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博物馆展出明清91位状元墨宝

2017年03月30日 11:32 南京晨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黄金屋里的文创产品黄金屋里的文创产品

  新华报业网讯  近日,位于夫子庙景区的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正在展出“殿撰墨翰——长乐阁藏明清状元书画展”,本此展览共推出明清91位状元的楹联、册页、立轴等书画作品,共213件套,大多是警示良言,为历代名人庭堂之上作养德之作,展出时间到5月25日。据介绍,历史上能留下状元的文物很珍贵,尤其是状元墨宝。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状元们不仅文采高、书法好,趣闻轶事也不少。

  “超级学霸”陈继昌,江南贡院唯一的“连中三元”

  状元书画展位于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负一楼展厅,还没进门便能看见门口的墙壁上挂着几幅大字,个个苍劲有力,“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肯替别人设想是第一等学问”,这便是嘉庆二十五年状元陈继昌的墨宝,现在读起来也是字字珠玑、发人深省,陈继昌可不同于一般的状元,他可是江南贡院唯一的“连中三元”,非常了不起。

  所谓“连中三元”,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顾问徐文宁介绍,古代的文人考科举,首先得考上秀才,然后参加乡试,录取的被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为“解元”。举人要参加会试,录取的被称为“贡士”,其中第一名称为“会元”。贡士最后参加殿试,录取的被称为“进士”,第一名便是“状元”。“连中三元”就是说“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中都是第一名。“中国科举制度一共有1300年的历史,一共就出过13位‘连中三元’的状元,就相当于是现在的学霸中的学霸”,徐文宁说,陈继昌后来在南京当过布政使及江苏巡抚等职。

  “饽饽状元”李蟠,一场殿试吃了36个饽饽还迟交卷

  展厅里面还有一幅字,写得龙飞凤舞,作者是康熙年间的状元李蟠。说起李状元,他有一个外号叫“饽饽状元”,说的是他的食量惊人。徐文宁介绍,清代参加殿试,需要凌晨4点钟进入考场,到9点钟的时候开始阅读皇帝亲自出的考题,然后再打草稿,最后再誊写不低于2000字的正式文章,考试时间截止到晚上7点钟。

  话说这位李蟠,因为殿试一整天吃喝拉撒都在考场里面,担心自己吃不饱,带了36个饽饽进入考场,而一般人一天三顿吃十来个饽饽基本上就够了,结果他还真是不够吃,又向考官讨要了两个饽饽吃。到了晚上7点该交卷了,李蟠还没有写完,便恳求考官们让他继续写完,主考官听说了他的36个饽饽的故事,又看他苦苦哀求的可怜样儿,就吩咐保安给他拿了几根蜡烛,让他继续写。李蟠这才放下心来,一边啃着饽饽,一点继续答题。一直到四更天,终于答完了。后来康熙皇帝听说了36个饽饽的故事,拿出了他的试卷来看,果然文采不凡,便点了李蟠为状元。

  清代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坚决不做伪满洲国教育部长

  中国科举制度延续了1300年,刘春霖是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家道贫寒,世代为农,不过他自幼天资聪颖,学习刻苦,深受老师喜爱。光绪三十年(1904年),刘春霖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次年奉派到日本法政大学留学。归国后,历任资政院议员、保定北洋女子师范学校监督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我国东北三省,刘极为愤慨。伪满洲国派人以溥仪的名义邀请刘春霖前去,许以伪满教育部部长之职,遭到刘的严词拒绝。“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占领北平。大汉奸王揖唐(王和刘是同科进士、日本留学时的同学),想借刘状元之名作招牌,邀其出任北京市市长要职,百般动员说服,均被刘严词拒绝。日伪恼羞成怒,第二天即派日伪军抄了刘的家,用刺刀把全家人赶出家门。从此,杜门谢客,居家以诗书自慰,当时颇为人所敬仰。

  文创产品销售受青睐,科举题材小说《歌鹿鸣》大卖

  在开馆至今这60天的时间里,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开馆迎来了20万人次的游客,根据游客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对于本地人和外地人具有同样的吸引力,游客中的老南京占到一半多。游人如梭也带火了文创产品。在科举博物馆负二层的黄金屋,这里出售着各式各样的夫子庙、科博馆的文创产品。进门的桌子上放置着很多戒尺,在古代,戒尺是用来教训学生的,现在把它正面做成可以测量的尺子,反面则刻着“状元及第”等一些励志的语句,很受欢迎。再往里面走,有状元饼、赶考饼,以及扮成蒜头模样的蒜头饼,寓意出人头地,而一旁的状元郎人偶、别具特色的书签、状元形象的橡皮、状元郎笔袋等,一件件带有浓浓科举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成为不少游客的首选。

  “原先游客来参观,最多买瓶饮料,现在几乎每个人都对状元郎系列文创产品、相关书籍感兴趣,一般要花上几十块钱,带点文气和喜气回家。”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馆长冯家红介绍,文创产品中卖得最火的还是科举题材的历史小说《歌鹿鸣》,几十元的书,如今已经卖了3000多册。

  通讯员 孙乐 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端木 摄影报道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