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自古就有,其历史即便没有2000年,恐怕也有1500年了,但拍卖这种形式确实是近二三十年才引入中国的。从1993年开始到现在,艺术品的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艺术终于在价格上、在市场上得到了一些表现,进步的速度让世界震惊。
入行之道是买和学
真正想进入中国艺术品市场,第一重要的是买。说到买艺术品,有的人会盲目地瞎买,去一些相对更工艺化的店里买,或是抱着捡漏的心态去买。这是一种买法,还有一种形式就是选择拍卖行去买。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真正地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去买东西,才会真正去用心学习,去了解。看跟买完全是两个概念,买非常重要。有很多人平时看得很多,但没怎么下过手,通常在眼力的锻炼上就会有很大的局限。
第二就是要学习。学习也有不同的路径,比较简洁的方法是学习别人的长处,在这个行业,想正式拜师学艺很困难,主要是因为老师们对学生的资质和品性要求非常高。拜师学艺对大部分人来讲是不现实的,你没有那个机缘,那怎么办呢?要勤于问。在这个行业里,没有人可以通吃所有门类,或者通吃某一个门类的所有品种。如果有人说他自己从唐宋元明清一直到李可染、齐白石所有的都会,通常是不太可靠的,没有那样的通才。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这个朋友擅长看郭沫若,我就跟他多请教郭沫若的书法有什么特点,笔法、落款、用纸有什么习惯,有什么特点;这个朋友擅长鉴定于右任,我就跟他多学习于右任的知识;有的人经营了20年的齐白石书画,就多跟他请教这方面的知识。东一点西一点地学,最终化成自己的本领,这个学习方法比较现实,不要崇拜或只学习一个人,要向很多人学习。
张葱玉、徐邦达等老先生把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上升了到可以学习的高度,按照他们的方法来学一定会有收获,一定会有进步。由于每个人的努力程度和天分不同,可能最终学习达到的高度会有差异,这与经历、资历有关,但不管怎样,只要学习,只要参与,每个人都会有进步。书画鉴定绝对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神秘领域,我在1995年进入艺术品市场的时候,可以说是完全不懂,就是瞎买瞎玩,后来变成了职业做这一行,可见这个东西是可以学习的。而且我也看到了很多人在进步,现在不只是年长的人对中国古代书画有发言权,很多年轻的、30多岁的买家也很成熟。全世界到处都有中国艺术展,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准有,日本东京一定有,什么时候去都有,只是展的内容不同而已。像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浙江美术馆、浙江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包括台北故宫博物院,都可以去学,都可以去看。现在各大博物馆在展品陈列选题和目标方面做得都很好,大家的学习机会非常多。当然,最好的学习方式还是参加拍卖会,因为博物馆的展品只能远观,而拍卖公司可以让你更近距离地观赏艺术品,有些册页可以直接上手观看。
我比较幸运的是,当时带我入行的朋友都比较靠谱,所以进入行业的初期没有交过太多的学费,买的假东西比较少。而且,从1995年到1997年的那几年,买到好东西的代价相对来说不大。我印象中,当时买一张启功的书法是3000?6000元,齐白石的画也很少有超过10万元的,大概五六万就能买到,所以即便买错了,这点儿学费还交得起。而且那时候真东西的比例相对也高,整体上比现在拍卖市场中的东西品质好一些。现在市场还是有很大变化的,再普通的齐白石作品也要卖几十万元,启功的书法也得卖二三十万元,三平尺就超过20万。
参与要保持平常心
