰作,不仅有着相当高的艺术成就,还反映了宋代统一“江山”的概念,塑造了宋代人的“中国梦”。此次展览将通过最新的VR 技术,“把观众带到画中,强调展览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不仅加强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意义,也以更为灵活的方式,让观众深入了解工笔画。”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这些历史个案的再现,不仅与今天的工笔画创作形成互文关系,还有助于大众了解“工笔”概念的生成与传承,以及“工”的精神所在。此方面的探讨将会在中国文化信心的塑造以及公共教育方面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展览提名委员、艺术批评家杭春晓先生以北宋名作《双喜图》举例说明——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将其定义为工笔作品,但画面中树石的处理具有典型的水墨语言特征。这告诉我们,工笔并不是一个固化的概念,而是一个在历史中不断发展、生成的形态。

宋 崔白 《双喜图》宋 崔白 《双喜图》

  当代工笔画的生力军

  “相信通过30年的总结和当下工笔创作面貌的再现,能在大众之中形成一种艺术理论、文化的高峰,这是一个总结,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期待下一个高峰的涌现。”

  《望春风-鹤:培风;豹:寓言;鹿:瞻尔;猴:负舟》 128×276厘米×4 纸本设色 秦艾 2016年  《望春风-鹤:培风;豹:寓言;鹿:瞻尔;猴:负舟》 128×276厘米×4 纸本设色 秦艾 2016年

  为了全面展示工笔画在当代的发展面貌,“工·在当代”尤为注重当下年轻工笔画家的创作状态。在当下,工笔画家队伍年轻而庞大,作品数量惊人,展现出不同的面貌,发挥了工笔画能繁能简、能古能今的特点,他们为工笔画的发展注入活力。“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的展览主旨之一就是推出艺术典范、发掘艺术新人,推介具有当代视野、在工笔画创作中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独立学术观点的中青年艺术家。

《藏春册• 凝雪》 58x84厘米 绢本 张见 2015年《藏春册• 凝雪》 58x84厘米 绢本 张见 2015年

  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延续这一思路,无论从展览主题还是入选作品,都体现了对“创新”的追求。因此,展览不仅关注到了一些具有现实温度、在题材上能够与时俱进的优秀作品,同时也呈现了工笔画领域多元化的探索方向,比如影像、装置等因素的介入等。

《立影孤单孤立影》 191x43,45x16cm,现成品绘画 姜吉安 2016年《立影孤单孤立影》 191x43,45x16cm,现成品绘画 姜吉安 2016年

  在第九届工笔画大展学术提名的基础上,学术主持范迪安先生又邀请了刘庆和、陈湘波、吴洪亮、杭春晓、何桂彦五位先生作为提名委员,以兼顾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地区艺术群体的创作面貌。最终,学术提名部分共发出展览邀请函120余份,根据艺术家提交的参展作品和展示方案,提名委员们经过反复几轮的讨论,将入选艺术家控制在50人以内,最终以艺术个案的形式呈现。范迪安先生表示,“和上届展览相比,此届学术提名部分的作品有着更为广泛的现实关怀、人文情怀,同时也更具探索精神。此次展览中,不仅要关注工笔画领域新的现象,而且要通过展览,使工笔画各个方面的探索得以彰显。”

《白马非马》 155x95厘米x3 绢本绘画装置 2015年《白马非马》 155x95厘米x3 绢本绘画装置 2015年

  提委会相信,通过此种形式,既能相对完整地呈现工笔在当代语境中的发展全貌,又能深入每一个个案的核心,剖析其艺术作品的构思及风格形成,为未来工笔画领域的创作提供更多可借鉴、有价值的样本。“以前所有国家级的展览都是‘大锅饭’模式,点名式的一人一张画,领导在前,按职位排列,这次展览不一样,美术馆圆厅不再展出领导作品,这里将作为公共教育和展示有突出贡献的年轻画家作品的部分,这是没有先例的。”提委会工作人员介绍。

《至深至浅 》 系列 尺寸可变 绢本设色 叶紫 2016年《至深至浅 》 系列 尺寸可变 绢本设色 叶紫 2016年

  此次展览涵盖了40多个个案研究,选择这些艺术家,个案的目的是反映工笔画当前的现象,也是通过个案研究,反映大家内在的思考。通过立体的呈现,让观众比较全面的了解当下一个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又如何呈现出来。

