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回眸--中青年书法家陈震专访

2017年12月16日 01:21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陈震,字一震,号梅花散人,堂号:阳羡草堂。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现任天玺国山书社社长、新浪紫砂频道主编、宜兴市金点企划有限公司董事长,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陈震,祖籍浙江缙云,书香世家,祖父陈陶(字侠民)系黄埔三期。1968年12月出生于宜兴张渚,这里苏浙皖三省交界,自古藏龙卧虎,文脉绵长。

承办

2011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宜兴赛段颁奖现场

  1998年,他创办宜兴市金点企划有限公司,运作过许多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2005年首次承办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女足宜兴赛区,获全国最佳赛区;2008年承办中美篮球明星争霸赛;2011年承办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宜兴赛段,获最佳赛区……被誉为“宜兴市体育产业的开创者”。

《中国紫砂周刊创刊号》《中国紫砂周刊创刊号》

  2010年6月,他在北京创办《中国紫砂周刊》。这期间,他曾经短短五天时间,策划出央视负面报道宜兴紫砂的危机公关,及时在北京出版特刊及紫砂讲座,为消除宜兴紫砂负面影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被大学教授作为危机公关的经典案例广为传播,享誉大江南北。

  2011年,他在新浪网打造“紫砂频道”,为宜兴紫砂建立高端宣传平台,辐射全球大中华区华人,为宜兴紫砂的传播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受业内外赞誉。

中国书法院开学典礼中国书法院开学典礼

  2013年,为了心中的“书法梦”,他放下公司、暂别家人,赴北京,进入中国书法院深造,全身心潜修书法。

草书《李白诗山中问答》   陈震草书《李白诗山中问答》   陈震

  不忘初心,方得终始

  陈震书法幼承庭训,受父亲启蒙。其父陈阿林,宜兴市张渚镇有名的老书法家,一手张黑女碑与唐碑糅杂融合的楷书,宽博雄浑、出神入化。家学为底,陈震从颜真卿书法入手,上追魏晋,下探宋四家及元明清诸大家,博取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格,擅长楷行草,旁涉魏碑及篆隶。

草书《李白诗山中问答》   陈震行书《黄庭坚诗一首》   陈震

  江南烟雨、千古吴越,朝夕浸润,陈震之书风,潇洒飘逸、清劲遒媚。观其书作,端庄严谨的楷书、飘逸俊秀的行书、狂放不羁的草书,总是灵韵内秀、笔锋外露、左右映带,观之静心、品之忘身,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意趣,更有“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之况味。是书也,亦非书也。

  1987年刚入社会,陈震被分配在宜兴市机械总厂,从事机械工作7年有余。因其白天搞物质文明(指工作)、晚上搞精神文明(指书法),同事们戏称他是“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典范”。由此,他在宜兴书坛崭露头角。

行楷《龚自珍病梅馆记》  陈震行楷《龚自珍病梅馆记》  陈震

  后辞职下海,创办公司。骨子里是个文人的陈震,一个猛扎,喝了一肚子水,头三年就亏损十几万,卖房子的心思都有了。然而,摩羯座的陈震,最有耐心,愈挫愈勇,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加之勤奋非凡,屡败屡战中,公司起死回生,知情者无不点赞。

  公司赚钱与否,其实不是陈震的最大在意。他最为在意的是,公司的事务几乎占据了全部时间,他根本无暇顾及书法。

  陈震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他想出来一个妙招,用现在时髦的话讲,就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早上:利用喝盐开水的时间,写15分钟。晚上:冬天,利用泡脚的时间,写30—40分钟;夏天,利用冲凉的时间,写30—40分钟。同时,公司放张书桌,忙里偷闲写字。这个习惯,陈震一直保持到现在。陈震深得“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之精髓、之三昧。

草书《陆游诗一首》  陈震草书《陆游诗一首》  陈震

  潜修苦练,颇感有成。陈震便常把写得自为满意的书法,呈于父亲,口说指点,实望赞扬。不料,父亲一看,丢下一句:“嗯,再吃三年萝卜干饭。”再无他语。次次如是,回回如此,历十余载。严父之“棒喝”,激发了陈震“老实念佛”之心、“以戒为师”之行,成就了陈震事业之成功,书法之精进。严父也,诤友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能够将深奥复杂的事理简单地讲明白,是一种智慧。陈震拥有这样的智慧。讲书道,他能把书法上许多深奥的问题,用很浅显、很通俗的话表达出来,让人一听就明白。讲书史,哪家哪派哪帖,风格如何、章法怎样、结字如何、笔法怎样,他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其同学何永宽赞曰:“陈震,既是书法原理的探求者,更是书法实践的修行人。”

草书《秦观诗一首》  陈震草书《秦观诗一首》  陈震

  “闭关”中国书法院后的陈震,其人其书,判若两人,功夫更臻化境。同行者除了惊赞,还是惊赞。这时,陈震忽又功法一变,使出“即兴书写”之大招。你且命题,他即书来;铁钩银划,如诗如画。苏轼评王维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诚哉斯言,于我心有戚戚焉!

  陈震说:修炼“即兴书写”,必须多门兼修,方可有成。首先是中国的道宗(哲学范畴),必须研究透彻,因为涉及到书法的时空关系及整篇的矛盾对立统一;其次是审美(也是哲学范畴),要形成自己的艺术审美观,这涉及到审美的取向及自身内在的一致性,也就是古人讲的书如其人;最后是笔法(法的范畴),笔法是实现诸多因素的枢机。

  陈震说:内功为“即兴书写”之根本。欲内化,首须增加德行的修养、诗词美文的浸润、山川大河的游历、人生春秋的历练,养胸中之浩然正气,达致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圆融为一,心手相应。而后充盈情绪、勃勃而发,书其性情,形其哀乐,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一登即泰巅。王羲之之兰亭序、颜真卿之祭侄稿、苏东坡之寒食帖即为此类!

行楷《陶渊明诗饮酒青松》  陈震行楷《陶渊明诗饮酒青松》  陈震

  生命究竟,不辍修行

  陈震是一个很纯粹的人,作品的艺术性是他孜孜以求的。陈震临摹古帖,传神而精准。无论是二王法帖、还是苏东坡、米芾、赵孟頫以及王铎,他总能抓住法帖的精神处,如影随行;笔法的俯仰向背也是精准到位,这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另外,从创作角度看,陈震致力于多方面的尝试,故书法的风格多样,就是写行草书,每次面目也不一样。陈震说:“我没有刻意去培养某一种书风,也不会去取悦评委,受流行书风的影响(展览体),创新不是你想创新就能创新的,必须厚积薄发,水到渠成,不工自工。古人没有一个人是为创新而创新的。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草书《朱熹诗一首》  陈震草书《朱熹诗一首》  陈震

  这次展览是陈震天命之年献上的一道艺术大餐。半百回眸,是书法,更是人生。50回眸,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笔之所当行、情之所哀乐,常止于踌躇满志之时、拈花灿笑之机,如是而已矣。新时代、新征程、新成就,祝愿陈震在书法道路上不断前行,创作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成就自身、服务社会。

  唐旭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