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画家刘越胜扇面画《硕果累累》系列作品

2019年03月11日 18:01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枇杷黄灿灿真的好诱人     枇杷树,古称芙蓉树,已有数千年的种植史。因为她的果实黄灿灿、亮晶晶,汁甜味美,是大人和孩子们极其喜欢的、土生土长的应时鲜果。     枇杷不仅仅是人们爱吃的果实,而且还是古今画家和诗人们十分钟爱的创作题材。“扬州八怪”里的罗聘、李方鹰;“金陵八家”里的谢荪、叶欣;“秦淮八艳”里的李香君、董小宛;现代艺术大家齐白石、陆俨少画过枇杷,其传世之作,迄今仍是当代画家们的摹本。至于古人写过枇杷诗,那是不胜枚举,待后文里补述。   

  就在几天前,笔者先睹为快地欣赏到艺术家园群友、知名画家刘越胜创作的《硕果累累》扇面画:大写意的盘子里盛放着十来个枇杷;盘口外另有连枝带叶的枇杷一串。画家以此墨意展示,就是要告诉欣赏者,这枇杷是刚从树上采摘的,新鲜可口,诱惑难挡。或许在画家看来,枇杷长在树上可以作为风景观赏,然而采摘下来放在器皿里,即为劳动的收获,所以他给这幅扇面画取名《硕果累累》,再恰当和形象不过了。     画家的笔墨是生动的表达,黄橙橙的枇杷,用墨色浓淡一个个地点出,点的错落有致,再用水墨挨个地画出枇杷的脐。这时,在欣赏者的视线里,枇杷开始有了一颗颗灵动的、跳跃的立体感。脐的位置不是随便勾画的,是画家根据每个枇杷的空间的位置而定的,偏上偏下脐位不准;偏左偏右枇杷歪斜,有碍美观。只有不偏不倚,精准定位,每只单个枇杷才能显示出周正的模样,才有吸引人眼球的美感。这是中国画墨趣的神奇效果,亦是画家基本功的体现。如果没有长期练就的功底支撑,画出的枇杷即会成为“歪瓜裂枣”,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哪还有美感可言啊?从某种意义上说,画家是人文美、景观美、艺术美的综合融汇者和创造者,通过一个介物构图和创意主旨的展现,把美物传递给每一个欣赏者,这是画家的能耐和艺术水平的呈现,应该是画家的追求——为艺术而倾心倾情奉献的担当者!

  枇杷无论长在树上,还是画在宣纸上,皆是橙黄的、诱人的色调,并且有着不可改变的基因色彩。画家刘越胜格外地深知这一点,所以他长期以来秉持画什么先研究、学习什么,这使他常常受益匪浅。最让他对枇杷画产生极大兴趣的是,中唐著名传奇色才女诗人薛涛,与大诗人元稹的恋情故事。围绕枇杷尽诉衷肠,传奇中裹挟着浪漫、凄美的岁月痛楚,触碰和启发着画家创作的灵感和欲望。    画家最初从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中,得到了穿越时空感动心弦的信息: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于今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当年二八多娇的薛涛,想用枇杷树皮加入花汁液,制作一张张彩笺,写上一首首诗,寄给盼望已久心上人元稹归来。哪知这是遥遥无期的痛苦的盼望,薛涛于寂寥难耐时写下令人伤感的诗句: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再美的山盟海誓,终究挣脱不了世俗情欲这张大网,从古至今,无端的折磨的境遇,让多少年轻男女无缘成其美、恩爱一生到白头?倒是痴情难舍,用枇杷寄托想思之情,寄托心中一份眷念,宁愿形单影只,不改无怨无悔的任性初衷!

  画家觉得围绕枇杷树与其果实,历史上还有这般令人揪心的悲情故事,这就难怪古今画家们要借助于扇面画这一绘画形式,抒发心中的感言、创作笔下充满吉祥如意的枇杷图作。而今不再是旧时,薛涛倘若生活在现代,她和元稹必是恩爱鸳鸯,一对情侣,手机微信传情秀恩爱,哪还要用枇杷树皮与汁液,作彩笺、写情诗啊?才貌双全的薛涛,生不逢时,虽是千年 往事,仍为后人所为之惋惜!    创作枇杷、菊花、红梅、水仙、葡萄、芭蕉等多品种扇面画,笔者揣摩,画家另一个兴趣恐怕来自于扇面画的悠久历史:有关扇面画历史进程,画家认为这是应该知道的常识,因而他在创作扇面画之前就弄清楚了这个应知的问题。一度时期,提到扇面画,不少人认为是从宋代开始的,可是经过许多出土文物的考证确认,扇面画起源于南北朝时,那时宫廷里就开始用扇面画装饰门眉、厢房及葡萄架子床檐等。由于扇面画呈圆弧形状,其独特的造型,增加了视角美感,成了室内的背景衬托,后来又从宫廷走向民间,受到百姓的启用和喜爱。元代的折扇出现后,使得扇面画增添了新型的寄托的载体,成了文人雅士身份的象征,成了戏曲演员的优雅的道具,尤其是演才子佳人戏格外必不可少,并最先在昆曲《桃花扇》、《牡丹亭》里派上了用场。明代著名画家唐寅,当年参加江南乡试,就是带着自己绘制的枇杷画折扇,从苏州府来到南京夫子庙科举考场,参加当年的乡试,一举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被誉为“解元”的称谓,史称唐解元,得苏州府嘉奖。他踌躇满志,趁热打铁,紧张拼搏,准备参加第二年的殿试,哪知无端地受人陷害,卷入考场舞弊案中,后来查清是冤案,虽证明了他清白无辜,但他因蒙冤受辱,无心再参加殿试,从此淡漠功名,专心致志创作书画,终成一代艺术大家。他当年的折扇枇杷画仍流传至今,据说被一日本藏家收藏。

