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书法:青山不墨千秋画 流水无弦万古琴

2020年04月14日 11:34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文/娄凤欣 长三角书法名家巡礼,本期推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静。

  李静,女,1956年10月生于上海。

  自幼学书,师承周慧珺。

  书法初学楮遂良、颜真卿,后取法魏碑多种。行书由宋四家入手,于米芾《蜀素帖》等十数种米帖上颇下功夫,也兼学黄山谷、苏、蔡等,稍后再学张旭、怀素等草书。二十岁以后,书法博采众长,汉魏、唐宋、明清无所不涉,尤倾折于汉简帛书的古朴率意及明清书法的跌宕多姿。20世纪中后期东渡日本求学,对日本假名书法的章法布局颇为欣赏,创作时常借鉴并加以发挥。擅长行草书,书风清新俊逸,气势开张。

  作品历年来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展,近年来参加“中国书协理事书法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全国千人千作名家书法邀请展”、“全国首届书法手卷展” 、“中国书协30周年优秀会员展”、“全国名家百家书法作品展”、“第三届全国名家扇面书法展”、“全国名家书法精品展”等。

  作品曾刊登于“文汇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劳动报”、《书法》杂志、《中国书法》等,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李静书法作品集”、“李静教汉简”、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出版《李静行书宋词二十四首》、教育出版社出版《书法漫步》等。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行书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文联委员。

  第八、九、十届全国文代会代表。

  青山不墨千秋画  流水无弦万古琴——再谈李静书法

  2019年10月,我有幸在李静的老师书房里欣赏到她刚刚创作的五幅大字作品,不由我惊诧不已: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力犹如滔滔黄河壶口瀑布、悬崖峭壁郭亮挂壁公路,令我怦然心动。李静用一腔冲破藩篱、桎梏的孤鹤之勇,澄澈空明的心无旁骛,用笔似龙腾虎啸,辗转腾挪,层出无穷,大气磅礴中洒脱不羁纤毫毕现!这是速度与激情的碰撞,是跳泉与溪流的嬉戏,是和风与巨澜的擦肩接踵。

  李静创作时追求动静结合,一边天女散花般飘洒曼妙,犹如清晨空寂的幽林,湿润弥漫,清净空灵。同时她风格豪放、激荡铿锵,字形大小错落,回环照应,各尽其态,富于变化而又自然潇洒。李静书法刚柔并济,独树一帜,兼具峭劲和纵逸。她的作品最可贵之处就在于自然流畅!

  有人说:好的书法,必须有文字的联想、诗词的意境、绘画的构图、舞蹈的韵律、音乐的节奏、体势的完美。这些词汇组合特别恰当地赞美了李静书法作品的内蕴。她神秘莫测的想象力能洞穿人的潜意识,激发我们透过书法作品去探寻心灵的奥秘。少有书家能像李静一样成功地展现潜藏在人的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她充满激情又谜一样的内敛融合让人沉浸和深思。她一提笔,自身内在鲜活与光彩就会如破壳的精灵充斥在一个个线条组合、字体、行间、布局里,让人眼花缭乱,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

  仔细品味下李静的书法创作过程。在笔法技巧运用中,她不仅仅充分使用中锋、侧锋、偏锋等手段,更是用足枯湿浓淡涨等墨色。李静善于发挥提按这两个相互对立的元素,笔锋在纸上运行时,一直是提与按快速地交递进行着,再加上轻重、徐疾的丰富变化,腾挪之间赋予了章法布局的万千变化,赋予了线条的风骨血肉和灵气。同时由于她腕臂运转极快、大开大合,挥洒出的线条自然流畅,展现了书法无限可能的审美表现力和迷人的神采气韵。至于字体的上下左右顾盼,使她自如地通过手腕物理上的“合力”来实现动态“平稳”,这是有生命力和审美意趣的平正,书写时融合文字内容,借别人诗句,抒自己情怀,她以扇面形式创作的一些作品,把变化、对比、平衡、节奏、统一、比例、渐变、夸张等等这些元素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把毛笔柔软弹性所产生的丰富表现力,发挥到极致。作品通篇布局内紧外疏、宽博自由、大小参差、欹正相生。其边缘处笔划起、止点处占位充裕,体现出外围宽博疏朗的特点。在位置的错位方面,上下左右两部分恣意错开,天成活泼的姿态;再是字形角度的错位,使得姿态更加丰富,作品更具艺术味,体现了李静在书法创作上的智慧。

  艺德和人品密切相关,李静是知恩感恩的典范。李静和老师周慧珺,师徒结缘50年。诚然,她们的相遇相知相守,是李静的鸿运,但何尝不是周慧珺的福气!身为周慧珺的学生,李静却完美诠释了学生、女儿、朋友三重角色。作为学生,她在传承和弘扬老师的书法艺术上不遗余力。2016年,她全力操办了周慧珺从艺六十周年展览,从筹划、筹款、收集资料、收集老师各个时期作品、撰文、印制刊集等等,事必躬亲、殚精竭虑。作为师友,她与老师心灵陪伴,交流书法艺术,畅谈人生真谛,结伴外出游历,一起喝茶看戏,更甚一个至交深厚好闺蜜;作为女儿,她几十年如一日关心老师的生活起居。在老师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后,她为老师多舛的命运哀叹,更多的是心疼老师。李静每天不离其右,诸事亲历亲为,呵护老师无微不至。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2016年10月,李静满60岁,步入生命旅程的又一个里程碑,面临退休。通常来说心理都有一个调适过程,她却是毫不滞涩地跨了过去。2016年10月,继举办“周慧珺从艺六十周年书法展”之后,出任了“周慧珺书法艺术馆”馆长;随后她又着手筹建周慧珺书法艺术研究院。从选址、人员架构、资金、业务内容、注册等,仅仅用时两个半月,2017年,举办周慧珺杯——上海市行书大赛。再来看看她这两年做的事情:2018年,任第六届全国女书法家展评委并参展;参加全国十大女书法家北京展;参加长三角及上海书协举办的各类展览;举办“周慧珺杯—上海市册页书法大赛”;组建上海周慧珺书法艺术基金会并担任理事长;举办上海—釜山书法交流展;组织上海书协行书专委会赴日本采风。2019年,举办周慧珺杯—上海市扇面书法大赛。成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带领上海书协行书专委会成员在日本爱知县美术馆举办中日书法交流展等。

  李静从事书法艺术的精气神源自她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以及传承书法艺术的使命感。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正是缘于这种爱,在书法艺术领域尽责做事就成了她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能够让她获得心灵的净化和满足。前行的路,李静依然在书海里徜徉……海上升明月,明月正当时。高宴未终曲,安能辨经纶?……寄语: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文:娄凤欣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李静书法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