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陆春涛2016美国纽约、华盛顿DC巡回个展——“沪生象外”将于2016年12月9日-15日、2016年12月16日-25日分别在亚洲艺术馆(纽约)与亚洲艺术馆(华盛顿DC)展出,安雅兰、沈揆一担任策展人。
象外
安雅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美术史论家,中国现当代艺术专家)
陆春涛这次展览的题名“沪生象外”含有着双层的涵义,既点明了作品的地方特质,又指出了他独特的艺术表现目的。“沪生”直接地告知了作品出自上海,画家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上海自晚明即以崇尚意境、不重形似、探求笔墨的精雅趣味的文人绘画的“松江画派”而闻名画坛,晚清时期上海更发展出将各地的传统风格同迎合华洋混合的新型商业大都会的艺术赞助者的欣赏收藏趣味相结合的海上画派,成为独领风骚的艺术和文化中心。作为新海上画派重要一员的陆春涛,上海是他艺术创作的发源地。他的艺术既溯源至上海的过去,也充分置入这座大都市的当下语境。
因此,陆春涛也赋予了“象外”这一古有之词以当代的涵义。这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有着多重的涵义,字面意义上的委婉、隐喻和象征性也都体现了他的绘画特征。“象外”一词早在晋代即出现在孙盛《晋阳秋》:“斯则象外之意,系表之言, 固蕴而不出矣。”春涛在此取之物象之外之意,在作品中强调表意而非拟象。明代亦有何景明《寺僧留宿》诗云:“水月人间地, 香灯象外天。”诗中弃尘脱世,超越肤浅的经验,追寻精神境界的清纯空灵之感也正是春涛在他的作品中所展现的。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中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更是春涛执意探索的水墨意境,超脱于物象之外,摭取精神之核。
陆春涛艺术中一个重要的主题是荷塘。这是一个在中国艺术史中极具象征价值的主题,但同时也是一个在春涛的家乡崇明很常见的自然景色。荷花在佛教绘画中常由观音所持作为纯洁的象征,莲花座在佛像中象征着佛界所在,17世纪的僧人画家八大山人也常以荷花作为传达意境的主题。之后受八大山人影响的文人画家的作品中,最多见的荷花构图常以不同浓淡层次的黑灰墨色荷叶与单枝或数枝白色的荷花相映照。20世纪的画家吴昌硕、王一亭、齐白石、张大千和潘天寿等都钟爱这一主题,并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和风格诠释荷花的隐喻和象征意义。与他们的画作都不同,陆春涛并没有像前人那样将自身直接置入荷花的形象中,而是大胆地对这一主题的传统表现进行了再诠释。他没有像大多前人画家那样以单枝或数枝的荷花入手,而是表现一眼望不见边际、无数荷花共存的荷塘,恰似崇明岛上可见的荷塘景象。如果像一些学者所分析的,荷花对于八大山人来说具有自喻的特性,它或许就是独特的个人的形象。然而在陆春涛的宏观构图中,个体的荷花完全淹没于群体之中。在晦暗、繁杂、深不见底的荷塘中,每一个体的荷花似乎都在与周遭被污染了的环境进行着生死的挣扎和搏斗。那些荷花就像无数被征召进行群体抗争的悲剧英雄。陆春涛的荷花形象无疑是受到家乡自然景色的激励,但作品却完全体现了21世纪上海都市艺术家的社会敏感性。
正如画展的题名“沪生象外”所示,陆春涛的绘画所关注的内涵也超越了上海的界域。处于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由长江流沙经年堆积而始成于初唐,近世才归属上海,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正如佛教世上万事均为稍纵即逝的理念,也只是转瞬一间。春涛的荷塘营造出的一幅幅神秘幽远、虚幻飘渺的画面,不断地在向你提醒着当下与过去的联系,但又分明在展示瞬间即逝的各种变化。画面展示的这种不安定感似乎深植于今世的境遇中。晦暗的墨色或许表现了历史上纯洁的象征正隐没于厚厚的雾帐之中,但画面同时也具有极强的现代绘画的表现性。陆春涛的绘画在材料的运用上,无论是特殊的纸张,或是墨色与丙烯颜料的并置,也都像他的绘画一样具有原创性。然而最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向我们所传达的涵义,也或许是他在观众的头脑中所唤起的幽邃、诡秘和忧郁的梦幻境象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艺术家简介
陆春涛,1965年生于上海崇明岛。1984年至1986年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美术专业班。现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农工党上海市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崇明区文联副主席,上海书画院副院长,上海市崇明画院院长,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沪生象外”陆春涛2016美国纽约、华盛顿DC巡回个展
策展人:安雅兰、沈揆一
展览时间:
2016年12月9日至12月15日(纽约)
2016年12月16日至12月25日(华盛顿DC)
展览地点:亚洲艺术馆(纽约)、亚洲艺术馆(华盛顿DC)
主办:美国亚洲文化传媒集团主办
承办:亚洲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