说到中国绘画史,它的核心是风格的传承。中国书画艺术的基础在唐宋时期基本就确定了,可以说那时候确定下了90%的基础。之后历朝历代涌现出的大师级人物,其中绝大部分的成就其实是在于对前朝典范的临摹和再创作。中国画的传承是精神的传承,总有一些人会对风格作出一些改变,有一些新的创造,中国书画的门类就这样变得越来越丰富。今天我们可以这样评价:宋代是中国绘画和书法艺术成就最杰出的时代,后来的元、明、清,大的发展态势是递减的态势,但每个朝代也都会出现一些高出同时期其他人很多的杰出人物,这就是中国美术史的大致状况。
对于今人来说,应该买什么样的艺术品呢?中国的拍卖市场发展到今天发生了两极分化,在高端层面,以保利为例,我们的夜场部分,6张画就能卖5亿,而全部500件古代书画作品总共只卖了7.2亿,这6张画的成交价占到80%。可见,市场上杰出的作品、重要的作品数量少,但占据的份额非常巨大。而普通作品的价值增值并不是像媒体宣传的那样满天飞涨,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经过2012年调整之后,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是泥沙俱下的状况,好的东西、真正精彩的东西还有很大的增值空间,而普通拍品的增值空间就相对小了一些。
但普通拍品也不是没有投资机会,不是没有交易价值。比如,在比较小的门类中,有一个门类叫信札。玩信札跟收藏传统书画是有区别的,因为玩信札更需要具备相关人物和历史的知识,假的东西不像名家书画那么泛滥,所以鉴定起来也相对容易,当然判断时也还是需要一定的经验。这个门类在近两三年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之前一通名家信札卖10万、50万已经是天价了,大部分名头价格不是很高,大多几千块钱就可以入手。而近三年,很多原本人们认为很普通的拍品价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因为参与进来的人更多,进来资金量也更大了。以前如果想在信札收藏市场里占据一定份额,大概投资上千万就可以达到,但现在不太容易了。我们做过大致的统计,保利这样的公司每年都有新客人进场,尤其是2010年、2011年增加迅速,突然间有很多基金进来了,它们是以横扫一切的态度来购买艺术品。但是,凡是抱这种态度进来的参与者,对艺术品市场的了解往往不够深入,盲目地认为这些东西今天卖5个亿,明天就能卖10亿。随着2010年、2011年泡沫的破裂,大部分资金遭遇了很大的损失,如果清盘来看,损失50%的就算不错了。
泡沫破裂让人们冷静了下来,我觉得这是有好处的,因为我们可以更客观地来看这个市场,不要以为这个市场没有风险,但同时也要看到行业里的机会。现在经常会看到全球范围内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爆出大新闻,比如日本的一场小拍卖会突然冒出件东西,一下子卖了几百万、几千万,美国也有10万美元上拍的东西,最终以将近1亿元人民币成交,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这说明中国古代书画市场有其复杂性,卖的人未必有买的人懂,这是它的特点。在普通商品买卖中,往往是“买的没有卖的精”,卖家知道商品的缺陷但是藏着不说,买家稀里糊涂地就买走了。但是在古代书画方面,往往是买的人更懂,这就是这个行业的特点。但这是否能说明随便哪个买家都能成为在拍卖市场捡漏的人呢?关于这一点,我建议大家千万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每一次古代书画市场真正出现一些大行情和大的价格变动,最后报出来说什么东西从很不起眼的价格卖出了天价时,最终我们都知道最后是谁买的,最终买到的人大家都认识。在中国古代书画领域,有这种捡漏能力的人总共只有30?50个,非常少。现在全球资讯很发达,不管世界上哪个角落出来的东西,最终都是被这几十个人,或是其中几个人背后的老板买走了。可见这个市场并没有那么大,一定要认清自己在书画鉴藏方面的能力,高手们经过二三十年的历练之后已经爬到了半山腰,而我们刚从山根起步。
中国古代书画的传承有一个特点:好的东西几乎都是见于历史记载的,都是皇家或者历代收藏大家收藏过的,很少出现一个作品很好但是从来没有收藏记录的情况。经常有朋友说自己捡漏了,东西好得不得了,但是没办法证实。可能确实有运气买到这样一件好东西,但除了自己相信之外,如何让其他人也认为这件东西是真迹,还需要时间和很多其他的证据来证明。当然,如果最终你选择出手并带来了更好的经济回报,证明自己买对了,当初的选择是对的,那就是一个完美的过程了。
大买家主导的市场