  画家跟笔者交流时说过,扇面画虽小,历史悠久,但小中见大,可以表现任何一种国画题材,而且是浓缩的艺术,诚如朱自清先生所言,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比起大山大水,大尺度的巨作,扇面画就是小睡别有风味,如春晚里的“小品”,同样是年味里的一道艺术盛宴。     小中见大,成了画家刘越胜创作扇面画的一个创意亮色,甚至可以说点燃了他的创作激情。所以他才会在《硕果累累》作品里,把枇杷画的那么墨趣生动、好看、传神。我们不妨做个比较试试:瞅瞅树上长的枇杷;看看街头巷尾卖的枇杷;瞧瞧画家笔下画的枇杷,三者一比照,视觉美感最好的当属画在宣纸上的枇杷。前两者是真实的形、可尝的果,而后者是艺术层面的看点,画家笔墨创作的枇杷,是思维定格的结晶、永恒的艺术视角物,令人百看不厌,分享多多,回味无穷。像画家这幅取名为《硕果累累》的枇杷画,看上去并没有装满盘子,甚至连盘子的底面也没全覆盖,但画家是用了典型性和代表性表现手法,反映风调雨顺的好年成,枇杷挂满枝头的景象,与盘子里摆放的并不多的枇杷是一样代表丰收的意思。倘若把盘子里枇杷装的如小山一般高,那就成了“满而溢”累赘景,失去了恰当表达的艺术属性美感,显得臃肿而不轻松。这对小品扇面来说,尤为重要,不可随意为之!画家把住了尺度,展示了《硕果累累》的不俗的视觉体验感,意味隽永,人见人爱,分享无限!

  虽然笔者是针对《硕果累累》的枇杷画为主点评的,但同时注意画家刘越胜平日所画的国画品种,在其扇面画上皆有所涉,诸如山水、花鸟、梅兰菊、水仙、葡萄等,都在他的扇面画上有了不俗的表现:画家的葡萄扇面画,一样把大尺度的、笔者已点评过《紫气东来》的意境,在扇面上有浓缩、精彩的展示,尤其是那葡萄串子,密密匝匝的样子,丝毫没有减弱,吉祥如意的气场,依然浓郁;菊花扇面小品,更是构图凝炼,不落俗套,给人以厚积薄发的美感。寥寥几朵菊花照样开的参差不齐,用水墨的干与叶突出菊的黄色调,既醒目又逼真耐看,没有孤芳自赏之嫌,雅俗共赏,谁看了都会给个大大的赞字。菊花旁边放一高柄的壶,壶旁布置了几个茶杯,这不是故意的摆设,而是画家设计的留白处,告诉欣赏者们,画面上的菊,不光是用来欣赏的,还是上好菊花茶的原料,这样一思忖,人们对赏菊的兴趣愈加浓厚,一幅扇面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其间艺术魅力的传情是不言而喻的;画家把水仙和梅花放在一个扇面空里间展示,这不但是个大胆地尝试,还是个少见的花卉组合扇面景致。梅的根生在脚下土壤里,水仙密如蛛网的根须,浸泡在水里,各自所需的养料来源不尽相同,但在画家笔墨精心滋养下,开的各得其艳,各显其华,你娇我妍,芬芳扑鼻,俏丽尽显;画家画的拟名为《夏阴》的芭蕉花鸟扇面,两枚芭蕉叶,一浓一淡,辅以少量竹叶点缀,另有两只小鸟幽静守在那儿,宛若在观望这里优美的景,十分可爱。对于鸟来说,这是个适宜的生态环境,因为懂得满足,所以鸟儿们感觉宁静安逸,快乐幸福。从画家自身来讲,他通过这个扇面画的表达,把自己的理想境遇与大自然紧密地融汇在一起,从而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主题,揭示的通达而深刻,说明美好的生态环境是鸟的天堂、人的追求、未来的向往。山水画扇面,画家刘越胜可能考虑到扇面空间有限的问题,画的不太多,笔者也仅仅看到一幅,且是丘陵式的小山包,与他创作的四尺宣、六尺宣山水画无可比拟。所以,画家的花卉、花鸟扇面画,笔者认为还是颇有几分情调、墨趣和艺术成就的,并且开始有了大手笔的技法、技巧、技艺的气氛渲染。画家还很年轻,前景不可估量,正可谓“江东弟子多才俊,终成大家未可知!”

  枇杷黄灿灿,真的好诱人。立足于这个意义上讲,笔者针对画家刘越胜《硕果累累》作品做主评的,还是借用宋代人戴敏的《初夏游张园》枇杷诗作,结束本次对画家扇面画的赏析点评吧: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是啊,小鸭子还不知道它游弋的池塘水深浅的时候,枇杷就悄悄伴随晴天与阴天,慢慢成熟了;喝多了酒的人,从东园走到不远西园,人都醉了。要想把这一树如黄金般坠挂的枇杷,全部摘光,既兴奋又力不从心。诗人写的是金黄色的枇杷诱人,而当代画家刘越胜画的是黄灿灿的枇杷艺术作品,虽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视觉里的诗化与绘画的意境,有所区别——古人的对自然景物的认知,毕竟经历了千年的演变和优化,其领悟度哪如今人的深邃和熟稔呢?!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