《风的记忆》 96X75厘米 纸本 魏为 2016年《风的记忆》 96X75厘米 纸本 魏为 2016年

  此外,全国评选获奖作品部分,呈现自九届大展以来,在求新求变的社会思潮下,工笔画领域涌现的一些新的力量。“从此部分的参展作品来看,工笔画的题材范围变得更宽了,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其中不乏一些有生活温度,充满正能量的优秀作品。”提委会认为,这部分艺术家语言比较成熟,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体系和特点,他们关注生活的点更为丰富,体会到生活中细微的变化。“年轻画家更自信了,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以自我的艺术观点进行描述,正是有这样一个庞大和多样化的基础,真的会推动工笔画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欢乐的歌声》 115x 96厘米 中国画颜料,墨,宣纸 何剑 2015年《欢乐的歌声》 115x 96厘米 中国画颜料,墨,宣纸 何剑 2015年

  工笔何以当代

  当代工笔画突破常规,打破藩篱,在艺术语言和表达形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复兴之势”,成为中国画最富生机、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画种之一。

《山门》 93×193cm 纸本综合 颜海蓉2016年《山门》 93×193cm 纸本综合 颜海蓉2016年

  2017年恰逢中国工笔画学会成立30周年,因此,“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特设了历史回顾部分,处了常规的代表性作品展之外,还通过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以及实物展示来梳理中国工笔画学会成立30年以来的历史。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当代工笔画也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之状。此次展览,当代工笔画家老中青三代都有极为全面地呈现,由古代至当下,来展示工笔这一历史悠久的画种由古及今的历史发展脉络。

《合谋关系》 34.5×23.5×13cm 灯箱装置 王煜 2014年《合谋关系》 34.5×23.5×13cm 灯箱装置 王煜 2014年

  杭春晓表示,人们对工笔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应该再被局限于某一种媒介或类别之中,它所面临的问题是全球艺术共同面对的问题。重要的不是艺术家采用了什么样的技术、手段,而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十六罗汉》 45×38cm×16 纸本设色 黄威 2012-2013年《十六罗汉》 45×38cm×16 纸本设色 黄威 2012-2013年

  “在很长的时间里,当美术界谈工笔画,主要还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工笔,比如它的形式与语言,题材与趣味,惯例与范式,当然也会涉及其背后所依存的艺术土壤和文化系统。事实上,这个系统经过近千年的发展,沉淀,已经十分完备。”本次展览提名委员、批评家何桂彦认为,立足于当代文化的语境,任何形态的“新工笔”或“当代工笔”,都应对既有的体系进行突破。“不管是从艺术本体,还是从外部的艺术机制,都需要有明确的切入点,比如设色、用线、过程、时间,抑或是展示方式等,都应将其置入‘当代’的语境予以考量。”

《深巷夜语》 140x230cm 绢本设色 罗翔 2016年《深巷夜语》 140x230cm 绢本设色 罗翔 2016年

  “绘画的界限没有那么严密,也不应该用某种技术来规定绘画的范围,它的概念和定义正逐渐被一种新的、更宽层面的感受所取代。” 水墨画家刘庆和的加入,显示了此届大展的组委会在策展思路上的一些转变。在他提名的艺术家中,很多都是跟水墨有关系的,自古以来,工笔与写意,并非泾渭分明,“工中带写,写中有工”,二者相辅相成,“展览主旨在于探索中国笔墨语言的开放性,所以工笔只是一个起点。”

《万物——合符釜山》系列之20 45×68cm 绢本重彩 黄欢 2016年《万物——合符釜山》系列之20 45×68cm 绢本重彩 黄欢 2016年

  在本次展览提名委员、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先生看来,此次展览已经照顾到了今天工笔画艺术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其中有现实的题材,也有观念的呈现,甚至有一些对工笔语言和思考方式的实验,不同的板块会带给大家一些不同的理解。他表示,相信通过“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的举办,能给工笔画的发展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工笔的“视野”也会更宽广一些。

任力翰《一切无处是净心》综合材料 200×100cmx3 2016年任力翰《一切无处是净心》综合材料 200×100cmx3 2016年

  (原文发表于中国文化报2016年12月10日第5版)

  展览基本信息:

展览海报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6年12月23日至2017年1月3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1层1-9厅

  支持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

  承办单位:山东鲁信文化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美博文化(北京)有限公司

  山东泰山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

  81美术馆

  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工·在当代工笔画中国美术馆展览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