对资金量相对比较大的人来说,他们投资艺术品时有比较简洁的方法:请顾问。有的人会请不止一位顾问,这是一个相对来说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老板是左手挣钱、右手花钱的,左手对他更重要,只有具备盈利能力才能保障有源源不断的艺术品投资资金。对更大多数的人来讲,比如像我们这样的群体,没有左手的收入,只能通过经营艺术品来以藏养藏。在中国书画板块,这一类人大概有1000位左右,他们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最稳定的基石。除了这1000人,可能还有更多的人在古董领域,在近现代甚至当代艺术品领域。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人在做着与艺术品经营相关的事情,是这些人共同的力量和眼光在推动着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这20多年发展下来,行业里成就了很多人,这些人也成就了这个行业。比如台湾的林百里先生,他在收藏张大千作品方面是世界第一,又比如说上海龙美术馆的刘益谦,我相信他是大陆最杰出的收藏家,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他的收藏活动几乎没有间断过,始终站在市场的第一线。去年12月4日,在保利2016年秋拍“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上,元代画家任仁发的《五王醉归图卷》以2.64亿元落槌,成交价3.036亿元,创下了近几年的拍卖纪录。这幅作品上一次拍卖时是2009年在香港佳士得,当时刘益谦让给了朋友,成交价是4658万港元。时隔七年之后同一幅作品上拍,他并没有因为市场价格变动而动摇,居然还能追到竞价的最后。应该说,艺术品市场中只能随行就市,能够有机会比较好的建仓,买到好的东西是很难得的。但是我也看到,很多人买了作品根本就留不住,1995年、1996年花20万元就能买到收入《石渠宝笈》的作品,但是买家往往没等到价格涨到100万元就卖掉了。这些年来,很多艺术品都经过两次甚至更多次换手,最终到了林百里、刘益谦这样的终极买家手里。
最近几年,苏宁集团在艺术投资方面的力度非常大,任仁发的这件作品可能是他们买的单价最高的一件。他们买的总数也是最多的,我想总金额也会是非常大的一个数字。横向比较的话,中国艺术品与西方艺术品的价格差距在缩小,但仍然有很大的距离。苏宁集团一年投入10亿?20亿元人民币来买艺术品,折合成美元的话,只能买一两件顶尖的西方绘画作品。所以,中国艺术品未来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还有待于在发展中观察。从前二三十年的市场变化来讲,中国艺术品的成长性是非常高的。前一阵子,有台湾媒体统计过2016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价的前十名。其中,前五名都是西方艺术品。这些作品大部分不是一次性交易,十年、二十年前曾经市场上出现过,现在都是第二次或第三次在市场上出现,回报率大概是在10年的3?5倍。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排在去年全球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第六名,价格在七年时间里翻了六倍多,从成长性的角度看是远高过西方艺术品的。
有一种说法叫“大行出大漏”,越是大拍卖行举办的拍卖会越能捡到大漏,因为上拍的东西太多,买家有时候会顾此失彼。即使是上千位高手进进出出的市场里,仍然有可能出现今天在这个场子30万买进的、明年换一家公司以200万卖出的情况,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其他艺术品门类,比如近现代书画,是不会出现这个情况的,因为整体的行情是比较稳定、比较透明的。古代书画还存在真伪、好坏各方面的信息不对称,这会给大家提供机会,这也是古代书画让人上瘾的地方。十几年前,买古代书画的绝大部分是行家,而近几年的夜场拍卖中,行家基本已经不用参与了,因为根本买不着,确实拼不过苏宁、龙美术馆这样的大买家,因为左手的收入比不过他们。但现在保利、嘉德这样的公司举办的日场以及每一季的拍卖会还有更多的上手机会。
专业性与职业操守
拍卖公司征集拍品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偶然性,很难提前计划,因为说不好委托方会给你什么拍品,但每个组织拍卖会的公司都会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把拍品做一个梳理或整理。从2016年春季开始,保利开始设置这样一个主题,就是每次夜场的最后,会拍卖几件我们认为从艺术史角度看更值得追求的作品。比如春拍卖了6件,是夏圭、吴镇、沈周、文徽明、恽寿平、王翚最典范的作品,一共卖了2.5亿,而春拍的全部45件作品才卖了4个亿。这样的拍卖结果表明,我们对市场的判断有正确之处,有经验买家以及新进场的买家,对市场都有比以往更清醒的认识和更好的判断,只要手里的资金足够,就会出手买特别好的东西。
艺术品市场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领域,大家投入的都是真金白银,如果买错了就得认,这是行业规矩。当然,并不是说在拍卖会上买到了假东西就活该,就没人管了,不是这样。作为拍卖公司来讲,比如保利这样的公司,每年的书画业务量达到上万件。业务人员能力再强,也可能出现对个别拍品把关不严的情况。但是从主观上,我们会努力维持公司的品牌,因为拍卖公司唯一的资产就是这块牌子,就是诚信。大的拍卖公司一定会非常看重公司品牌,会在拍品质量上作出充分的保障,对拍品的征集和筛选都是比较严格的。
严格筛选的前提是有得可选,2011年、2012年我在保利主持艺术品北美回流工作,每年去四次美国。当时有很多作品是从海外回流的,经常是一个家庭拿出上百件艺术品,其中没有一件是假的。为什么没有?因为这些作品是他们的父辈、祖辈当年在台湾直接跟这些书画家接触时,作者直接写画给他们的,每一件都带有章款。那时的回流数量是非常可观的,甚至每次都能搞一个专场,是一个比较难得的买东西的好时机。
即便从现在回头看,那时的很多东西卖得也是挺贵的,因为2011年、2012年的市场比现在更火热。从购买的时机来讲,可能从2013往后是比较好的时候,因为大家都变得理智了。在拍卖市场上,如果大家都疯狂,最后形成的就是疯狂的价格。如果只有一两个人疯狂,价格是上不去的,会是在理性控制的范围之内。近几年大家都偏于理性了,那为什么任仁发的这件作品还能拍出这么高的价?这并不是非理性行为,而是因为最终买到这件作品的苏宁集团要在南京和上海各建一家自己的艺术馆,对它来讲,艺术馆里需要几件能代表收藏质量的藏品。而对刘益谦的龙美术馆来说,与它已有的宋元藏品比较,任仁发这件也属于非常精采、非常重要的作品,所以也想要。当双方追求品质的时候,金钱就不重要了,所以最终创造出3亿的成交价,其中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在市场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古代书画是最没有泡沫的一个板块,价格是最真实、最稳定的。2006年、2007年,中国的当代艺术品有过价格疯狂上涨的时期,它不像古画那样是7年翻6倍,恨不能半年翻6倍,一件作品今天卖10万,可能明天就卖100万。
近现代书画板块有自己的特色,有很多人喜欢、收藏,还有很多人是拿来送人的。很少有人会送古代书画,因为说不清楚,古代书画是行家玩的。这个市场有很多的正能量,真正好的东西大家都说好。也会有一些不好的东西,成为进入拍卖场的漏网之鱼,我会提醒客户加以回避。这个行业要发展得好,从拍卖公司角度讲,就要选择那些有把握的,或是有相当把握的东西上拍卖图录,并推荐给客人。可能这就是我们能做的一个最大贡献,也是这个行业里的正能量。
对我来讲,尤其是近两年,卖好东西的时候,除了靠自己二十多年的经验来把握,重要的东西我还会请自己认为最好的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傅熹年先生来把关。为什么要请他把关?因为这意味着给那些拿出几百万、上千万来买艺术品的人多提供了一层保护。我的鉴定成功率在这个行业还算是挺高的,假设给傅先生看十件,至少有八件老先生会认可,他不认可的东西我会退回给委托人,不会上拍。结果就是每次拍卖会的成交都非常好,因为好的东西自己会说话。总体来讲,经过20多年,几家大公司能生存发展到今天,除了市场的调整,每家公司在内功锻炼方面也都有很大长进。
来源: 投资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